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14218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成因内容提要 孔雀东南飞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不能自主的婚姻悲剧。诚然,导致这出悲剧的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内部条件也不可或缺。焦仲卿与刘兰芝两个人的文化性格禁锢了他们的思想,先是反抗,结果还是向封建制度妥协。他 们的行为有悖当时的统治思想,是违反封建法律规定的;最后,焦仲卿的激言厉语又加速了婚姻悲剧的产生。关键词 悲剧成因 儒家思想 封建家长制 反抗 妥协引言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控诉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造成焦仲卿与刘兰芝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家长制与他们自身性格的软弱。谈论这出婚姻悲剧的成因成了一个不朽的文学话题,本文就这个问题

2、再作探讨。一、 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家长制严酷的封建家长制不知毒害了多少男女青年,拆散了多少恩爱夫妻,扼杀了多少痴情恋人,而刘兰芝与焦仲卿就是封建家长统治下典型的一例。(一)以“三纲”原则为核心的儒家指导思想孔子强调周礼,人要有尊卑、贵贱之分,要尊老爱幼。汉朝,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武帝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武帝又确立以“三纲” 1则为核心的儒家指导思想,对婚姻制度产生了2重要的影响,汉朝缔结婚姻的程序,要遵循周代的“六礼”规定,并且更重“聘礼” ,婚姻关系的解除也实行“七出三不去” 2原则。在“七出三不去”原则中婚姻解除的决定权

3、完全操纵在男方家长方面,而且当时门第观念已经存在了。焦母就认定兰芝不尊重她,不听从她的安排,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以此来遣回兰芝,这也是她遣兰芝的唯一理由,认为兰芝不遵守周礼中“顺父母”一条。加上仲卿顶撞焦母,偏袒兰芝,更是有违先辈礼数,犯了大忌, 礼记中也有记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而且一个不受公婆喜爱的儿媳在夫家是无法立足的。因此,兰芝必然被遣,悲剧的发生再所难免。文章中焦母教训儿子“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由此看来,焦母是非常看不起兰芝的,把她当作女佣来使唤也在情理之中;在这之前兰芝自叙出身“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4、 。焦母认为兰芝的出身配不上他们家。所以,兰芝嫁进焦家已有高攀之嫌了。因此,兰芝与仲卿是被在以“三纲”原则为核心的儒家指导思想所毒害的,以致酿成的一出婚姻悲剧。(二)焦母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可谓知书达理,勤劳能干,是个有教养的难得的好女子。十七岁时便嫁给焦仲卿,夫妻恩爱,感情笃厚。但是,在当时社会中,家长有绝对的权威主宰子女命运,亦如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充分地体现出家长的统治地位。尽管我们认为刘兰芝无可挑剔,与焦仲卿的感情很好,但是焦母不喜欢她;因此,她与仲卿的婚姻生活不会美满,真可谓是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

5、刘兰芝自嫁入焦府,与郎君“相见常日稀” ,已经很委屈了,还得完成婆母给的任务,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三日断五匹” ,不但要忍受相思之苦的煎熬,而且要夜以继日的劳作,身心疲惫。本是嫁入府中的新人,却成了焦母的女佣,焦母非但不怜惜儿媳,给予慰劳,艰辛的劳动反而换得焦母的抱怨, “大人故嫌迟” ,百般挑剔,利用家长的权利,对兰芝异常苛刻。尽管府吏认为兰芝“女行无偏斜” ,但是焦母还是要说她“无礼节” 、 “自专由” ,不贤淑,故意刁难;对此,焦母“吾意久怀忿” ,其中“吾意”二字更显示出她做家长的主观意思。是极其自傲与自大的,随时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并逼迫仲卿休掉兰芝,并要重新寻找她理

