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30711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 年北大考古通论考研.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北京大学 2003年考古通论考研题及参考答案 2008 年 09月 04 日 星期四 12:29 名词解释1 细石器:细石器属于一种特殊的工艺传统,它以间接打制法为基础,因而出现不同形状的石核和狭长的石叶,并利用石叶加工成器。这种工艺传统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许多文化遗存中。细石器的出现,大约开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 陶寺文化:以襄汾县陶寺遗址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陶寺文化

2、” ,分布于晋南地区的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在该地区现已发现陶寺文化遗址 90 多处,其中有些遗址的规模很大,遗址面积达 100- 300 万平方米,其中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面积有300 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发现了陶寺文化早期和中期的城址,发掘墓葬 1300 余墓,发现了大量反映时代信息的遗物和遗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陶寺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年代为距今 4300-3900 年,晚期年代为距今 3900-3600年。陶寺文化早期年代早于夏代,晚期年代已进入夏代纪年范围。3 丁公陶文:龙山时代陶文,发现于山东邹平丁公遗址。文字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

3、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 行 11 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对丁公龙山文化这件刻字陶文,经考古学界、古文字学界多位专家学者鉴定,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确认,绝大多数学者对丁公陶文持肯定意见。4成都金沙遗址: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 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 400 余件、石器 170件、象牙器40 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

4、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5 李济:字济之,湖北省钟祥县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生于清光绪年间,1979 年卒于台湾省。 李济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专业。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1926 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重要考古工作。李济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著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在与他人合著的古器物研究专刊第 15本中,对殷墟发掘所获170 件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其他

5、论著中文的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英文的有中国民族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安阳等6世说新语:南朝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集。编著者刘义庆(403 444),南 朝宋宗室。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7 耶律羽之墓:辽代前期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沁旗朝克图山,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主室等组成。耶律羽之墓规模宏大,结构精细考究,其内部以琉璃砖作为墓室装饰材料, 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尚无先例8 萨栅银币:萨珊波斯(226

6、-651年)是伊朗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政权。从 4 世纪起,萨珊银币就已在中国各地出现,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北及广东等地都有发现。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都是很惊人的。萨珊波斯银币的流行,是中古时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9 湖州镜:从纪年墓出土南宋铜镜看,湖州镜始铸于北宋晚期,盛行于南宋初期和中期,明清时期也有所发展。南宋湖州镜几乎都没有花纹,仅在镜背刻铸作坊主姓名等内容。这种招牌式的镜铭,是南宋私家铸镜的特点。形状有方形、圆形、心形、葵花形和带柄葵花形。10 黄肠题凑(见前年考题)问答题1简述莫维斯线和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19371938 年,美国考古学家莫维

7、斯(H.L.Movius)考察了东南亚上缅甸的安雅特文化(Anaythanian)和印度尼西亚的巴吉丹文化(Patjitaaiian )之后,认为这两种文化同巴基斯坦的索安文化(Soan)及中国的北京猿文化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它们一起代表着一个与西方阿舍利文化平行发展的独立文化传统。40 年代,莫维斯提出了旧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一个是东方的砍砸器文化传统,另一个是西方的手斧文化传统。“这两个多多少少同时代的石核工具传统.能够被定义如下:西方的典型特征是双刃、两面(修整)的切割 工具或手斧;东方的典型特征是单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 对于莫维斯的学说,

8、中国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早在 50 年代,贾兰坡先生就认为,在周口店15 地点和丁村等地存在着手斧;裴文中先生等也发表了在距丁村不远的沙女沟发现了“似手斧” ( 裴文中,1958)。之后,手斧的发现陆续有所报道。至今为止,据有的学者统计,在中国发现的被认为是手斧的标本共69 件。上述“手斧”主要分布在广西的百 色盆地,长江中下游的 汉水上游、湖南澧水流域和安徽水阳江流域,黄河中游的晋豫陕交界地区。其中,长江流域及其发南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方面考察,由于第四纪青藏高原的隆起,在旧大陆的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天然屏障,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又由于横亘中国南北的

