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44257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6 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2015.08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试卷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3分,合计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 “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 ,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

2、强而消弭2.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 ,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 。由此说明: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3.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

3、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

4、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6.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 1851年和 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 B. C. D.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

5、就” 。这一“革命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2 -8.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9.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 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 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 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

6、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10.2011年 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D.1954年宪法最早

7、提出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1.1948年到 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12.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映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13.有学者对梭伦

8、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14.“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 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15.下表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时间 结果1

9、832年以前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年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3 -1867年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72年 施行秘密投票1884年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年 男子 21岁,女子 30岁获得选举权1928年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16.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会议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B

10、.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D.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17.“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 ”对材料中“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理解最准确的是A.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B.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C.第一次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D.社会主义国家由理想变为现实18.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

11、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 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新全球史 )此时的苏联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

12、持20.1984年 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 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 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合计 60 分。2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人教版必修材料二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

13、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 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宋论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 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 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 时设督 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 史 209 人资格,其中, 进士出身者 180 人.非进士者只 29 人。实际 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 历俸二年以上 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

14、到部者 ”。 公元 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 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 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 定, 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材料四 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 时代,有 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 头是决不可少的。 五权宪 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材料五 在中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包含着 诸多的要素:除 执政党和政府的自我监督外还包括人民群众监督(主要通 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司法 监督( 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 )、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监督(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 等) 以及民主党派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