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2761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陈绛教授在第三届敬老崇文论坛上的演讲发布者:正北 时间:2012-10-20 07:09:29 来源: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 【收藏】0【评论 0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思想者小传陈绛 字墨孙,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29 年生于福州。1949 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50 年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提前毕业,分配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工作,1957 年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曾任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会长。1977 年回复旦任教,1995 年受聘入上海市文史馆。作为美国富布莱特资深学者,1983 年曾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贝克莱分

2、校访问讲学。合著有旧中国的买办阶级 、 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卷,译有赫德日记:赫德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李鸿章评传: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始 ,编有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轮船招商局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经济卷及有关论文。幼承庭训点滴母亲以传统的诗词给我美的启蒙教育,陶冶我幼年的情操;父亲要我诵读儒家经典,就是要用它培养我的道德观、价值观。东西方文化尽管有许多差异,但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相通的。我在哈佛大学校内的哈佛燕京学社看到陈宝琛题写的对联“新旧文明能相益,东西心理本自同” ,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本届论坛的主题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是个很大的题目。不论传统文化,还是道德建设,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撰写

3、一部专著。今天我只能就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其对我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谈谈我对儒家 “义利之辨”的肤浅体会。我在识字之前,晚上入睡前,母亲常常教我念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西鄙人 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之类文辞优美、音调悦耳的诗歌。母亲以传统的诗词给我美的启蒙教育,陶冶我幼年的情操,却从来不教我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类宣扬读书做官、毒害儿童心灵的诗。母亲的诗教,以及她每天晚上哄我入睡时给我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王祥卧冰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则是她给我道德的启蒙教

4、育。我小时虽然不像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那个六朝人,把钱叫做 “阿堵” ,可是母亲却从不让我接触钱,我身边没有零花钱,想要什么文具小玩意儿,都是母亲替我买,我自己没有钱,也不用钱。即使新年有压岁钱,收到后,也要交给大人。一直到读小学六年级快毕业时,母亲才给我几枚铜板,自己可以自主到文具店买喜欢的文具了。父亲是以儒家思想灌输我。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长期支配中国社会生活,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元典。我读小学和中学,每遇假期,父亲总是抽时间教我读 大学、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他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给我文化历史知识,而在于教我立身、待人、做事的根本道理。他告诉我,我们这一辈兄弟命名,都是取 “

5、纟”旁部首,如陈总(字岱孙) 、陈薭 (字矩孙) 。下一辈应当怎样取名,请示大伯祖父陈宝琛。那时正是民国初年,社会混乱,军阀混战,在陈宝琛眼中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所以他说,现在做人最要紧,取名就取单人旁吧。父亲很有同感。所以我的子侄辈名字多是单人旁,如陈任、陈传。父亲要我诵读儒家经典,就是要用它培养我的道德观、价值观。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有一天中午放学,正遇上突然下阵雨,我回家告诉父母亲,一个我平素不喜欢、看不惯的同学没有带雨伞,我幸灾乐祸看他淋着雨回家,而不愿意叫他和我共打一把伞。父亲听到后很不以为然,他立即引 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教训我。他就是这样不失时机地用儒家的道德准则来要求

6、和规范我的日常生活。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一直谨记在心。父亲对我和善地循循善诱,我从小从未受过父母亲一次责骂,更没有挨过打。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和房东夫人在早餐桌上谈起这则故事。她是基督徒,立刻告诉我, 圣经马太福音上说,你要人家怎样对待你,你便应该怎样对待人家。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可见东西方文化尽管有许多差异,但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相通的。我在哈佛大学校内的哈佛燕京学社看到陈宝琛题写的对联“新旧文明能相益,东西心理本自同” ,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义利之辨”释义仁义道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 “义利之辨” ,就是正确处理道德伦理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儒家并不讳

7、言利,但反对不择手段地追逐个人或集团的私利,反对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践踏道德伦理的底线。谋取利益的时候,要首先考虑道德的准则 “义” ,这是儒家教导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对学生子贡提问的回答。子贡问他: “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说: “那大概就是 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对恕字的诠释: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恕矣” (论语卫灵公 ) 。意思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待人家要宽厚,否则就离开恕字远了。记得陈家祖训有 “常存厚道以培家运”句,螺洲祖屋第一进大厅左右两侧柱上悬有楹联 “谦朴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两者基

8、本精神是一致的。母亲待人宽厚仁慈,深受邻里的尊敬和赞扬。自我记事时起,我从没有见过她对佣人 (不论男仆还是女佣)疾言厉色、叱喝呵责。父亲教我读 四书 ,不是按大、中、论、孟的次序,而是先读 孟子 。我最近读到王国维的女儿回忆王国维的文章,谈到王国维教子女也是先读 孟子 ,然后才读 论语 。 孟子第一章 梁惠王上的主题是 “义利之辨”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给我什么利呢?”孟子回答说: “王何必曰利,有了仁义就可以了。 ”孟子接着说: “如果全国上上下下都追逐利,那么,国家便完蛋了。 ”如果说 “仁”是 论语的核心价值观,那么, “义”可以说是 孟子全书的一个重要

9、主题。仁义道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宋儒程子说: “仲尼只说一个 仁字,孟子开口便说 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 志 ,孟子便说出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义利之辨”是 孟子一书提出的第一个论题。孔子和孟子都多次谈到义。在儒家看来, “义者宜也” (中庸 ) ,义就是做事要适宜,待人要公正。孔子说,义是最可贵的,它是做人的根本 (“君子义以为上” , “君子义以为质” ) 。孟子说,人性中羞耻的心,是义的开始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 ;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会给别人,也不会从别人那里拿取一丝一毫 (“非其义者,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 ;官吏违背义

