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31747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 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

2、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

3、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反应对沙漠绿洲的理想化。四河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的布局,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模式。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王母居所)和“悬圃”(皇帝居所),均在昆仑山上;文字记载的“囿”、“圃”。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

4、术家来完成。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此时期园林特点: 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

5、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此阶段园林特点:(1)私人所有的园林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进一步扩大(2)以园林绿化以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城市生态体系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3)进行审美构思,城市延展到郊外,与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连成一体。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密不可分,跨学科的公众参与性成了园林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中国园林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

6、代文明,中西园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一、分类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根据基址的选择可分为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2.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 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皇家园林按使用

7、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比如佛寺和道观等。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二、园林性质园

8、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三、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主要功能有: 1、狩猎(或称围猎) 主要在郊野的皇室宫苑进行,供皇室成员观赏、兼有训练禁军的目的,还有在贵族的庄园或山林进行。2、游玩(或称游戏) 中国人称为“游山玩水”。3、观赏 对园林及其内部各景区、景点进行观赏和欣赏,有静观和动观之分。4、休憩 古典园林中设有建筑、供园主宾朋居住或休息。5、祭祀 古代的陵园、庙园等。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

9、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一、生成期 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四、成熟时期 相当于两宋、清初。五、成熟后期 清中叶到清末。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第一节 总说(时代背景) 1.殷、周、秦、汉的兴衰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黄土高原出现农业曙光原始农业使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原始公社夏王朝建立出现“城市化”倾向殷商建立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囿 最早的

10、园林形式 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 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2、台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鹿台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 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古典园林的雏形:囿和台的结合3、园圃 园林发展的第三个源头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西周时,园圃并称,其意互通。4、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认识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天人相应,或

11、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上古的原始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高山流水”作为品德高洁的象征。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三山:蓬莱、瀛洲、方丈。第三节 贵族、皇家园林一、贵族园林奴隶社会(殷、周)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 1、商朝:鹿台、沙丘苑台(酒池肉林)2、西周:城市建设高潮,奠定了中国古代都城“前朝后寝”的基础。同时开始了皇家园林的兴建。即灵囿、灵台、灵沼,三者组成大规模园

12、林,是山、水、植物的完美结合,观赏动物为主,植物偏实用价值。3、东周从囿到苑的发展(即春秋战国时期) 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临水而建,三面环水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居高临下;开凿天池,在我过园林史无前例,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重要实例。二、皇家园林始自秦始皇时代1、秦代宫苑园林的发展与新兴皇帝独裁政体的政治体制相适应,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此时期的主要皇家园林建设:大咸阳规划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为了政治和军事的要求,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秦代有代

13、表性的离宫御苑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1)上林苑内有专为圈养野兽而修筑的兽圈,如“虎圈”、“狼圈”等,并在其旁修建馆、观等建筑以供皇帝观赏动物和狩猎之用。(2)上林苑内森林覆盖,天然河、人工河等河流纵横。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重要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求仙功能。2、西汉宫苑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内容 山水 “关

14、中八水”贯穿平原丘陵之上。天然湖泊十处,以及若干人工湖泊。植物、动物 上林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丰富是一座特大型的植物园。有温室栽培措施以及人工栽植的数目。有百兽放逐各处,形成兽圈苑 即园林 长安志引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即三十六处“园中之园”。宫 宫殿建筑群 台 延续先秦的传统,登高观景、通神明、天文观测观 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具有特殊的用途。生产基地 制造工艺品的作坊、果园、蔬圃、养鱼场等。综上所述: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包括宫苑、狩猎区、牧场、生产基地等;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疏朗、随宜的集锦式布局;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

15、家园林。包括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生产、军训、陵墓等。3、东汉宫苑东汉建国初期,朝廷崇尚简约,反对奢华,宫苑兴造不多,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追求享乐,形成东汉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第四节 私家园林两汉私家园林:非国库开支所建的为私人独家所有的苑囿。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和文人的宅园。一、王侯官僚的园林 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为代表。1、梁孝王兔园

16、兔园后称梁园,也称梁苑。位置:西京长安,另说在淮阳城东。据历史记载,兔园以建筑为主,但山水、动植物已占很大比重。园中以土为山,以石叠岩,这种土石结合的假山在中国园林史上为首创。由于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意境。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值得关注的发展倾向,文化因素对苑囿的影响由来已久。2、梁冀苑囿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1、宅园中堆置了形似二崤绵延起伏的山丘,山上有大片树林,山下有深陡的溪涧,山林间放养奇禽驯兽。2、范围大,似现今的大型自然公园。二、富豪巨贾苑囿以西汉茂陵袁广汉园为代表:一方面反映了西汉时民间堆筑土山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汉社会经济发展,是我过古代园林的来神之笔。三、文人宅园隐士庄园主多半为文人出身。如西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致仕归田隐士。小结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就园林本身的发展情况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