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n****y 文档编号:24419786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参考答案),2012年高考语文成语题部分,1、(2012山东卷),【答案】D【分析】A.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C.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望文生义。D.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奔走:奔跑。呼号:叫喊。连动式;作谓语;指引起人们的注意。符

2、合题意,使用恰当。,2、(2012安徽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 令人侧目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褒贬使用不当。B.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C.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形容对象不对。 D.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3、(2012全国大纲卷),【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 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3、B.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4、(2012广东卷),【答案】A 【解析】A.“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二楚”;B.“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忤逆”,指违抗;冒犯。D.“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

4、贯性,使用合理。,5、(2012江苏卷),【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6、(2012江西卷),【答案】B【解析】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

5、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7、(2012辽宁卷),【答案】A【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B.忙里偷闲:在忙碌中腾出闲暇。C.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D.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8、(2012全国新课标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

6、弊。褒贬不当。D.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2011年高考语文成语题部分,9、(2011新课标卷),【答案】D【解析】D.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A.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B.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C.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10、(2011全国卷),【答案】A【解析】A.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

7、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D.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11、(2011北京卷),【答案】A【解析】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不合语境。,12、(2011广东卷),【答案】B【解析】自顾不暇:暇,空闲。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

8、,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C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D诟病: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13、(2011山东卷),【答案】C【解析】A.漫无边际,应为“浩如烟海”。B.闲言碎语,应为“只言片语”。 D.良莠不齐,应为“鱼龙混杂”。,14、(2011辽宁卷),【答案】B【解析】 B.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A.相形见绌 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另一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跌

9、宕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D.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15、(2011湖南卷),【答案】D【解析】活灵活现是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A.耳目一新:所见所闻都有变化,令人感到新鲜B.千篇一律:机械地重复或无变化。以外观(如表面、颜色或款式)无差异。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互相重复的。C.生机勃勃:形容生活力很旺盛。,2010年高考语文成语题部分,16、(2010年全国卷),【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

10、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17、(2010年全国卷),【答案】B【解析】B.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A.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C.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

11、下祸根。三项都是用正确。,18、(2010年北京卷),【答案】B【解析】A.防患于未然: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B.无地自容: 没有地方可以给自己容身。形容十分羞愧C.信马由缰:不勒缰绳,任马行走。 比喻人没有目标地随便走。D.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19、(2010年江苏卷),【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

12、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20、(2010年陕西卷),【答案】B【解析】A自命不凡: 自以为不平凡、水平很高。B.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不能用于形容“橙子”。C.少不更事:更:经历。指人年轻、阅历浅、经验不多。D.讳莫如深: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21、(2010年安徽卷),【答案】 C【解析】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

13、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22、(2010年江西卷),【答案】 A【解析】 A.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B.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C.刮

14、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D.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做自己的话。,23、(2010年辽宁卷),【答案】A【解析】A.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符合句意。B.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C.耿耿于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多用作贬义。D.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与句意不符。,24、(2010年湖南卷),【答案】 C【解析】本题C选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

15、勃”比较好。A.美轮美奂:盛大,鲜明,亮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轮,高大的样子。B.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D.一泻千里: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2009年高考语文成语题部分,25、(2009全国卷),【答案】B【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与语境义相符合。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使用对象错误。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与语境义相符合。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

16、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26、(2009全国卷II),【答案】D【解析】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句中意思说电视剧加入太多现代元素,可用“洋腔怪调”。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27、(2009北京卷),【答案】D【解析】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一个人守在这里,就是一万个人也不易攻打开。形容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此句中无此意。A.耄耋之年: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B.杳无踪迹: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C.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