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924952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四个精准”决战扶贫攻坚工作计划为深入推进中央、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二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三届二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立足实际,现就为确保“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作出如下决定。一、精准把握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虽然全县农村贫人口从10390 人减少到 6708 人,贫困发生率从 6.2%下降到 4.2%。但是,全县仍有 26 个市级贫困村,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上下时有发生,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

2、的攻坚冲刺期。全县务必要求把思和部想和行署上来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勇气、市委和县委对扶贫攻坚的举措,以决战决胜的和超康的常过硬的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奋力夺取全面小新胜利。(二)目标任务。按照“两年基本完成,一年巩固提高”的要求,到 20*年,实现全县农村贫困人口 6708 人全部脱贫,26 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 。其中:20*年减贫 3638 人。20*年减贫3070 人;20*年和 20*年分别“摘帽“13 个村。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 2 -(三)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定不的移统地推进创新“四种模式

3、” 、加快“四个转变” 、实现“四有目标”统筹城乡路径。牢牢抓住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这两个关键控制性指标。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减贫计划,即:批扶持生产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和灾后重建帮扶一批。聚焦贫困村“摘帽” ,一村一册,扎实推进“十个专项扶贫行动” ,即:基础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新村扶贫、教育和能力扶贫、生引态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干部领社会扶贫、财政金融扶贫。二、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根据村、 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2020 年)2832 户 6708名贫困其中:一般贫困户 1867 户

4、 4352 人、低保贫困户 515 户 1239人、低保户 450 户 1117 人。丧失劳动力 2951 人,残疾 1108 人,普通劳动力 2649 人。乡镇要再次核准识别锁定贫困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做到是真贫。同时建立卡,为精准扶贫提供“精准”靶向。三、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一)因业固本,实施产业帮扶。发展新型工业减贫,科学制定“制造”规划,立足机械、日化、纺织等优势主产业,鼓励和支棚户区改持企业发展新增群众就业岗位。加快城市发展,推进城镇造。促进贫向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转变,减少贫困人口 1537 人。发- 3 -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减贫,围绕“两水一竹一家禽”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发

5、展适度规模经营。(二)因地施策,实施新村帮扶。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依托场镇、文化、景区、园区,以椪柑、竹编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突出地域、乡村特色,建设“红色西山” “茶语原乡”结合虎渡溪航电、复兴水库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移民搬迁安置一批贫困户,减贫209 用好危房改造、避险搬迁等灾后重建项目,改造农通村危房1100 户,灾后重建 125 户,改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减贫 430 人。100完善供水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复兴水库扩建工程,实现城乡饮水同网同质,确保到 20*年,构建精准到户的饮水保障安全体系。在贫困村新建整治蓄水池 80 口、山坪塘 60 口,新建整治沟渠 35 公里。加

6、快实施鸿化堰灌区配套改造,完成县岷江杨柳嘴段等新建堤防 1.3 公里、整治加固堤防 0.9 公里决村适度规模集中供水问题实施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全县覆盖。加快推进电力和信息网络全覆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光伏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扎实推进“绿海明珠” “千湖之城竹”大会战,抓好中岩寺、德云寺、竹林湿地、竹海建设。(三)因事利导,实施民生帮扶。实施教育提升扶贫工程,解决就学难问题,坚持扶贫先扶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保证每一个,困难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充分发挥农村- 4

7、 -公办幼儿园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幼儿入学困难问题。拓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补充渠道,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和工作环境。发放普通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补贴,支持就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医疗卫生改善扶贫工程,解决就,医难问题,健全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 20*年县医院达到达标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 100;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脱贫:实施医疗救助 520 人,减贫 2080 人。施文化惠民扶贫工程,解决文化基础、设施题,集中力量推进贫困村图书坝等馆、文化馆、

8、数字电影院电视户户通、文娱活动。应急广播、文化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指导开展实施劳务培训扶贫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巩固提升“双千”培训成贫果,加大贫困劳动者技能培训,输出劳动力。支持用人单位在困的创村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订单培训。对具备创业条件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四)因人而异,实施兜底帮扶。采用低保政策兜底,解决产低核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到 2020 年,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业扶持减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按政策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减贫 2356 人。率先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实行生活费补贴,核定其年收覆入与国定贫困线标准差额

9、,据实发放差额补助。扩会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解决基本社会保险问题,统一城乡居民社人口的保障标准。- 5 -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筹资标准。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解决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问题,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强贫困户、残疾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强加强临时救助资金筹集和管理,不断提高老临时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儿童) 、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养老问在题,加快养老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抚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五)

10、因村结对,实施合力帮扶。构建全社会合力帮扶大格困局,引导社会力量自发自愿参与扶贫。干部结对帮第一扶,组建贫展“保村干部驻一村工作组,安排县级领导挂联,选派第一书记,开展“一帮一” “一帮多”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盖,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鼓励民营企业扶贫,倡导民营企业积极帮参与“百企益联百村” “栋梁工程关爱贫困学子资” “结对认等亲、势爱,心参扶”等公益活动,发挥民营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优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公共服务和资源开发,吸纳贫困对象就业。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服务、司法援助、专业人才支持、扶贫募捐等方

11、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倡导公民个人扶贫,鼓励和支持公民采取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四、精准强化脱贫保障- 6 -(一)强化组织保障。扶贫开发是县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领小组统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扶贫开发的主要责任人,要将扶贫攻坚作为中心任务。组织部门要加强扶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和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把扶贫实出干部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宣传部门要加大扶贫攻坚宣传力度。县目标办要把决战扶贫对完攻坚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和部年终目标绩效考核,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推进扶贫攻坚工作重

12、视不够、措施不力、不能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严格问责。(二)强化资金保障。各乡镇和县级部门要抢抓扶贫攻坚机遇,结合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政策,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县级财政要加大项村中目资金整合和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金融部门要加大贫困长期信贷的支持和帮助。(三)强化机制保障。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鼓励贫困群众土地流转,引导贫困户以承包土地、林地和个人财产入股专作社组织,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要健全弱群体救助机制。制定城乡特殊贫困群体救助相关文件,建立健全因灾因病因残返贫等社会救助长效机制。要建立教育引导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帮助贫困精神、想上真正脱贫。要形成全社会- 7 -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