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23990890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2015、102目 录第一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梁海刚 李红】第一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第二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反映出的几个问题一、家庭、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二、价值观与专业能力的矛盾三、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矛盾四、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必备素质的矛盾五、应届毕业生岗位流动性大,跳槽频繁第三节 代表性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结构调研分析一、调查数据的选取二、就业数据分析及特点描述第二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孙首臣 赵丽】第一节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宏观影响因素研究一、政府因素二、

2、企业因素三、社会因素第二节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微观影响因素研究一、学校因素二、家庭因素三、学生自身因素第三章 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趋势研究 【吴爱军 王丽】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二、调查内容与方法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参与调研的企业的基本情况二、企业招聘三本毕业生的基本情况3三、企业对三本毕业生的评价四、企业对参与三本高校人才培养的意愿第三节 调研结论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第四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模式研究 【吴爱军】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理论研究一、有关就业理论概述二、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概述第二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模式一、对独立学院就业模式的调研二、基本模式的种类三、每种

3、模式的适用条件及特点第五章 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实践研究 【郭麦成 李华刚】第一节 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一、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二、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第二节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就业工作实践一、就业工作组织结构二、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三、就业工作效果4独立学院就业模式与实践研究第一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自 1999 年秋季招生开始扩招,1999 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比 1998 年增幅达到 42%,高等教育由此拉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序幕,此后十几年来,我国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

4、人才增长速度。尤其是 2009 年以来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不断增加,2013 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 699 万,到 2014 年毕业生人数增加到创纪录的727 万。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第一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现状1、独立学院的总体学生人数独立学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独立学院自 2000 年前后成立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发展也日渐壮大。根据教育部 2010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截止 2010 年,我国共有独立学院 323 所,在校生 260 万,占全

5、国本科大学生的五分之一还多,承担了本科生扩招任务的近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独立学院的办学过程尽管存在一定问题,但其一方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提高了本科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探索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表 1-1 20102012 年全国独立学院情况统计表 【1】年份 独立学院(所) 毕业人数(人) 招生人数(人) 在校生数(人)2010 323 516168 754657 26031772011 309 542638 746028 26744482012 30

6、3 585260 756927 27839835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根据 20102012 年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基本情况统计。2、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率情况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2012届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 88%,高职高专院校为 85.2%,民办独立学院的就业率为 82.8%,居排名最后 【2 】 。从这些数据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高 ,甚至低于高职高专院校。在与其母体高校学生比起来就业难度更大。3、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质量情况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学历层次有所不同,所以独立学院大学生就

7、业的质量与普通高校相比也有着差距。以湖北省内的某所独立学院和其母体高校 2014 届大学生就业质量为例:表 1-2 湖北省内的某所独立学院与其母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单位性质 独立学院百分比 母体高校百分比国有企业 10.03% 14.37%其他企业 69.65% 47.42%三资企业 0.64% 3.00%其他事业单位 1.25% 7.57%根据表 1-2 的数据显示,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为10.03%,母体高校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为 14.37%,两者相差4.34%。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就业的为 69.65%,母体高校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就业的为 47.42%,两者相差

8、22.23%。独立学院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就业的为 0.64%,母体高校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就业的为 3.00%,两者相差 2.36%。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为 1.25%,母体高校毕业生在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为 7.57%,两者相差 6.3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学生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比母体高校的学生少,而在其他企业就业的则比母体高校的学生多了 22.23%。在就业质量上独立学院学生较之母体高校学生有不小的差距。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入独立学院是按照本科三批录取的,大部分6学生入校分数较普通高校低,而收费则是按照民办高校来收取的,因此,较之普通高校和民

9、办高校都有所差别。并且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社会美誉度尚未建立起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度还不高。所以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与其他批次的本科生有其特殊性。根据课题组成员参与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申报的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7 年度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比较研究 【3】 项目组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独立学院学生人格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自信敢为、可塑性强。控制力较差、意志力不强。社会认识能力不足,缺少危机感。独立学院学生这种人格特点形成主要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普遍较好,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较受父母溺爱,因此容易养成自我中心

10、、好强、敢想敢做,但不能吃苦,意志力差,社会生活认识不足等。2、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入学起点偏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偏科现象严重,数学、英语底子尤其薄弱。但智力水平与二本学生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之所以高考成绩不理想与他们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关。独立学院学生的求知欲并不差,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并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围绕学习目标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对科技文化知识兴趣较高,对一些实用性课程、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等反映出较大的兴趣。期望在一些科技和学术性活动中拓宽知识,在一些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自 2005 年开始,学院学生曾获得

11、过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全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3、独立学院学生的行为特点(1)自律性较差,但社会活动能力强。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数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接触社会面较广,内在潜力大,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适应社会环境较快,勇于创造,可塑性大。在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往往在各类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但由于7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的娇宠,自我要求不高,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2)综合素质较高,但人际关系敏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一方面,不少独立学院学生从小便接受过特长教育,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

12、综合素质较高。独立学院的学生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俱备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相当部分学生又往往抱有优越感,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意识较强,不甘于人下,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比较注重张扬个性,关心与个人有关的事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嫉妒心较强,心理较为脆弱,人际关系敏感。(3)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多才多艺者比较多,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对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及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但功利性色彩浓厚,缺乏务实精神。第二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反映出的几个问题在当前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独立学院

13、毕业生面临的压力比其他高校毕业生更大,其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中国的家庭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仍然是大学精英教育阶段的思维,认为孩子读了大学,应该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了,理应获得较高层次的职位,获取较为丰厚的报酬,对下企业、从基层做起的定位难以接受。学生本人在家庭的影响下,也往往偏高定位自己的职业取向,对就业地域选择、岗位选取、薪酬认可等方面明显高于企业的和社会的认同和供给。实际上,独立学院自成立之日起,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加之办学时间短,各方面积累不够,社会美誉度不足等,企事业单位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应该

14、主要从基层应用性岗位做起,经过磨练之后,择优选拔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位。这样,就在家庭、学生和社会现实之间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8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学生更容易受家庭亲人的观点左右,导致“挑三拣四、有业不就、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普遍发生。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把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为泛东北、泛渤海湾、泛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中原、西南、西部生态、陕甘宁青等八个经济体系区域,具体见图 1-1。图 1-1 2012 届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 2012 届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主要集中在泛渤海湾、泛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三个区域经济

15、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23.1%、26. 1%和 21.1%。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日益突出,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集中”即向高校所在地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沿海发达地区集中。其中,我国高校过于集中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而广人的中等城市高校很少,在县城一级的城镇中就更加稀少。由此可见,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应届大学生最向往的就业城市;次选择地区主要是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宁波、珠海;再其次是其他省会城市。可见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单位福利、社会地位等,反而忽视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想解决这种矛盾,首先是家庭要调整期望值,给予学生正确

16、的职业观引导,接受社会需求的现实。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广泛地参与在企业的实践活动,真实地感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自己的预期,脚踏实地从实际工作做起,逐步成长。(二)价值观与专业能力的矛盾9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祖辈、父辈的呵护之中,判断事物的出发点主要以自己为中心,价值观的建立围绕“我喜欢、我要、我高兴”等自我为核心,缺乏团队、协作、换位思考、奉献等思维,容易滋生“给多少薪水干多少活、干活就必须给报酬”的思想。但是,在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中,专业能力的获得和发挥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比一本、二本的学生要弱,培养方案相对也浅显一些,因而专业能力的获得相对也要弱势一些。因此,价值观与专业能力的匹配偏差矛盾直接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高的做不来、低的不愿做”的现实就业现象。要想解决这种矛盾,关键在于重塑独立学院毕业生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境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