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从树下走过【发表于《三峡文学》201708】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23992709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又从树下走过【发表于《三峡文学》201708】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散文:又从树下走过【发表于《三峡文学》201708】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又从树下走过【发表于《三峡文学》2017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又从树下走过【发表于《三峡文学》20170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又从树下走过沈开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太三乐学区,湖北 夷陵 443134)历史学家沈刚伯 1夷陵故居的学堂包脚下,有许多的树,这些树的树龄,可能和沈刚伯故居一样古老。其中那棵老桂花树据传是沈刚伯先生曾祖父沈光廷所栽,它在这里默默成长,大概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弯弯曲曲的树枝,苍劲顽强,茂密的枝叶遮挡大片土地。悠悠岁月,在它的躯干上默默增添着年轮。清楚记得七岁的时候,我从桂花树下走过,一树浓荫可以挡雨遮阳。那是我向往的地方,因为从这里直通沈刚伯故居。在沈刚伯故居里,有我们的村办小学。我最初怯生生走进庭院,正是中秋过后晴朗朗的天,庭院书声琅琅,盛满一汪湛蓝的天空。桂花树独立在庭院的门前,但不孤

2、独,仿佛整个庭院为它设置,在门前迎来送往。树荫下有盛开的菊花,金黄橙红的花蕊,在茵茵的绿草地衬托下,显得格外华丽。草地上撒着老桂花树飘下的枯叶,透着树隙掉下来金钱似的阳光,点燃一地枯黄叶子闪闪发亮,一树晚蝉唱吟着悲秋。这树、这庭院由沈刚伯管家后裔族嫂沈大年的太太牛氏看护着,牛氏老奶奶去世后,就由其子沈士榜、媳丁香秀看管了。当初我的大哥沈开武带着我走进这个庭院,找到当时小学的陈兴云老师,为我报名上学。陈老师一看我的个头,来了句:太小了,明年来吧。第二年,当我要上小学的时候,由于生源剧增,这个庭院的村办小学撤销了。在沈刚伯故居旁边建起了一所新的学校,记得那是一九七三年的九月了。新的梅花小学距那树、

3、那庭院也只有二十多米远,我上课的时候,总喜欢选那靠窗子的位子,不时窥望窗外满院的清幽,有时在秋天的午后,讲台上的族叔沈士信 2老师叙说着一个遥远的时代,老桂花树在微风中飘来阵阵花香,缓缓的、悠悠的将我带入如梦似幻的缥缈境地,我仿佛看见身着长袍的沈达轩 3老人在桂花树下,指导小刚伯诵读着史鉴节要 4,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萦绕学堂包上空等我再回来的时候,校园的铃声敲响了。但等我真正醒来的时候,就是唱毕业歌的时候了。不过,那时没有音乐老师,我们也没唱过毕业歌,没有什么特别,就像平时赶回家吃午饭一样,就这样我小学毕业了。等我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八四年了,校长黄代成老师推荐我来梅花小学任教。我站的讲台

4、,正是我过去坐过的那间教室,有时讲课讲到一个段落,总是不自觉地望望那个靠窗边的位子,有时那位子上,端坐着一个少年后生,楞楞的看着黑板,一似当年的我。有时那位子空着,我会怅然望望窗外,老桂花树正默默陪伴着我。有时天雨,串串雨珠顺着叶片滴下来。这才想起,月有阴晴园缺,人有悲欢离合,教书就是这样,他们一批批来,又一批批走,该走的时候,就该走。只有我们教书的在这里守候着。不过,最后我们也会将粉笔抛向空洞的教室,转身离去。后来因生源减少,梅花小学撤销了。我买下了闲置的梅花小学,建起了小庭院。每到周末,常常回到我家的小庭院,时时在老桂花树下坐坐,围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才女三姑奶沈琼芳身旁,倾听她述说着从这老桂

5、花树下走出去的前辈们。我的书桌临窗而设,窗外是沈刚伯的故居,窗子正对着那棵老桂花树。有时在月圆的时候,月亮悄悄爬上学堂包,升上老桂花树的树梢。我会熄掉案上的台灯,任一窗月色泻进屋来,真的是月满西楼了。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沐浴着满身的清辉,凝视着老桂花树的枝叶在月光下摇曳着,使我想起七岁时候怯生生从树下走过,然后又一再从树下走过。生命的成长,的确需要走过一段非常艰辛漫长的历程。作者简介:沈开强,男,1965 年 12 月出生于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暮阳村,绕围坡沈氏十二世。大学文秘专业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夷陵区邓太三乐学区。目前正参与夷陵区政协文史委夷陵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之沈刚伯一书的编撰统稿

6、工作。注释:1 沈刚伯(1896-1977),谱名大烈,字汝潜。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暮阳村绕围坡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多次代理台湾大学校长。1948 年渡台协办台湾大学,再也没有踏上大陆一步,再也没有看过生他、养他的绕围坡一眼。(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二卷,1989.光明日报出版社。.页855-856.)2 沈士信,绕围坡沈氏十一世。1974 年 4 月-1978 年 3 月在梅花小学当过四年的民办教师,1978 年 3 月,恢复高考制度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执教于宜昌县高中。3 沈达轩(1841-1921),谱名宗发,沈刚伯先生的祖父,刚伯小时候受其祖父熏陶甚多。沈达轩 是沈氏五代教育世家的传人,毕生服务于县城学馆,其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堪称宜昌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宜昌市志1999.黄山书社。页 1258-1259.)4 参考文献:郭沫若学刊2014 年第 1 期(总第 107 期),页 76. 文史博览(理论)2014 年 3 月刊,近代名人与史鉴节要,页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