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23992731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修改: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20170920(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沈开强 *(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心学校,湖北 夷陵 443100)摘 要:沈刚伯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国开辟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以其对史学的独到见解影响了中西史学融合的研究方向。本文在沈刚伯学术思想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盘点分析在国内研究之不足。挖掘诸如沈刚伯等“五四一代”学人与湖北文化土壤之间的渊源,概括性展示其学术思想贡献,对承传乡贤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三峡乡贤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关键词:沈刚伯;史学思想;赴台哲人研究;乡贤文化一、引言沈刚伯(1896-1977),字汝潜,谱

2、名大烈,出生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暮阳村绕围坡。是一位在大陆人们的记忆中渐已淡忘,而在台湾声誉卓著的史学宗师。沈刚伯以其学贯中西、开史学新风、对中国史学及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关系的独到见解,被遴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曾亲至台北青田街 9 巷 4 号拜访他,史学家逯耀东 1亲扶灵柩送恩师,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杜正胜 2校阅沈刚伯文稿并为之编选文集,史学大师胡适称之为“学术演讲国内第一人” 3。沈刚伯先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台湾史学研究重镇的掌门人之一 4。台湾学人勾稽他的生平资料、评点他的淡泊品德、述而不作的严谨学风、总结他的史学成就,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留下了众多的

3、文献资料。梳理这些文献资料,回顾沈刚* 沈开强(1965 ),男,汉族,湖北宜昌人,现就职于宜昌市夷陵区邓太三乐学区,大学专科文化,中学一级教师,从事教育人事管理工作。侧重于校本课程开发及乡贤文化研究。联系电话:15997517545.电子邮箱:。- 2 -伯学术思想研究的历史,展望沈刚伯研究的未来,对于挖掘名人资源,建设乡贤文化,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二、沈刚伯研究盘点(一)台湾专题研讨1、1982 年 9 月,台湾大学历史系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沈刚伯先生八十六冥诞。历史语言学家王叔岷以“司马迁与黄老”为题,发表演讲。演讲道:“沈刚伯先生所领导文学院之无为而治,亦令人向往。此过去成功之事实,乃

4、现今回忆之美谈,已不可再得!不禁感慨系之!在座台大诸位老一辈同仁,或有同感!沈先生在学术上之贡献,领导台大文学院之功绩,将永垂不朽。” 52、1984 年,台湾大学文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沈刚伯先生八十八冥诞。研讨会学术论文新诗的传统取向沈故教授刚伯八八诞辰纪念会演讲载台湾中外文学12 卷 9 期。 63、1985 年,台湾大学文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沈刚伯先生中国文学的没落发表三十周年。著名作家齐邦媛以时代的声音为题发表演讲。 74、1987 年,台湾大学史学系举办纪念沈刚伯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5、1996 年,台湾大学文学院举办沈故敎授刚伯先生百龄冥诞、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班成立三

5、十周年纪念研讨会。研讨会学术论文沈刚伯先生百龄冥诞纪念专辑史原第二十期出版。 8(二)沈刚伯学术论文1、1976 年 12 月,门生为庆祝沈刚伯先生八十大寿,编辑出版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 9,以作沈刚伯先生八十寿辰礼物。2、1968 年 4 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上,沈刚伯教授以史学与世变发表学术演讲,先生提出的“史学与世变”理论被后世所青睐,在史学界有其重要地位和影响。- 3 -3、1982 年 10 月,由杜正胜校阅,台湾中央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沈刚伯先生文集上下两卷,每卷 50 余万字,分历史、哲学、文学、教育、世局、记事等多项,代表沈刚伯的见解与思想,是沈刚伯史

6、学研究的重要遗产。 10(三)台湾纪念活动1、1981 年 8 月,在台湾大学溪头风光佳胜之地,“沈刚伯先生纪念亭”落成。纪念亭里,有一块高大的刚伯亭碑记石刻。“亭记”最后写道:“宋代欧阳永叔,曾有名文。若夫日出而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川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刚伯亭俯瞰山木之胜,诚属人间幽境。后之来者,登临此亭,追慕前哲,永念教泽。沈师之风霜高洁,宁静淡泊,将为后世人所怀念。” 112、1983 年 12 月,由台湾著名雕塑家陈忠藏先生制作的“沈刚伯先生铜像”,在台湾大学校史馆展出。 123、1989 年 10 月,成立沈刚伯学

