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991844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 1】今年,中央再次出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提出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在 10 多年时间里连续出台振兴政策说明了什么?说明与全国相比,东北遇到的困难更大、问题更突出。从宏观角度看, 新东北现象 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其中,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突出的短板。在国有企业发展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顶上,就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将大量工业项目放在东北地区,由此东北形成了国有经济点多面

2、广、比重高的特点。改革开放后,东北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逐步下降。这一时期本应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时期,但由于体制机制转换缓慢、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跟进不力、国有企业改革滞后,这一有利时期被错过了。2017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东北本应刮骨疗毒,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一些国有企业习惯于国家政策托底,改革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大、环境不佳,民营经济短板问题更加突出。应当认识到,东北振兴离不开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也离不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二者不是你上我下的对手,而是合作共赢的伙伴。只有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让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第 2 页 共 6 页同向发

3、力,才能全面激发东北经济活力。因此,东北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补齐民营经济这块短板。强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统一认识和行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多,但大多数自成体系,留给民营企业的配套发展机会不多,而且在当前经营遇到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有限。从东部地区发展经验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繁荣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东北各级政府应转变过于依赖国有企业的振兴方式,给民营经济更大发展空间,实实在在地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民营经济活东北、民营经济富东北,应成为东北振兴的新理念。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落实好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着力优化所有制结构,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试验区。敢于让僵尸企业出清,使之占据的资源回归市场。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下大气力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采取务实有效的政策支持 PPP 项目发展,为民营经济拓宽市场空间。在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中加大开放力度。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韩国、日本,处于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寻求发展新机遇,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地带。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已经探索出一批有价值的开放经验

5、和做法,应加快促进这些经验第 3 页 共 6 页和做法在东北地区的复制和推广,按照负面清单要求倒逼改革开放。抓住辽宁获批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契机,通过机制创新激发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先行先试的活力,探索东北在对外开放中振兴发展的新路径。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近年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成绩很大,但以治理为导向的政府工作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方面,东北的问题一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东北振兴意义重大。应彻底摒弃官僚作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民营经济发展清障搭台。深化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平台,吸

6、引创投和各种风险投资,形成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资本市场环境。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民营企业投资安全感,提振其投资动力和信心。在创新驱动发展大潮中加快发展新经济。东北过去有过创新创业的辉煌历史,今天更需要树立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形象,坚定创新创业的意志和决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留住并吸引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发扬 铁人精神 和 工匠精神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发展新业态、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模式,创造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 2】第 4 页 共 6 页东北问题由来已久,在上世纪 9

7、0 年代末期就有所谓 东北现象 一说。当年在讨论 东北现象 时,发现东北有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二是体制机制落后。十几年过去了,东北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两个问题依然存在,成为阻碍东北经济发展的两大顽症。这提醒我们,在东北振兴上不能再存有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必须抓住关键、找准重点,用新举措新思路彻底解决妨碍东北振兴的顽瘴痼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一些人认为,振兴东北经济,归根结底要靠市场和需求的扩张,因而把希望寄托在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上。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东北地区的核心工业是基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其增速与国家出口增速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只要出口形势

8、好,基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就大、增长就快。新世纪初,伴随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东北经济曾有过大约 10 年的快速增长,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但 2017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需求萎靡,国际贸易增速已连续 4 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地区基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新周期,这很可能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如果确实如此,出口不振将成为长期状态,依靠外需扩张来振兴东北经济的想法已不现实。当然,在出口不振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国内需求。第 5 页 共 6 页实际上,在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作用下,2017

9、年以后我国内需有所扩大,东北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然而,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内需扩大的空间有限,若不顾现实实施大规模需求刺激政策,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会造成经济结构扭曲、产能过剩加剧、企业负债率高企。那样的话,产能过剩与企业高负债叠加,将成为东北经济不可承受之重。可见,东北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过去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型。今年 4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要求,到 2020 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可见,这一轮东

10、北振兴的目标和思路与上一轮并不完全一样。如果说上一轮东北振兴主要是解决东北经济量的问题,主要手段是需求扩张,那么,这一轮需要解决的是活力、结构、体制机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手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产能过剩、企业负债率高等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从民生角度出发为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如果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则是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很多人会产生第 6 页 共 6 页一个困惑:为什么东北的国企改革推进得这么艰难?这是因为东北的国企有其特殊处境。东北

11、三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是较低的,收入增长率在全国也是较低的,但失业率却是全国较高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是全国较高的。东北企业处在这个环境中,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东北的一些国企仍沿用过去的旧体制 厂办大集体;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东北的企业社保缴费水平在全国属于最高之列。这在相当大程度上解释了东北国企比重高、国企改革难的原因,因为用办国企特别是用传统方式办国企的办法能更方便地承担起这些社会责任。换言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无法形成东北国企改革的有利环境,国企改革也就难以推进。因此,应从民生角度出发,为东北的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应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其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统筹水平,加快建立社保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减轻企业缴费负担。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不当干预。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以自贸区的先进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包括国际产能合作在内的双向开放。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各类企业轻装上阵,走出东北振兴的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