6、想的儿媳。焦母步步紧逼、严声厉斥仲卿,要求“速遣之” 、 “慎莫留” ,表现出3焦母蛮横无理,毫无人情味。在焦母家长权威的压迫下,兰芝不得不被遣还娘家。封建长的地位使焦母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她只知自己的存在,封建门第观念,毫不关心子女,就算是儿子的婚姻生活也不能触碰自己的利益,只要满足了自己的私欲,其余都不重要。当仲卿诀别“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焦母也不肯放下家长的身份。而是将错就错,零泪应声落“慎勿为妇死”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显示出封建家长制已经扭曲了人性,变得冷酷无情,因此封建家长制下的婚姻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刘兰芝与焦仲卿生活在那个可悲的时代

7、,就注定要发生令人怜惜的故事,他们婚姻有时代的烙印,不会以男女双方的爱情为基础,而是以家族的利益,家长意志为先决条件,即使在婚后也要受家长的支配,特别是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并对家长无条件服从。这些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成为封建家长掌权施威的牺牲品。刘兰芝、焦仲卿就是死在专横的封建家长的压迫下的。他们的婚姻悲剧,概括了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共同命运,刘兰芝只是广大社会浓缩与关注的一个焦点,暴露了封建婚姻制、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三)刘兄的势利 这些年,刘兰芝在婆家兢兢业业换来满心委屈,回到久违的娘家,也只有阿母的堂上拊掌,兄长的冷眼相看。家中的一切是兄长作主, 刘兄作为家长,有着绝对

8、的权威,与焦母同是罪恶的家长制的体现者,专横凶暴是他们的共性,但是刘兄又有个性的差异,这表现在他十分的势利。阿妹中道回家,什么事都得靠兄长,况且其兄“性行暴如雷” ,冷酷无情,凡事不会依着兰芝;再者,上门提亲的人家个个都是有钱有势,他早就对丰厚的彩礼垂涎三尺了,但是阿妹却百般推辞,只好逼婚。尽管“女子先有誓” ,还是残忍地训斥阿妹“作计何不量?” ,还洋洋得意地说:“先嫁得府史,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在兄长眼里,权势富贵就能换走妹妹,他也绝对不会白养妹妹的。 “先” 、 “后” 、“足以” “、荣”这几个词把封建家长中那种攀权附势、艳慕富贵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芝不仅在

9、外受到婆母的刁难,而且回到家中又招亲人的歧视,长兄不顾血肉亲情,以权相压,为此兰芝也只好答应再嫁。4二、焦仲卿和刘兰芝自身因素(一)焦仲卿所处的地位与自身性格 刘兰芝和焦仲卿都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但是他们却遭到封建礼教粗暴的蹂躏和践踏,然而焦仲卿只是逆来顺受,没有胆识与破坏他们婚姻生活的人较量,因此,他们的婚姻悲剧与仲卿的软弱有着密切的关系。焦仲卿自小受封建思想的熏陶,作为一名下层官吏,他无法摆脱封建孝道思想的束缚。焦仲卿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母亲抗争,只是直言以对,忍辱负重。当母亲要求他遣走兰芝时,他

10、只是“跪告”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听到此话母亲“槌床便大怒” ,仲卿却“默无声”地走进自己的房间。他舍不得让兰芝回家,又不得不遣她回家,他充满了叛逆的精神,却又软弱到只有以死来逼迫母亲。他这样的软弱,也有他无尽的苦衷。首先,他做为焦家的长子,担当兴家的重任,又有官在身,行为举止要受很多限制;其次,做为儿子应当顺从母亲。再次,做为丈夫应当爱护妻子,更何况兰芝勤劳能干、年轻貌美、 “行无偏斜” ,没有理由遣还兰芝。但是,母亲大权在握,又蛮横无理,自己公平的评论兰芝也会挨骂,所以他只有暂遣兰芝。这是他的苦衷和无奈,也是他的悲哀。(二)刘兰芝的自尊和倔强的个性在婆家,面对婆母的故意刁难,兰芝主

11、动请归,即使如此,兰芝的自尊心使得她不得不说出自己这些年来婆母待他的情况,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这些话表明了兰芝平日里所受的折磨、压迫。在封建社会里,中途被遣回娘家本是耻辱,可兰芝不这样认为,在嫁进焦家这两三年里,她把苦闷藏于心中,时值今日,她的自尊心使得她主动请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做了封建伦理的叛逆者。归家拜别焦母之前,兰芝“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精心打扮,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即便回家之后面对母亲堂上“大拊掌” ,仍是直言相告“儿实无罪过。 ”临行时,兰芝与仲

