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23993057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稿“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出以公心是为公,做好服务是为仆。 “公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廖俊波同志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他始终饱含着“为民解难”的公仆情怀,对事业无比热忱,对工作孜孜以求,对群众充满感情。石后乡地处山区,基础薄弱,作为乡镇干部,我们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厚植他“身体力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石后的发展而不懈奋斗。“公仆情怀”是一切为民的入党初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入党誓词,不忘我们入党时的郑重承诺。廖俊波同志曾说:“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 23 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他牢记党的嘱托

2、,始终将忠诚摆在第一位,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政和,原是福建为数不多的贫困县,2011 年 6 月,廖俊波同志任县委书记,他带头扑下身去,工作夜以继日,是大家眼里的“铁人” “工作狂” 。不仅如此,廖俊波同志注重深入群众,他到乡镇考察,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而是与老百姓一起沟通,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定措施、解决问题。在他的工作当中,始终贯穿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他用自己一颗炽热的心与老百姓结下鱼水情深的党群、干群关系。须臾四载,山乡巨变。政和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廖俊波同志用“一生心系群众”的情怀,留给政和的温馨和感动。“公仆情怀”是躬身实干的工作理念。当地群众

3、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是廖俊波同志始终坚守的工作理念,他对老百姓最关心的、最关注的、最敏感的信访、民生等问题,既不是“纸上谈兵” ,也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加以解决。政和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为摆脱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标签,廖俊波同志常常带头深入基层,与群众共商发展大计,常常废寝忘食,工作至深夜。廖俊波同志躬身实干,鞠躬尽瘁,被誉为新时代的焦裕禄,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公仆情怀”是求真务实的创业激情。 “发展等不起,唯有大担当” ,廖俊波同志肩负重任,更“敢作敢当” 。他集思广益,绘就发展蓝图,谋划经济发

4、展;他披挂上阵,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他大刀阔斧,率先推行项目并审联批制度;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精准扶贫,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他所主政县的工业园区从 2012 年 7 月破土动工,3 个月完成征地 3600 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政和速度” 。正是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政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 。短短 4 年,政和就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 。廖俊波同志树起了实干的丰碑,是人民群众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新时期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是要在践行“公仆情怀”上下功夫、出真招、见实效。近年来

5、,作为蕉城的“后花园” ,石后乡以助农脱贫为抓手,着力于深入群众、凝聚民心,积极探索各种“接地气、得人心、见实效”的党建扶贫新举措。一是坚持送学下村,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针对一些自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现状,继续以定期送学上门的形式提高学习教育覆盖面,进村入户上党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坚持创新模式,推动党员干部下一线服务群众。在推进“党员120”“便民 123”“负面言行清单 ”等一批小有成效的创新机制基础上,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全乡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 ,实现“群众上门找”到“干部找上门”的转变。三是坚持发展为先,推动现代农业助推扶贫

6、攻坚。近年来,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小岭”模式的基础上,又努力实践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动力的 “当洋”产业扶贫新模式,规划建设 1000 亩集新型农业项目科技开发、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化产区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利用项目土地出租,增加村财租金收入,带动周边乡村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公仆情怀”就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福祉。下一步,石后乡党委还将继续鼓励和扶持落地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 “政府+企业+基地+ 贫困户” “企业+金融+ 农户”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强扶弱,引导当地农民有序进入市场,推动以土地或扶贫资金入股,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带动广大贫困户摘贫帽,奔富路。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廖俊波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将继续勉励着我们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热情,砥砺前行,唱响“幸福石后”的变奏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