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13376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中国古代科技文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1、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2、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2、”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3、”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5、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项目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发展农业的需求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科举取士的促进A B C D 6、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造成上述表中所列主要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 B儒家思想 C手

4、工业发达 D农耕经济7、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8、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

5、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2对自然界的研究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10、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

6、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 。这里鲁迅告诉我们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 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1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12、中国古代文学

7、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A B C D13、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篆刻艺术 D戏剧艺术 14、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

8、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主要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5、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山水画,重视写意 B花鸟画,浓墨重彩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16、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

9、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17、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中“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B.这反映了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C.材料中现象体现了明朝社会的进步D.小说是文学作品,但作为史料使用,应当慎重18、 19 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 诗经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10、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19、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 ;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 、有酒名为“万艳同杯” ,其谐音为“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A. 爱国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320、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 撷,此物最相思。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11、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 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21、 2013新课标全国卷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2、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12、,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 。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23、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 , “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 “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24、著名学者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

13、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 ”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 史记B 汉书 C 上林赋D 阿房宫赋2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6、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

14、值 2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 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 ”局面B.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8、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 B. 绘画 C. 杂技 D. 戏剧2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