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3233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翔宇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翔宇中学 2010 届高三年级 11 月月考试题第 I 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及其中央政权是在大规模集体协作从事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社会呢?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奴隶制社会”,另一些中国学者则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封建社会”。各家的界说都自有依据,我们从中西比 较的角度,似乎可以 说,古代中国社会是“天子一子民社会”,而古代西方,希腊一罗马时代是“ 城邦帝国社会”,中世纪则是“领主一附庸社会”。 “天子子民社会”的一个

2、基本特点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就是天子。天子如果没有尽好“保民” 的责任, “天”就要撤销授予他的“ 天命”,作为“家庭成员”的臣民甚至可以造反“诛暴君”。天子的这种权力和责任当然不是某些圣人凭空设计出来的,而是千百年大协作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这种大协作的生 产生活方式在当时只能通 过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来组织,整个网络最终必须有一个 总枢纽来连接。天子就是那个总枢纽。天子这个总枢纽同时就是整个共同体的中央政权。不过,直到西周 时候,中央政权并没有在它的统辖范围内确立真正的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周王直辖地外, 许多地方都是周王分封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建立封国进行统治。那

3、些封国彼此问相隔很远,其间往往隔着大片的蛮荒地带,居住着还没有进 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周王朝与一些在部落战争之中或之后表示归顺或愿意联合的部落建立准血缘的结盟关系,把他们所在地域纳入中央间接统辖的范围,实际上那些部落仍旧在自己原有的首 领管辖之下,保持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战国时期学者编成的周礼一书称,周王朝 实行两种并行的行政体制,一种叫“ 乡”,管理周族本族居民;另一种叫“遂” ,用于管辖归顺周王朝的非周族居民。 “遂”的编制和制度各方面都尽量与“乡”一致,类似“乡”、 “遂”这样的双轨制的并存,实际上促进着定居农业区域拘逐渐扩大,也促进着民族和文化的逐 渐融合。大 约整个东周时期五百多

4、年 问,这个融合过程稳步推进。 “乡”与“遂” 的差别逐步消失。在此期间,随着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 术逐渐推广应用, 农民个体耕作和迁徙、垦荒的能力逐 渐增强,越来越多的 农民脱离家族一宗族 协作生产组织,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原来的大宗族集体 协作体制走向了崩 溃。1对“天子一子民”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社会是在个体耕作力量弱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条件下形成的。B这种社会是靠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组织和维系的,天子是网络的总枢纽。 C这种社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和维护家族一宗族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D天子具有“君”的权力和 “父”的责任,子民有反对暴君、脱离大协作组织的权利2对西周还没

5、有确立真正的“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朝采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建国制进行统治。B,在封国之间蛮荒地带还居住着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C在战争之中或之后还存在不愿归顺或不愿结盟的部落。D表示归顺或愿意结盟的部落实际仍由原部落首领管辖。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学者对当时社会的性质虽有不同看法,但都是依据生产方式, ,来界说的。B “天子一子民”社会中,子民对官府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独立的地位。C “天子一子民”社会中的官吏,有的是宗族世袭的,有的不是宗族世袭的。D后世人们称地方官为 “父母官” ,这是受“天了一子民 社会的影响造成的。

6、二、古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文阅读(22 分,4 一 7 题每小题 3 分,8 题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一 8 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同“怠”,轻慢)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 “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同“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原(同“愿”) 自取

7、之。疑曰: “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日:“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予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老实) 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明宋濂李疑传)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被:遭

8、受B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假:借给C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除:铲除D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识:做标记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李疑以尚义名于时。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B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患难相恤

9、,人理宜尔,何以报为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A B C D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淳雄中相求,别人都怕麻烦,而李疑慨然应允,并诚心相待,精心服侍,毫不厌烦。B李疑面对酬谢的金钱,分文不取,反而送人盘缠,在范景淳及其家人危难时刻,他都全力帮助。C文章塑造了一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具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对今天的人也有教育意义。D宋学士在文章结尾,指出李疑的事迹并非虚传,认为不能以貌取人,最后点明写作目的。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4 分) 人用是多疑,名士

10、大夫咸喜与疑交。(2 分)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9 一 10 题。00 分)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 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 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汪:此 词为黄庭 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太平御 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9请简析下阗“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 分)10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共

11、 6 分,任选 3 小题,每小题 2 分)故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劝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 (短歌行) 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乙选考题请从下面三、四两道大题中选择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中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红山楂矫友田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植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 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一

12、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 偷偷 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 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 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 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 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抬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己在山楂林旁 竖上了“ 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者晚自习 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 书走进教室,她是

13、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 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 树呢?”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 感到有些惊讶。而 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 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 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 a 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 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

14、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 经过磋商,决定将班 费全部用来装 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 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 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 时候,他 说他要为同学们讲 一个故事: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 寒的小男孩,他 们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 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

15、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 卖掉,再用所得的 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 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 脸。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确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一一”母亲苫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 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 卖。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 继而,他拿起一 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