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湛江市城市景观风貌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2KB
约16页
文档ID:2435422
湛江市城市景观风貌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_第1页
1/16

湛江市城市景观风貌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城市景观风貌要素、规划目标、原则与架构⒈城市景观风貌基本要素湛江城市景观风貌的基本要素有低山、海湾、城市和田园湛江市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海岸线,其中以紧靠中心城区的岸线和近海岛屿是城市海滨最富特色的部分陆地自然环境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城市范围内的风景区及山体则构成了城市绿心,北热带与北热带滨海气候提供了良好的绿化条件⒉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目标与原则⑴规划目标:在现状自然环境全面完善的基础上,优化人工环境,丰富人文内涵,创造现代化海湾城市景观风貌城市景观风貌以海湾、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和突出南亚海滨城市的景观特色⑵规划原则:以充分展现湛江城市的风貌特色为出发点,确定湛江城市风貌特色的景观要素与景观特征根据城市布局,合理确定景观分区通过景观要素的分析,确定重点的景观地带与景观点突出重点地段的控制和引导,并根据不同的景观类型,提出景观控制要求⒊城市景观风貌架构⑴海面与岛屿广阔的海面与连绵的海岸线是湛江最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沿海地带将成为城市建设、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重点地带湛江市拥有多个岛屿,各岛本身即是极好的景观素材,在保持环境的前提下可积极利用成为湛江特色的景观区域。

⑵低山丘陵不仅为湛江提供了生态绿化功能,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物质景观,成为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三岭山⑶用地布局架构从总体上说,组团式的城市用地布局仍是今后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也是保持和强化湛江城市总体风貌特征的重要规划手段主城区围绕霞山、赤坎、中心区展开,东部临海,西南部依山;坡头通过海湾大桥与主城区相联,西部临海;麻章与西站是主城区南部临山(三岭山);霞宝与主城区相连,东南临海;南部以东海岛为主,与霞宝跨桥相联,北部临海⑷道路构架以高速公路、快速路与国道构成城市外围骨架,以人民大道为南北主轴,以乐山路为东西主轴;另有解放路、椹川大道等,共同构成城市内部道路骨架二、城市景观风貌要素规划和建设对策⒈风貌分区霞山与赤坎:以中小体量的居住建筑群为主导的宜人、亲和的景观区中心区:以大型公共建筑为主导的规整、开敞的公共活动景观区坡头:以少量大体量及中小公共建筑为主导的规整、开敞的公共活动景观区麻章、霞宝:有着明确的生产区与生活区地域划分的景观区东海岛、硇洲岛与东头山岛:以特色工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或大型旅游活动设施为主导的海岛景观区特呈与南三岛: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海岛景观区。

湖光岩风景区及三岭山森林公园:使其既为重要的城市景观背景,又成为承载市民活动的风景游览区⒉滨水地带规划重点:弱化交通功能;增加垂直于岸线并与城区联系的步行通道;增加沿线的文化、休闲、旅游活动的设施和场所;慎重选择沿线高层布点;沿线各海湾进行一定的功能分工,形成不同特色增加文化内涵,卫生配套设施,使其更好地为旅游观光和休闲活动服务,逐步成为承载城市认知感、归属感、凝聚力,并体现城市文化意识的滨海景观带⒊线型景观带以承担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其景观上的作用决定于其线型、宽度、两侧的建筑体量、造型及绿化的配置,必需保持通畅的视线、流畅的道路转折及平缓的起伏,并以连续的绿化作为建筑物的前景,以利于车辆行进中的观景活动以承载商业、居住、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主的城市街道,其景观上说的作用决定于其功能的选择、建筑物的造型、体量、近人范围的尺度、高度、色彩、质材及路面铺砌、广告设置、绿化配置,以至路灯、座椅等建筑小品必需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尽量使沿街建筑联成统一的界面,并通过环境艺术的塑造,形成满足视觉享受和基本功能要求的景观带⒋轴线轴线通常指一些道路或视线通道,连接不同的景观区和景观点,使其不仅在空间布局上而且在视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成为构筑城市风貌的主要骨架。

