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32094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 页学习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学习了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的事迹,深有感触。王伯祥以在任数年的作为,形象验证了“政声人去后” 这句名言。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这副广为人知的对联,以寥寥 10 个字,解析了古今中外如何正确评价为官者行为、政绩的历史课题,提出了一个还原“政声”真实面目的社会途径。对为官者 “政声”的评价,由于所处角度不同,互相关系有别,影响因素各异,尤其是在任与离任权力影响度的差别等原因,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其上级、下级、老百姓以及自身往往不尽相同,有的还可能大相径庭,而在位与不在位的差别则可能更大了。 我们不必妄评上级组织及人事部门对为官者“政声”鉴定的

2、真实性、准确度如何,然而,毫无疑问,最接近于真实、准确的“政声” ,最终来自“民意” 。而官员离任后的“民意” ,与“真实、准确”则更为接近。王伯祥是如此,焦裕禄、李润五、孔繁森、郑为民也是如此;东汉的孟尝、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同样如此。他们离任或去世后,在民众的“闲谈中”都留下了经年、经代乃至百年、千年传颂不衰的感人故事,有的被奉为古今官员的楷模。相反,自古至今,也有不少官员在位时,权倾所辖,呼风唤雨;所到之处,前呼后拥;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矫揉作秀,沽名钓誉;政绩罗列洋洋大观,歌功颂德不绝于耳。然而,一旦离任,则应了老百姓“屁股一抬,问题出第 2 页 共 2 页来” 、 “在

3、位满耳阿谀声,离职滚滚骂名来”的箴言。如:湖南省道县县委书记易光明被“双规”后,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放鞭炮、舞狮子以庆祝,易光明正是这类官员中的典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一首放言中,曾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哲理名句。想来,这似乎正是诗人对“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史实深为感触的结晶。 为官者想得到好听一些的“政声” ,不能说不对。但关键是想听什么人说“好” 。是想听少数人的还是广大民众的?是只听眼前的“政声” ,还是要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是只为一己“政声”做事,还是真诚实践执政为民?是想听纸上的汇报材料中营造的“政声” ,还是想听“民意闲谈中”的真实? 为官者对此如何作答,首先反映出的是为官者的官本官德,说得直白点就是回答为谁当官、为谁做事的问题,这是所有为官者无以回避并必将被历史、民意所检验、所“拷问”的。王伯祥的“政声”经得起历史和民意的检验和“拷问” ,老百姓说:“没有伯祥书记,寿光菜哪有这么大的名气” ;寿光的干部说:从数字看,王伯祥时期,没有显赫的发展速度,但群众得到了实惠。 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能扪心自问:我的“政声”经得起实践、历史和民意的检验吗?无疑是民之大幸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