2014中考议论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244446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中考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中考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中考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中考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中考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中考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中考议论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中考议论文阅读1、 湖北襄阳宽容与智慧梅桑榆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

2、来他统兵百万, “战必胜,攻必克” ,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

3、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 ”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 ”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

4、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7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分)8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 (8 分)9请用一句话概述第段大意。 (5 分)10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例。 (6 分)11请你说

5、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 (6 分)22、 杭州比邻若天涯朱铁志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 “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

6、的丰硕成果。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

7、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

8、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注】冬烘先生:迂腐浅陋的知识分子。7.B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10分)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8、B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 ,其作用是什么?(8分)9.B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6分)10.C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6分)3、济宁等

9、宋庆发3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

10、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

11、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 年第 24 期)13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 分)14.文章第 4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1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 分)4、随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 (6 分)浪漫去哪儿了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刘维涛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

12、 。打开搜索,输 入“中国人+浪漫” ,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 “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 。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 后”“90 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

13、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 。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 “忙” “急” “快” “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 “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 ,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

14、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 。 “土豪”一词,应运而生。4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 实际上, “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

15、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 “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

16、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 “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 ,注定与浪漫无缘。 ”11(选自 2014 年 5 月 8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3 分)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C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段作论据。D- 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15、安徽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