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926026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范本(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心组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班讲话同志们:在党的*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党扎实开展的重要时刻,水利系统党组举办这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采取专家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部署,推动水利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推动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点认识和体会,同大家一起交流。一、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

2、略思想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大报告已经作了科学阐述。我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六个鲜明特征。- 2 -第一,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是确立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思想。发展是科学发展

3、观的主题,是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二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

4、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永续发展。四是丰富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思想。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 3 -和谐发展、国内

5、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二,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是准确把握了世界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三是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科

6、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第三,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理论精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观点,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

7、展道路、发展模式- 4 -和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第四,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实践依据。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既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也艰辛探索积累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和坚持运用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经过实践检验、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

8、展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五,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出发,揭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坚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尊重人民合理诉求,努力兴办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人

9、民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受益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5 -第六,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科学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广泛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10、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总之,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把握的几个重大水利问题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前进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水

11、利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6 -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全面发展,实现保障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相统一、东中西部水利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河湖生态健康、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必须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认识和发展水利的前提。水利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当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是从水资源条件变化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

12、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我国的基本水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二是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看,经过多年来特别是 1998 年以来的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东西部之间、与中小河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水利建设的差距还较为明显,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亟待提高。三是从人民群众的受益程度看,近年来,城乡居民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水利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

13、也要看到,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还有很多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 7 -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会有许多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四是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看,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带动下,全国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用水总量增长趋缓,河湖生态系统有所改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不仅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五是从水利管理看,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管理、水利建筑市场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状

14、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水利工作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加复杂。六是从水利对外开放看,我国水利已经迈上国际舞台,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分析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要满足现状、放慢步伐,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把它作为认识和发展水利的基本依据,科学分析水利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入思考关系水利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牢牢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方向、目标、原则和重点,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更加自觉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和丰富完善,不断提高领导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5、。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这是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把握了我国水- 8 -资源条件的深刻变化,凝聚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治水实践,在解决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水情、富有创新特色的对策措施,推动水利工作各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转变:防洪工作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注重给洪水出路,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水资源管理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土保持工作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

16、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建设秀美山川;水利建设工作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问题,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水行政管理工作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转变,注重依法治水、科学管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艰巨的国家。当前,水利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现代化方向,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上取得更大成效,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上迈出更大步伐。一要进一步把握规律性。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以及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认识规律、- 9 -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进一步体现时代性。牢牢把握国家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