7、术研究基金会。地址:台北市青田街 9 巷 4 号;电话:(02)3622449;宗旨:提倡历史学学术研究;董事长:李焕;联系人:王秀媚。4、2012 年 12 月,台湾家教育研究院制作的教育爱台湾教育人物志 V 沈刚伯专题片正式发行。 135、2013 年 7 月 28 日,台湾举办“Open Door-沈刚伯教授、曾祥和教授夫妇故居展”,透过导览解说老房子的故事,延续沈院长夫妇的精神。并拟将故居命名为“9 巷 4 号青田书院”,由财团法人沈刚伯学术基金会认养管理 14。(四)大陆研究现状1、大陆对沈刚伯的研究,仍处于搜集其生平资料、回忆文章、零散著作阶段。1995年 6 月,宜昌县政协赴南京

8、专访,沈刚伯先生长子沈士弼提供沈刚伯辛亥武昌起义前后的见闻及其经历,先后刊载于纵横(2011 第 5 期)、宜昌辛亥百年风云等。这是大陆研究沈刚伯之始。2、沈刚伯进入多种史学史、人物辞典及地方文化著作。如逯耀东的抑郁与超越、康乐和彭明辉主编的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王学典和陈峰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等都有专节论述沈刚伯。周川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南京大学- 4 -出版社出版的南雍骊珠 中央大学名师传略、湖北省志人物志稿、三峡文化与旅游发展、夷陵国宝也都有沈刚伯的传记。3、2013 年 9 月,安徽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安琪 15的学位论文选题为“沈刚伯史学研究”,在李勇教授的指导下,开

9、始了长达三年的研究,反映了大陆高校对沈刚伯研究的关注,标志着沈刚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安琪从沈刚伯史学成就、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的地位与影响三个方面对沈刚伯史学学术成果,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沈刚伯的相关资料,很难从台湾或海外购得,所用资料极其有限。4、有关沈刚伯资料诸如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湖北文献、现代学人散记、沈刚伯先生文集(上下)、胡适与当代史学家、国立武汉大学、沈刚伯先生传记资料、拓垦者的画像等多为为竖版、繁体字,大多只有注释,只适合学术研究。2015 年 3 月北京海豚出版社翻印史学与世变,开启了大陆对沈刚伯的学术思想研究,出现了一些有关沈刚伯史学的书评。如杨元超的沈

10、刚伯的历史哲学与修身治学 16、夏学杰的述而不作的沈刚伯 17、吴兴文的一头具有历史智慧的白发 18等,这些书评的出现,满足了普通读者的要求,是一个可喜现象。5、沈刚伯终其身信守不渝的箴言“量才适性”,进入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09 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第 027 页这样陈述“史学家沈刚伯强调量才适性,点明了性格与专业、职业的选择关系,即性格决定了我们是否适合从事某个职业。认清自己的性格脸谱,有助于避免入错行。”上述研究,有作品的翻印出版,有理论阐述、专业研究、通俗普及,体现了沈刚伯研究进入常态,正在深入不断拓展。三、“湖北赴台哲人研究”课题沈刚伯名列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卓恩主

11、持的 2009 年湖北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赴台哲人研究:以殷光海、夏道平、徐复观为中心,经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评审,同意立项,并以专著自由主义的新遗产呈现 19。课题组开具赴台湖北文化名人名单:殷海光、徐复观、胡秋原、李济、王世杰、夏道平、蒋硕杰、邢慕寰、陶希圣、沈刚伯、聂华苓、余家菊等。课题组认为对他们加以有意- 5 -识地研究,宣传他们与湖北文化土壤之间的渊源,挖掘他们的学术思想贡献,将是一笔有利于湖北形象建设的珍贵无形资产。沈刚伯治学始终和他的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对学生影响至深。台湾前“教育部部长”杜正胜是沈刚伯的学生。曾一度沦为政治工具,持有所谓的“同心圆”观点,篡改中学历史

