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35169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一、教学目标:、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一) 、审题训练明起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请同学们边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幻灯投影练习题)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

2、且()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交流、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 (板书:想显显威风)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 ,而且(侮辱了齐国。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 ,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第 2 页 共 4 页(二) 、训练理解句子含义知进过、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板书:侮辱、挫败)。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侮辱,维护

3、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交流:(用幻灯出示三个重点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 ,当然在得钻狗洞。、放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理解这三句话中含着的意思,来读懂这篇课文。理解句子含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知道理解句子含义先要从字面上想句子贩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下面我们先来理解第一名话的含义。、齐读句子、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4、。板书:身材矮小)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看看你的答案和老师板书的第 3 页 共 4 页是否差不多。 (板书:是个狗国)、晏子真了不起,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有感情地练读晏子所说的话。、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 (师故意漏读“只好”二字)、讨论: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请在“只好吩咐”下这样小黑点,我们等会还要学习。、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 晏子为什么说这话?楚王这么说是侮辱晏子什么?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要求学生谁想好了,就把含义写到黑板上。 、评议:句子

5、含义谁理解得好?请含义理解最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不中用上等国上等人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最不中用 最下等国、好,我们就选这位同学的意见,请最好的那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课后练习题二(2) 。 (生板书:不中用,是下等国)、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 4 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练读评议)、分角色朗读。、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 ”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7、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请同学们按上面第 4 页 共 4 页的学习方法再理解晏子说的第三句话的含义。、含义想好了,请自由地到黑板上来写写。、评评谁的含义写得正确, (请写得正确的同学说理由)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难,则辅助练习:柑桔在淮南() ,在淮北() ,原因是() 。齐国人在齐国() ,在楚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