如人民大道、乐山路、解放路等规划重点:各主要景区和景观点之间的道路必须特别重视自身的景观建设,以形成景观轴;在重要的对景轴线上必须保持视线的通畅,留置视线通廊⒌节点节点通常指这样一些场所:包括景观轴线的交点;景观带的转折点;空间序列的高潮处;重要的景观点和观景点等如时代广场、人民广场等规划重点:根据建筑物、广场、滨海、山体等不同节点有不同的规划建设要求,各节点根据人的视觉效应和心理特征,通过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进一步优化⒍标志标志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指导方向的标志,二是作为城市代表性的景观,它可以是人工构筑物,也可以是自然物体如时代广场等规划重点:为强化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形象,结合规划布局新增五处:一是海湾大桥;二是城市行政中心及市民广场;三是三岭山森林公园,以其作为自然生态标志的整体形象,可于山顶处建一生态性观光建筑,使其成为新的、反映海滨城市特色的城市标志;四是坡头副中心的标志点;五是东海岛景观控制点所有的城市标志物都应配有夜景设计⒎建筑高度引导湛江城区内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削弱了山体丘陵、海洋、河流等自然景观要素在景观视景中的地位,扰乱了城市的整体轮廓形象,降低了湛江城市所固有的特征景色价值。

因此,在海滨、山脚等地带的建筑应保持以低多层为主,显山露水,更好地体现亲切宜人的花园城市特色高层建筑应根据功能集中分布,形成丰富、有序的城市轮廓主城区内的高层建筑引导如下:人民大道与乐山路交叉口为现状高层集中区,规划容许沿乐山路纵深适当增加新的高层,并可将高层延伸到城市中心区附近,形成公共建筑高层引导区;海滨大道除了在海湾大桥口退一定距离引导商务高层建筑外,其他滨海地段建议不建设高层建筑;过海湾大桥的坡头东西向的道路两侧,可发展带状高层区,其他沿海地段控制高层发展⒏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与延续湛江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州市白沙镇雷祖祠( 唐代),湛江硇洲镇硇洲灯塔(近代)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廉江河唇罗州古城( 唐代 ),雷州雷城镇三元塔(明代) ,徐闻徐城镇徐闻贵生书院(明代),吴川市张炎故居( 宋代) ,吴川吴阳镇双峰塔(明代) ,湛江湖光镇新坡广济桥(清代)等 9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遂溪江洪镇鲤鱼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徐闻大黄镇徐闻汉墓群( 汉代) ,廉江营仔窑头村窑头群(唐代),湖光岩楞严寺(宋代),遂溪杨柑镇遂溪新埠窑群(宋代),湛江麻章湖光镇湛江龙眼井(宋代),湛江硇洲镇宋皇井( 宋代 ),麻章区太平镇湛江宣封庙(明代) ,雷州雷城镇雷州真武堂(明代),麻章太平镇六角大井(明代),徐闻登云塔( 明代 ),雷州莫氏宗词(明代) ,广州湾靖海宫(明代 ),坡头区陈氏大宗词(明代) 等。

湛江城区的城市空间经过历史的演变与积淀,一定时期的风貌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融于湛江的空间投影中,特别是广州湾租借地建筑由于受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交互影响,兼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欧式建筑风格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它中西混杂的建筑格局代表了近代建筑史,特别是粤西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规划认为,应划分历史建筑保护区,并分级分类保护与控制,同时制定保护条例9.城市中心区及重要地段特色塑造⑴城市新中心区应集中体现湛江市新兴城市繁华的市容景观,代表大湛江市的中心形象城市中心区应重点突出城市公共建筑景观、公共开敞空间、街廊景观,创作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构筑物,集中布置若干组高层建筑群,丰富城市轮廓线韵律,适当设置精致的公共绿地及各类小品,展示市中心区特色风貌市中心广场宜集中体现湛江政府的亲和性,广场的绿化、雕塑、喷泉、建筑物等宜体现时代气息2)城市轴线集中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广场、绿化、公共空间,重点突出城市建筑对景、街廊、地面、绿化、小品、灯光、市政设施及街道空间,达到提示、序列、引导、升华与高潮的视觉效果3)主要街景湛江市的城市发展和变迁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注重人民大道、椹川大道、解放路、滨海大道的街景控制,达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分流交通,有利市民观赏的效果。