12、卿立下磐石蒲苇之誓,归家之后几次退婚,坚守誓言。她的个性,即使是黄泉相见,也毫5无悔意;所以她在大喜之日,抱必死之心,无半点停留之意,用“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壮举振撼世人。刘兰芝不仅有自尊,同时也有倔强的个性。倔强的性格使她具有了叛逆精神。嫁作人妇,她坚强持重,以致被婆母压迫多年,最后主动请归,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她不为威武所屈,在专横的家长面前,主动求遣,理直气壮,以此与封建家长相抗横;拜别时,从容镇定,并叨念焦母独自在家劳累,实所无奈,可见其善良;她不为荣华所动,白府君给的彩礼“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如此丰厚,非一般人家可比,可兰芝并

13、不在意钱财,还是“举身赴清池” 。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盛装辞别,滴泪不落;长兄逼婚,没有哀求,也不屈服,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她终于采取极端的手段反抗家长制的淫威,由此凸显出她的个性。三、焦仲卿一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一)刘兰芝倔强的性格与焦母之间的矛盾冲突。焦母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她不喜欢兰芝,因为兰芝不能满足她专横的统治欲,这严重损害了她做家长的威严。刘兰芝做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一个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加上她的自尊和倔强不驯服的个性决定了她与焦母之间必定要发生一场不可避免的正面冲突。因此,焦母和兰芝的关系表现在焦母和兰芝精神、性格、修养等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上。焦母做惯了家长,习惯了对别

14、人呼来唤去。可兰芝与她所想之人恰恰相反,尽管兰芝勤劳美丽, “行无偏斜” ,还是得不到焦母的欢心。水火不相容的性格,即使她再有家教,焦母一样看不顺眼,于是妄加罪行,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这反映出刘兰芝虽不是出身显赫名门,但是也算是有教养的女子。相比之下,焦母对儿子槌床大怒,对儿媳大怒不止,反而像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所以她们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二)与婆母缺少交流在封建社会里,家长有绝对的权威包揽子女的一切,决定他们的命运。但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不去调和家庭微妙的关系,任由他们之间的矛盾漫延,这就加剧6了兰芝与婆母的冲突,以致悲剧结局。

15、仲卿长期在外,兰芝独居家中,除了偶尔与小姑说话,并没有与其他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再加上家中矛盾重重,焦母嫌儿媳没有礼节“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积久成怨, “吾意久怀忿”。 而兰芝每日忙碌“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没有时间与焦母交流。两人之间相处虽久,但隔阂也在。兰芝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焦仲卿的身上,希望他能排遣心中的苦恼。但是她与焦仲卿虽为夫妻,但相见也难“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因此“心中常苦悲” 。兰芝勤劳美丽,虽然一切都遵从礼法,却不明白一个讨得欢心的儿媳不仅仅只会做事,还应该常与婆婆沟通彼此思想。如果她每日把织布当做例行公事,那么焦府永远都是怨声载道,不会有

16、家的感觉。所以,她和仲卿的悲剧是必然的。再从仲卿与母亲诀别时“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和“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以看出焦母对儿子其实是宠爱有加的。而兰芝对丈夫爱戴有礼,并“守节情不移” ,但是两个女性的爱都是自私的,没有共性,焦母处在婆母兼家长的地位,排斥儿媳是必然的。由此看来,她们两种性格,两种背景,两种观念,就筑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三)焦仲卿的言语相激前面所写的种种观点都是造成仲卿、兰芝婚姻悲剧缺一不可的因素。而仲卿在兰芝再嫁前说的一翻话,无疑为他们的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仲卿遣还兰芝时“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这句话牢牢拴住了兰芝的心,时时谨记,日日苦等。谁知事事难料,兰芝被兄长逼迫,当日兄长不顾兄妹之情,以权相压,只好应答白府君;而今,仲卿的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又说得兰芝见异思迁,无情无义,不守诺言。只好伤心欲绝地道出心中苦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