9、秦岭的上升,南方成为的别于华北的自然地理单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岭南一带,更新世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较为稳定的暖湿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以适应森林中劈砍、挖掘的各种类型的大型砍砸器、尖状器为主体的砾石石器,作为稳定的传统相对独立地发展、演变,一直持续到更新世结束乃至更晚,期间看不出来自旧大陆西侧的多少影响。中国所谓的“手斧” ,主要分布在南方砾石石器文化中,华北的南部虽有少量分布,但已属这类遗存分布的边缘地区。尽管学者们对这类石器的定名、功用乃至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有不同的看法。但就总体而言,无视大量的作为主体特征的石器的存在,仅仅用这些极少量的两面加工

10、石器(“手斧” )试图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无疑会遇到许多困难。2黄河流域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黄河流域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有以下若干: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定名的那种遗存。其分布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当公元前 2500前 2000 年。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于中原地区早期阶段的龙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900前 2800年。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

11、,约前2600前 2000 年。一般还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 3 个类型。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渭流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300前2000 年。陶寺类型,以新发现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500前 1900年。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宁夏南部与内蒙古西部也有零星发现。早期的年代为公元前 2000 年左右,下限还当更晚。3 根据考古材料概述中国冶铁术的发达及铁器普遍使用过程中国何时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过去有不少推论,从考古材料确定最早的铁器当出现于春秋时代。如

12、在长沙龙洞坡墓、六合程桥东周墓、长沙识字岭 314号墓、常德德山 12号墓出土有十多件铁制工具,数量少,器类简单,形制薄小,说明当时铁器是作为珍品随葬的。到战国中叶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七国地区,如洛阳中州路东周墓及信阳长台关楚墓等,都出土金饰的铁器,表明此时铁还是一种稀有的金属。当时楚、燕的军队装备,已基本上以铁制武器为主。据考古发现,在中国块炼铁出现较晚,但生铁和块炼铁可能是同时发明的,中国出现生铁的时间要比外国早 1800 多年。东周时代铁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一经出现,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革。西汉时,应用铁器的地区更广,器类增

13、多,质量提高。到了东汉,铁器最终代替了青铜器。4 唐大明宫特征及主要遗址大明宫的形制和布局特征: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宫城除城门附近和拐角处内外表面砌砖外,其余皆版筑夯土墙。在东、西、北 3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宫城共有 11个城门在北面夹城重玄门之内有统领禁军的所谓“北衙” 。 大明宫南部有3 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北部有太液池。宫内殿亭等建筑遗址巳勘查到 40 余处,绝大部分在宫城北部,已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遗址和宴会群臣的麟德殿以及与道教有关的三清殿等遗址。 含元殿位于丹凤门正北龙首原的南沿上,现存的殿址台基。殿东、西山墙和北面的后墙皆为版筑夯土墙,殿的东南

14、和西南分别建有翔鸾阁和栖凤阁,两阁都在其北侧设廊道与含元殿连接。殿前向南伸出 “龙尾道”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西部,为前、中、后毗连的 3 殿;;中殿的左右又各建东亭、西亭。周围绕以回廊。三清殿位于大明宫西北隅青霄门内偏东,是一高台建筑。台基平面呈凸字形。全系版筑夯土。大明宫东北隅还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唐时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庙等遗址大明宫北部为宫廷园林区,其建筑布局比较疏朗,形式也多样化,尤其是太液池的水面,为园林增添了山水景色5 绘图并说明商周鬲的形态特征我发两张商鬲和周鬲的图片给你,都是比较典型的器物。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商式鬲是分裆鬲,而周式鬲是联裆鬲。再者,商式鬲一般是素面(即不饰纹饰)实足根,而周式鬲足根一般饰绳纹。其它方面,商周鬲区别比较细微。你可根据课本图片自己作一下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