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4427559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双联工作经验介绍材料我们巴山村位于庆城县太白梁乡南部,是省定贫困村之一。去年,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市水务局在双联行动中帮联巴山村。一年多来,我们紧盯“一年定思路、三年强基础、五年上台阶、八年奔小康 ”的总体目标,坚持四个结合(即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整村推进与联户扶持相结合、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造血扶贫与个别救济相结合) ,双联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一年多来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为今后双联工作顺利推进做了有益尝试。 一、双联工作的基本经验(一)明确目标,找准思路是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前提。工作中,我们深

2、刻认识到,要想顺利实现双联行动提出的工作目标,必须先制定科学可行的帮扶规划,找准工作思路。双联工作伊始,我们就指派专人,深入巴山村入户对接,了解巴山村村情及发展现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巴山村发展上的优劣势,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制定了八年发展规划、帮扶思路和措施。并在具体帮联过程中,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按照“地膜玉米+羊畜养殖+劳务输出”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地膜玉米种植,并通过种植地膜玉米提供饲料和秸秆,使家庭羊畜养殖规模化,以此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全村地膜玉米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小麦、地膜玉米、饲草的种植比例由过去的第 2 页 共 6 页7:2

3、:1 调整为现在的 2:6:2,全村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2400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 52.3%。羊畜养殖日趋规范,为双联行动有序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倾力帮扶,改善民生是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 巴山村地处偏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双联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改善巴山村面貌,增强群众致富能力的基本条件。一年多来,我们千方百计筹集 50 万元资金,先后为巴山村建起了人饮工程、村级敬老院,投放小尾寒羊 57 只、覆膜机 4 台、铡草机 2 台、化肥 8.4 吨、地膜1.68 吨、课桌椅 56 套。46 名帮联干部共为联

4、系户捐助资金7000 多元,赠送科技类书籍 500 余本,婴儿营养包 9 份,棉被 10床。今年按照乡上支持一点、村上自筹一点、我们帮扶一点的思路,筹措近 50 万元,帮助巴山村新建村两委阵地 220 ,今后,我们还将有计划、分批次,有重点、阶梯式帮助村上兴办些实事,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逐步使巴山村的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问题得到解决。 (三)强化培训,提升素质是增强群众致富信心的保证。 我们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帮联工作中,科学制订农民技能培训计划,整合各类培训项目,统筹利用各种培训渠道和阵地,针对巴山村确定的两项支柱产业,围绕群众在种养方面遇

5、到的技术难题,先后多次聘请种养专家,第 3 页 共 6 页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现场为农户讲解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小尾寒羊养殖技术、氨化饲料贮存、户用沼气建设等实用技术,一年多来,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 10 期,培训农民 900 多人(次) ,通过培训,确保了巴山村地膜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增长,麦秋草的种植结构逐步优化,玉米种植、羊畜养殖两项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四)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的要求。 2012 年 7 月,我们组织干部职工购买、捐赠各类书籍 500 套(册) 、杂志 100 多本,添置会议桌 8 张、椅子 24 把、书柜 4 个

6、,为巴山村建起了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搭建了平台。农闲时间,积极聘请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为农民讲解党的十八大、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一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三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宣讲各项惠农政策,提振基层干部群众的致富信心。2012 年年底,我们与巴山村组织开展了“帮扶致富先进个人 ”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经过广大村民推荐和个人自荐,仔细筛查、提出备选名单、村民代表大会投票三个环节,确定 7 人为地膜玉米种植典型、羊畜养殖典型,6 人为“好婆婆 ”、 “好媳妇” ,为他们颁发奖状及慰问品,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张贴

7、宣传标语,为群众发放文明规范手册,广泛开展送文艺进村等活动,引导群众开展符合农村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和谐、向上、文明的村风、民风。 第 4 页 共 6 页(五)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是树立群众发展意识的动力。 在双联行动中发现,造成巴山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立足实际,从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做文章。筛选确立了在种植、养殖、劳动输转方面发展较好的赵立业等 3 户群众为典型示范户,大力推广其致富经验,使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促使群众自发学技术、扩规模,增

8、效益,不断壮大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劳务输转人数,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群众走“地膜玉米+羊畜养殖+劳务输出”的模式,发展规模经济。2013 年,巴山村种植地膜玉米 2400 多亩,羊畜存栏达到 1500 多只,劳动输转 60 多人,为发展高效增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约巴山村脱贫致富的瓶颈。一年多的帮扶工作,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制约巴山村群众致富的瓶颈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依赖政府思想严重,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基层组织和贫困群众观念守旧, “等、靠、要”思想严重,过分依赖上级扶持和政府保障性补助,自身致富的信心不足,发展意识不强。 二是无粮不稳的思想根深蒂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大部分

9、群众秉持传统观念,认为“无粮不稳” ,较难接受种植结构调整的想法,宁愿大范围种植没有经济效益的小麦,也不愿种植经济效益明显的地膜玉米,致使麦秋草比例不合理,经济收入来源狭窄,产业结构难以优化。 第 5 页 共 6 页三是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自觉性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巴山村大部分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后,富门路少,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缺乏扩宽致富门路的意识和理念。 四是专业合作社组建明显滞后,形不成规模经济。巴山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规模种植、养殖没有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管理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

10、求。 五是无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乏力,道路、群众饮水、用电保障度不高。巴山村全村仅有一条铺油道路,通村道路多为土路,坑洼不平,一遇大雨天气,便造成交通中断,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自来水入户率仅为 20%左右,春旱时,村民仅仅只能依靠集雨水窖解决饮水问题。 三、下一步双联工作的思考针对巴山村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推动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确保群众脱贫致富。 (一)继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我们将继续以培育高效增收产业为平台,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聘请种养专家,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典型引路等主法加强各类种、养、加高新技术培训,组织村内有种养

11、积极性的农户赴外地“取经” ,学习各类先进技术,引领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提升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为致富奔小康提供技术保证。 第 6 页 共 6 页(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物资、技术、信息扶持组织帮联干部为农户算增收帐,商讨年度发展计划,帮助群众树立产业致富意识,摆脱单一种植思路,拓宽增收渠道,加大地膜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培育地膜玉米种植和羊畜养殖两个高效增收产业,形成草、沼、畜互支互促,循环一体的发展模式。 (三)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养羊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确定人员,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选定社址,购置设备,完善制度,确保在 10 月初组建完成。全面扩大养殖规模,切实解决养羊不规范,效益不明显,销路不畅通的问题。 (四)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利用水务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在人饮安全方面给予倾斜,规划建设集雨水窖,切实解决春旱时期的群众饮水困难。同时,积极协调交通、电力等部门,多方指导协调,尽可能地提供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为巴山村修建通村道路,解决群众日常照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