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443954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页2016 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选择题)1 至 8 页,第 II 卷( 非选择题)8 至 10 页,共 10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 答 非 选 择 题 时 , 必 须 使 用 0.5 毫 米 黑 色 签 字 笔 , 将 答 案 书 写 在 答 题 卡 规 定 的 位 置 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

2、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从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2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

3、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3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4在陕西姜寨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A公共墓地 B石器工具 C精美陶器 D青铜礼器5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 神机日夜运,甘 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

4、的灌溉体系6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72013 年 7 月 9 日在南京展出的雍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 ,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专门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尽管造型很西方,但杯壁上却透出浓浓的“中国风” ,上面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 ,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 。材料信息A说明清政

5、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适应了当时瓷器对外销售的需要 C反映了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表明青花瓷是外销的最主要瓷器8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 ,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2 页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9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 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 (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农业的精耕细作10下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局部) 。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据史

6、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汉代人为军 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 艺精巧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A B C D11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 18、19 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 。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7、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 1869 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A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B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西方在华商品都靠中国人经营13下 表是根3 页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中“20 世纪某一时期主要国家在华投资总额(单位:亿美元) 变化”编制的。表中数据反映出A英国对华投贸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国家 B经济危机爆发刺激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 “一战”后,列强在华实力对比有所变化D列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4下表是 19201936 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亿元)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15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61958 年, 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

9、系,尽快实现 “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17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 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 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 31 人,占 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人们的审美观念受传统习惯影响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18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

10、,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C新旧风俗相互交织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191912 年 9 月 8 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 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4 页20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诗作 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

11、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5 页2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 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 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 22据 1927 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 年前 后华商共投资开设 175 家电影公司,其中有 14l 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

12、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23英国的“圈地运动”始于 12 世纪,是指地主强行圈占公有地,剥夺公薄持有农土地,或强买自由持有农土地办牧场和农场。对“圈地运动”理解正确的是“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之一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大农业造就了广大的国际市场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两大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A B C D24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13、。 ”这一发展轨迹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中心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25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下列有关这两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电子计算机能够取代人脑动力时代和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都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A B C D26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有这样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 1894 年及 1921 年

14、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你认为材料中“修正主义者”极力反对的人可能是亚当斯密 罗斯福 胡佛 凯恩斯A B C D271960 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提出 l0 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 , “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C实施了计划经济 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 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 19 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 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6 页C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29下面是 1930 年和 1940 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30胡佛担任总统期间,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