4)海湾、河涌景观线在滨海地段,必须安排足够的岸线建设居民游憩的,富有热带风情的景观带建议霞山的长桥码头和东堤码头改建成新的一段观海长廊与现有的观海长廊形成港湾内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滨海地区除安排港口、军事用地外,其余岸线均应开辟为生活岸线和公共休闲场所;城市西片,人民大道以东,从滨湖到港务局之间岸线,主要开辟为生活居住区,布置写字楼、大型公共建筑及相关的第三产业) 加强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线的建设,将更多的自然生态风貌引入城中,达到城与自然交融5)城市出入口景观入口均具有门户与标识性质,主要以绿化,构筑物和雕塑组成景观入口景观往往可直接看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并感觉到该城市的性质及规模,乃至城市的特色及气质特别是海湾大桥两端的桥头景观处理,既要体现现代化城市特色风貌,又要和周边环境协调6)湖光岩~三岭山森林公园是城市的对景,也是城市的自然景观点和城市制高俯瞰点应修好登山道路,加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景点设置“宜藏不宜露、宜小不宜大” ,且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7)城市天际线注重海湾组群城市的天际线的景观控制,保持山体与城市构筑物轮廓的共生与融合,塑造独具魅力的海滨城市天际线三、城市园林绿地现状分析⒈城市园林绿地发展湛江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主要从解放后开始,古代由于地处偏僻,自然灾害较多,被称为“ 蛮荒之地”,除了一些寺庙、古庵、会馆、宦宅建有少量园林外,公共绿地的建设一直是空白。

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开始在霞山、赤坎各建一座运动场,在霞山建有松林公园(今儿童公园),并引种大量木麻黄、凤凰木等海外树种,一些树种曾经成为湛江的特色树种解放前,赤坎中心的鸡岭山(今寸金桥公园内) 由于树林茂密成荫,曾经成为市民的休闲绿地,但是园内无任何公共设施解放后,湛江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湛江港、黎(塘) 湛( 江) 铁路、民航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湛江迅速发展成为广东省第二大城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视园林绿地建设从 50 年代起,相继从海外引种凤凰木、盘架子、石栗等绿化树种,普遍种植在城市马路两旁,成为港城湛江的特色解放初湛江有“花园城市” 的美誉,1962年 3 月,邓小平视察湛江时,对湛江的城市绿化给予高度评价:“北有青岛、南有湛江”至 70 年代初,湛江市在十多年时间里相继建成了海滨公园(6h㎡,1950 年建)、霞山花圃(1.4h ㎡,1953 年建)、西山公园( 今寸金桥公园,46h㎡1956 年建)、霞湖公园(1957 年建,即青少年公园)、儿童公园(1972 年建)1991 年,湛江率先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城市1996 年的《湛江市园林绿地专项规划(1996~ 2010 年) 》 ,提出了湛江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以“海、湖、山” 为自然特征,形成以海岸绿化景观为主脉,以湖光岩风景名胜区为心脏,以三岭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富有热带植物特色的道路绿化带把自然生态景观引入城市,并配以均衡分布的公园和公共绿地,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城市绿化系统。

绿化空间布局以“点、线、面、体” 相结合的原则,近期 (2000 年)实现城区绿化覆盖率达 35%,人均公共绿地 6.5㎡,人均园林绿地 35㎡,远期达到园林城市的标准,为人们提供一个洁净、优雅的城市生活空间全市规划公园34 处,其中市级公园 16 个,新增 11 个,新增面积 538.4h㎡,市级公园总面积为 814.4h㎡;区级公园及居住区级公园 27 个,新增 22 个,新增面积 295.2h㎡,区级公园总面积为 318.5h㎡ 《湛江市园林绿地专项规划》虽为湛江城市绿化建设确定了发展方向,但由于湛江经济实力欠发达,经费投入不足,绿化建设进展缓慢,仅在近两年才增加、改造了观海长廊、寸金纪念广场等公园和街头绿地人均公共绿地和园林绿地越来越少,原有的绿化建设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但是规划中确定的公园绿地基本得到控制,为下一步的建设打下了基础近年来,湛江市针对城市绿化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