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3234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部分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学习笔记一、曹丕典论.论文1、什么是曹丕典论.论文?答:曹丕,字子桓,220 年即位。典论.论文,“典”有“常”或“法”的意思。“典论”,是讨论各种问题的法则。“论文”,是就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始。2、典论.论文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全文六个自然段,主要是评论建安七子的作品优劣,并发表自己对文学的一些看法。第一自然段:指出自古文人相轻,原因是“善于自见”。即想炫耀自己,因而只看见自己的长处,只寻找别人的短处。第二自然段:列举建安七子都具有博学和独创精神,他们各以自己的专长齐驾并驱,驰骋在当时文坛。但要以自己的长处使别人倾服,

2、是难于做到的。故提出“审己以度人”的原则,克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毛病。这就是曹丕论文的宗旨。第三段:具体论述建安七子的文章得失。“王粲长于辞赋,徐擀时有齐气,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汤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曹丕对不同的作家及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创了我国作家风格论的先河。第四段:泛论文人毛病,以及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照应首段,指出文人不但相轻,而且还存在“贵远贱近”,即“厚古薄今”;“暗于自见”即没有自知之明的毛病。接着,转述论文体的不同特点。第五段: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主张“文以气为主”的观点。第六段:论述文章的价值。把文章肯定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3、盛事”,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3、什么是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以及“文气说”有什么影响?答:“文以气为主”说 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一个论诗论文的观点,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因而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 ,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

4、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这些作家各有专长,风格迥异,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本身各自不同的气质。曹丕的“文气说”虽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影响很大,但他过分强调了作家的材性,而忽略了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对作家艺术风格的决定作用,其观点不免失于偏颇。 曹丕的“文气说”对后世文艺批评家有很大影响。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称“才有庸隽,气有刚柔” , “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称:“刚柔迭用,喜愠分情”等观点,基本上都是受

5、了曹丕观点的影响。4、 “建安七子”指哪些?答: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 、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和东平刘桢公幹。5、典论论文中提出的“四科八种”指的是什么?答: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章分“四科”:即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实际上共分 八 种文体。即“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而未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 宜理,铭诔尚实, 诗赋 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二、陆机文赋26、简介陆机文赋答:陆机,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他写文赋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

6、,解决创作中经常出现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问题。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7、陆机“诗缘请情而绮靡”说应该怎样理解? 答:陆机在文赋里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理论观点,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毛诗大序里就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就认识到了诗歌的抒情作用,但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 。陆机只讲“诗缘情” ,不讲诗歌的“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再加上他

7、讲的“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步。 8陆机的文章“十体”说 答:陆机在文赋里把文章体裁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他在此提出文章的十体说,比起曹丕的四科八体又细致了一些,同时指出了这十体文章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他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只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这与“赋体物而浏亮”

8、一道就强调了这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特性:感情和形象。反映了他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已大大地深入了一步。9、陆机认为创作激情如何产生?答:激情的产生:其一、阅读前人作品,从中受到感染,因而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其二、四时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动了作者的感情,要抒发作者感物而兴的喜怒哀乐之情,因而“投篇援笔,宣之斯文”。10、陆机如何通过想象进行构思?答:关于通过想象进行构思的问题。想象的特点首先是情物结合,当文思勃发,“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其次是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作家创作时浮想联翩,包罗万有,还必须符合作品的主旨,即序言中说的“意”,也就是作品的整个构思

9、。他注意到了在运用想象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文思开塞的现象,但苦于没有找到原因,直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才得以解决。11、关于因袭和创新的问题,陆机是怎样看待的?答:关于因袭和创新的问题,作者主张在学习前人作品的基础上有所革新创造。12、陆机认为内容与形式有何关系?答: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他主为“理扶直而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要求以思想内容为根本,确立文章的主体;以语言文字为辅,编织文章的色彩。以意为主,以辞为辅。在内容方面,强调情;形式方面强调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揭示了诗主情,赋写物的特点。陆机不仅重视作品的内容,而且要求有真情实感,形式方面要求构思巧妙,辞采妍丽。313、陆机

10、如何怎样认识作家的才性和作品风格问题?答:关于作家的才性和作品风格问题。陆机认识到文体千差万别,事物丰富多彩,在充分描物象的前提下,由于作者的才性和文体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作家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性,选择相应的文体、创造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14、陆机怎样认识文章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答:对于文章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陆机认为文章具有囊括众理、贯通古今、宣扬风教、滋润万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此外、文赋还从谋篇、定章、遣词、造句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细致的讨论。三、文心雕龙. 神思15、刘勰认为什么是神思?答:刘勰,字彦和。南北朝文学家。神思是第二十六