12、教科书,“”为铺路。同是沈先生学生的许倬云 20在亚洲周刊上叹道“他(杜正胜)的硕士论文指导教授沈刚伯老师地下有知,能不痛心?”逯耀东亦云“我实在不愿意说杜正胜和我是同门,都出自沈刚伯先生门下” 21。辛亥革命爆发时,沈刚伯回忆秋瑾之死,如何激怒天下:一个办教育的弱女子,未食清禄,未犯国法,徒因有人挟嫌诬告,既无证据,又缺口供,便被那个做知府的旗人处以极刑!当时全国刊物上抗议和哀挽文字,怕不有百万字。武昌东路高等小学学生胡瀁上书湖广总督张之洞,请其宣布独立,就在这个时候! 22同时沈刚伯先生与“五四一代”学人素有往来。沈刚伯与老舍先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4 年的元旦,老舍先生与齐鲁大学文理学

13、院国文系郝立权教授一起招待久别的老友沈刚伯。同月,老舍散文抬头见喜在良友(画报)第 4 卷第 8 期发表,忆及与沈刚伯在伦敦一起喝酒过“中秋节”的情形。 23沈刚伯与竺可桢教授亦有私交。文革期间竺可桢向组织交代了 1947 年嘉兴所办为青年(军)夏令营情况。因为有人反映竺可桢曾经在夏令营演讲班演讲过,当时沈刚伯是该班的教员,竺可桢回忆并否认自己参加过伪事活动。记述了 1947 年 8 月 26 日这天去嘉兴四个钟头的所见所闻,6:30 到 10:30 乘车赴南京,同车的有沈刚伯夫妇。 24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顾颉刚(1893-1980)于 1958 年 2月 23 日致

14、信沈刚伯:“十五年前,弟在中山大学,因骝先先生之庇护,作事甚为顺利。”成为顾颉刚在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必须交代而总也无法说清的四大历史问题之一。 25毕业于四川三台东北大学历史系的老乡陈怀荃 26,三斗坪中堡岛村人,生于 1917 年,解放后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得到沈刚伯的提携与关照,并一直保持联系到 1948 年。1949 年 6 月 14 日,沈刚伯为陈独秀书札题词:“陈公龙凤姿,奇气凌云汉。薄孔非汤武,无异嵇中散。调高不谐俗,才隽为身患。我今读遗篇,喟然发三叹。” 27可见沈刚伯先生对陈独秀学术、人品的拜膜。- 6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的邹吉烨先生(曾任宜都市一中

15、校长)赋词一首如梦令 沈刚伯先生遗文读后:“犹记磐溪将午,众友儜聆雕羽。治学说江陵,稳贴功夫堪取。兴汝!兴汝!勿以蠢鱼相许。” 28让我们回到 1944 年的夏天,沈刚伯先生率同学参观磐溪汉墓,与一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讨论墓门雕刻凤凰的情景。1996 年,沈刚伯的大陆弟子李纯武先生发表纪念文章师恩永念,教泽常青纪念沈刚伯先生诞辰 100 周年。 29沈先生的文章道德和敬业精神对李纯武一直是刻版铭心的影响。沈刚伯先生与大陆的情与缘何止于此?湖北社科院何卓恩课题组选取殷海光、夏道平、徐复观三位个性鲜明、贡献领域各具特色的哲人先行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研究机构或人员,加入对其他赴台文化名人的研究。四、夷陵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正式启动2015 年 6 月,宜昌市夷陵区政协文史委发布夷陵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征寻编撰人员和资料启事,将此作为夷陵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实施。主要是发掘夷陵的历史积淀,增强夷陵历史底蕴,传承先辈的人文精神,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激励夷陵人的奋斗热情。2016 年正式启动了“沈刚伯”专辑的征编工作。这些对沈刚伯先生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作为一代史学大师,沈刚伯夷陵故居的残壁上“忠厚传家”四个字还依稀可见,承载着沈刚伯家族兴衰的老桂花树已经挂牌保护,刚伯家族的神龛牌位已被发现,沈刚伯祖父沈达轩的坟墓被盗,已修缮复原。2013 年 9 月 1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