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4425697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3届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复习课件 湘教版必修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一,知识点三,理解教材新知,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知识点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考向二,考向一,1.歌诀法记忆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特点 对口帮扶显成效,居民收入步步高。 招商引资发展快,重大项目开工好。 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密切东部帮。 合作双赢促发展,西部资源利用了。,2数字法记忆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 调配状况:即“三、三得九” 其中:“三”南水北调东、中、 西三条调水路线。,“三”西电东送共分为南、中、北三条输送通道。“九”西气东输管线跨越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九省区。,3概括法记忆我国产业转移的三大 表现

2、及原因 沿海向内地移降低成本开拓 市场。,台湾向大陆移追求机会、市场、劳力。广东向边远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自读教材抓基础,(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 。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部地区的对口帮扶:输出资金、 、管理。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丰富的 得到了合理利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技术,自然资源,跟随名师解疑难,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表现,活学巧用大冲关,1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 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 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可以缩小我 国东部与西部地带

3、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据此回答 (1)(3)题。,(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3)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 投资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不受外部的影响发挥 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 B C D,解析: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

4、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匮乏。西部大开发应立足于自力更生、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我国应加大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答案:(1)C(2)A(3)D,自读教材抓基础,能源资源,多,少,2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 ,缩小东西差距和 ,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合理配置,南北差距,3主要工程(1)南水北调:,扬州,丹江口,雅砻江,黄河,轮南,上海,四川,重庆,意义:,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3)西电东送: 含义:开发 、贵州、云南、 、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江苏、浙江和 、天津

5、等地区。 实施原因: 分布及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 意义:将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青海,上海,北京,广西,水电资源,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调配为例) (1)影响: 调出地:面临煤炭资源减少、 、产业层次 等问题。 调入地:产生 、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2)总体评价: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 等手段加以克服。,地面沉降,偏低,大气污染,技术,读图思考拓认知,1教材P26图121 本图的主旨是示意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从分析三条线路入手,明确以下问题。 (1)南水北调三线水源地水质较差的是哪条线路? 提示:东线水源地人口

6、密度大,工农业发达,污染较重,水质较差。,(2)从图中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施工难度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图中显示,东线工程线路充分利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道,故施工难度较小。 2教材P27图122 本图的主旨是示意西气东输线路布局。阅读本图从所经省区和地形区入手,明确以下问题。,(1)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依次经过的省、市、区和地形区有哪些? 提示:经过的省、市、区有新、甘、宁、陕、晋、豫、皖、苏和沪。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 (2)西气东输主干管线途经黄土高原时,线路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为了充分利用陕北靖

7、边油气田的天然气做为补充气源。,(3)西气东输主体工程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天然气作为商业资源,其管道走向必定考虑市场需求因素,而城市是主要的消费市场。天然气的输送采用管道运输,铺设管线时应尽量降低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减少投资。所以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自然因素是地形地势。,3教材P29图124 本图的主旨是示意西电东送三条输送线路。阅读本图需要结合能源分布状况,明确以下问题。 (1)促使我国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首要直接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2)西电东送三线工程中输入区与输出区有何区别。 提示:,跟随名师解疑难,1

8、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2跨区域资源调整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规寻律一点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分析思路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三方面考虑,即遵循以下思路: (1)从经济效益考虑: 可从输入地和输出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从社会效益考虑: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输入地可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3

9、)从生态效益考虑: 对沿途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如江河治理、改善环境等。,活学巧用大冲关,2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1)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 因素有关 () 土地和耕地面积大人口少水资源利用率高 水资源总量少 AB CD,(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东线方案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梯上 C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 缺水的问题,解析:第(1)题,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原因应从自

10、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第(2)题,在明确气候类型分布、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基础上,分析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特点。答案:(1)D(2)B,自读教材抓基础,1产业转移的作用 对 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促进 、资本与 在区域间的流动。 2中国产业转移的表现及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区际商品贸易,劳动力,技术,廉价资源,开拓市场,发达,市场,劳动密集型,就业,内部,协调发展,机会,平衡,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 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由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 、技术、 类型过渡。,资源密集型,知识

11、,服务,环境污染,教材P32图128 本图的主旨是示意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线路,从分析转移方向入手,明确以下问题。 (1)广东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向是怎样的? 提示:从珠江三角洲向东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转移。,读图思考拓认知,(2)广东边远地区有哪些吸引产业迁入的因素? 提示:劳动力、土地、房租廉价;工业原料资源相对丰富;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显著改善。 (3)产业转移对广东偏远地区有什么影响? 提示:有利影响: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利于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 不利影响:加快资源枯竭;由于许

12、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迁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跟随名师解疑难,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的两个基本条件 (1)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 (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有了更高级别的产业类型后,原有比较落后的产业比重就会逐渐降低,不发达地区往往就成为这些较落后产业的接受地。,活学巧用大冲关,3(2011海南高考)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

13、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 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 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 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 此完成(1)(2)题。,(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 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较低,但劳动力资源充足而廉价,且地价较低,因此国外汽车公司最先转移来的是汽车组装的生产环节。第(2)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厂家急于进入我国这个庞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其将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国内,主要是为了争夺市场,占领市场。答案:(1)D(2)B,例1(2009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B C D(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 ()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