11、篇,神,指构思时的精神状态即作者的想象活动;思,是指创作构想。16、在神思篇中,刘勰认为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如何进行?答:本篇在于论述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全文共四段:第一段:总论神思在创作中的必要性,指出修身养性,提高写作技巧对神思的作用。首先指出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其次,指出这种思维活动一定要寂静地、专注地、聚精会神地进行,这样,吟咏时才能发出珠玉般的声音,写出美好悦耳的声音。另外,指出主观想象不能离开客观的事物,想象在内心活动时,思想是决定的关键,但当作品反映外在事物时,文词又成了决定一切的枢机。最后,对作家提出了要求:一、“积学”,不断积累知识;二、“酌理”,不断增长才干;三

12、、“研阅”,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怿辞”,逐渐掌握运用文辞的技能。这样,作家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总之,思想决定内容,内容又决定作品的语言。因此,要求内容和语言的统一,并照应前文归结到“秉心养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第二段:论述文思的。认为文思的迟和速决定于一个基础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巧。第三段:论说修改润色对写作的必要性。第四段:用“赞”的形式总结全文,说明构思时想象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前者受后者影响,而后者又要靠文学作品来表现,故要讲究文词的推敲,比兴手法的运用,写出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好作品。四、文心雕龙. 情采17、论述情与采的关系答:情采是文心雕龙第三十

13、一篇,论述情与采的关系。情是指思想感情,即文章的本质,属于思想内容范畴;采是指作品的文采,即语言技巧,属于表现形式范畴。刘勰认为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内容是经,形式是纬,形式依附于内容,内容又有赖于形式的表达,二者应相互结合,达到华实兼顾,文质并美,才是好文章。第一段:提出文质并重的主张,认为“文附质”、“质待文”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二段:论述“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两种写作态度的不同,提出“述志为本”的创作主张,抨击了当时文坛重文轻质,“言于志反”的不良倾向。第三段,指出过分追求形式会损害作品的内容,只有“心定”、“理正”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好文章,所以要求从内容

14、出发,正确使用文采。第四段,用“赞”的形式,总括全篇主旨。指出文章要用文采来表现,否则文章不可能传播得很远,如果“繁采寡情”,也会使作品空乏无味。照应前文“文附质”、“质待文”。五、文心雕龙. 物色18、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4答:物色主要内容是谈文学创作和自然景物的关系以及文学究竟怎样来反映现实等问题。刘勰认为客观景物是文学描写的对象,创作开始于对外物的感受:“物色之心,心亦摇焉”。随着四季景物的不同变化,人们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而文学就是这种情感的抒发,所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种对物、情、辞的阐述,说明了三者的主从关系,肯定了外物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 19、文心雕

15、龙. 物色总结了诗经描写景物的经验有哪些?答:总结了诗经描写景物的经验: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刘勰认为这与诗人有感于物,联想丰富,流连万象,随物宛转,达到心物交融的境界是分不开的。主张描写景物既要形似,又要神似;反对晋宋以来片面追求“文贵形似”的不良风气。刘勰认为,描写自然景物不是抄袭自然,而是要从深远的情志出发,去仔细体察吟咏万物的声色。总之,山川景物是文思的源泉。诗人触景生情,缘情而发,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才能写出动人的诗篇。六、文心雕龙. 知音20、刘勰在文心雕龙. 知音如何论述正确评价作品的问题?答:知音是文心雕龙第四十八篇,主要论述关于如何正确评价作品的问题。全文共四段和一个结

16、语。第一段,论知音难遇。他把年不能正确评价作家作品的原因,归咎于批评者所持的三种偏见:“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第二段:论难知之故。他认为作品难于正确评价的原因是:“篇章杂沓,质文交加”和“知多偏好,人莫圆该”。也就是说:文学并不是有形可触、有色可辨的东西,而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比较隐蔽的,他总是把自己的爱憎感情融入于作品的形象之中。文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致使批评者难于掌握作品的客观原因。所以刘勰说:“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另外,读者的偏爱是难于正确评价作品的主观原因。第三段,论音本易知之理。他虽然认为作品的思想内容不易掌握,但他也认为作品仍然是可以认识的。他强调批评家的修养和“博观”对正确评价作品的重要意义。第四段:论知音程序在于“沿波讨源”和“深识鉴奥”,即由表及里,洞察入微。刘勰认为,文学创作是由内容(“情”)到形式(“辞”),而文学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