10、理,百姓触犯刑律,国家还能存在,那是太侥幸了 (“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 。义与利,通俗地说,就是道德与利益。 “义利之辨” ,就是正确处理道德伦理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儒家并不讳言利。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荀子大略 ) 。也就是说,道德和利益是人所兼有的。王充在 论衡刺孟中分析: “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 ”前者指国家的财政收入,后者指百姓的安定富足的生活。林则徐有句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为了国家的崇高利益,不应趋福避祸,即使贡献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儒家不是一般地反对利,儒家反对的是不择手段地追逐个人或集团的私利,儒家反对为了满足

11、个人的欲望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践踏道德伦理的底线。儒家肯定追求利益的正当性。人们都想得到富贵,这是人的本能。孔子说: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果富贵可以求得到,即使是赶车这样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做。哪个人不想富贵?但是儒家先哲都坚持,不符合道德要求而获得的富贵,他们是不要的。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必须做到 “见利思义” 、 “义然后取” 。谋取利益的时候,要首先考虑道德的准则 “义” ,这是儒家教导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孟子朱熹注记司马迁读到孟子见梁惠王这一章, “废书而叹” 。朱注: “程子曰:君子未尝不言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

12、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就是,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知道谋利。他将义和利看作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传统道德“义”字为上“义”表现在对国家的态度上,便是 “忠” 。在中国传统道德里, “忠义”两字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成为传统道德的一个范畴。 “义”表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是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里, “信义”两字也是常常连在一起的,成为传统道德的另一个范畴。诚是诚实、忠诚,信是信任、信赖。在人际关系上,互相信任是建立在双方诚实、恪守契约的基础上。“义”表现在对国家的态度上,

13、便是 “忠” 。在中国传统道德里, “忠义”二字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成为传统道德的一个范畴。我的伯祖父陈宝琛在晚清光绪初年作为清流派主要人物,因为坚持正义,批评朝政,触犯了慈禧,光绪十一年 (1885)被降级回乡。光绪三十四年 (1908)慈禧去世后,他才复出,担任溥仪的师傅。他在家书中说,他原来只打算短期出山后仍然回乡,但是“情牵义缚” ,不忍南归福建。所谓 “情牵”的情,便是他同溥仪师生之情;所谓 “义缚”的义,便是君臣之义。他反对溥仪在日本人诱骗和郑孝胥等人怂恿下出关去东北,他拒绝跟溥仪去东北,出任满洲国伪职。他在临终前说: “民族是不可得罪的。 ”历史已经进入民主共和的新时期,他未能随历

14、史潮流而前进,仍然幻想大清皇朝复辟,这是他的悲剧。但是他一片孤忠,坚持民族大义,这一点却得到后人的肯定。“义”表现在对人的态度上,是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里, “信义”两字也是常常连在一起的,成为传统道德的另一个范畴。诚是诚实、忠诚,信是信任、信赖。在人际关系上,互相信任是建立在双方诚实、恪守契约的基础上。上世纪 80 年代,我在美国亲身经历两件小事,感触很深。一件是,我在一家书店买书,此后这家书店每月都寄来两本新书供我选购。如果我喜欢,把书留下,开张支票寄去;如果不要,将书退还。书店不怕我赖账,我当然不会赖账,彼此都基于诚信。另一件事,关于集邮。我有集邮的癖好。我在波士顿邮局买了一套前一年的全

15、年套票。买了一袋,回家打开整理,发现少了一枚。心想糟了,离了柜台,银货两讫。过几天路过这家邮局,我想死马当作活马医,姑且进去问问。柜台上的人拿到我那缺一枚邮票的一袋套票,二话没说,立马给我换了新的一袋。我当时想,这类事西方国家做得到,我们能做得到吗?诚信的反义词是欺诈。今天我们的社会,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诚信缺失。所谓 “利欲熏心” 、 “利令智昏” 、 “见利忘义” ,都不幸地成为屡见不鲜的现实。在商界,加了苏丹红的鸭蛋、三聚氰胺的奶粉、洗衣粉氽的油条、餐桌上的地沟油,制造和出售这些戕害人们健康的商人,说他们丧心病狂毫不为过。更为不堪的是,在文教界,院士作假,校长剽窃,博导抄袭,也时有所闻;

16、学者急功近利,游走于官员和商人之间,膜拜于权力和金钱面前,早已斯文扫地。前几年,上海市文史馆领导让我参加中央文史馆举办的国学论坛,我提交了一篇论文,谈到近几年的国学热中,国学的商品化亦即市场化,有些地方举办国学讲堂,一年上课 24天,收费两万八千元。我指出,国学已经沦为逐臭之夫的淘金桶和摇钱树,靠国学赚大钱,这不仅是国学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在旅游界,有的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将一些历史建筑变成豪宅会所。不久前北京闹得沸沸扬扬的梁林故居,还有重庆的蒋介石行宫、南京的张治中公馆,都是在 “保护性拆除” 、 “维修性拆除”的名义下,遭到了破坏。四大佛教名山现在争着上市。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都以旅游公司的形式,打着保护当地文化和开发旅游资源的旗号以盈利,峨眉山早已在前几年挂牌上市,其他三座山也在积极策划上市。在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发展理念中,各地挖空心思寻找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