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1993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内容标准: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求学生了解雕版印刷、火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唐末印刷业的发展情况以及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过程与方法由学生通过文字、图像资料描述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以及火箭的制造和使用。讨论这两项发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观察图像资料,了解赵州桥的设计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

2、作用,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科技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赵州桥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课程资源的重组 :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和发展性学习观的要求,适当扩充知识,穿插大量历史图片,发挥学生自身知识资源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浓,对历史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教法、学法设计:1、本课内容比较抽象,要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等,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

3、教师设计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学生分组承担学习题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网络平台,使学生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把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知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屏幕上给出三个生动有趣的小问题:(1)唐僧玄奘取经归来后,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取得的真经尽快地、大范围的传播出去?你能帮他想一个办法吗?(2)这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哪项发明?(关于火药的发明) (3)传说张果老的毛驴在一座桥上留下了两个蹄印,你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吗?学生:赵州桥。教师:这是本课主要讲述的三个

4、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新课探究:首先让我们一同帮助玄奘大使完成他的心愿。同学们结合这样几个问题(诞生背景、发明过程、操作过程、发展进步)阅读课文第一个字目:雕版印刷。一、雕版印刷 (学生阅读后教师引导回答问题:)1雕版印刷术诞生的背景:造纸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但是一字一句地靠手来抄写,很不利于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与交流。人们急需一种快速传播文化知识的技术,特别是在唐朝佛教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这种渴望更加强烈了,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雕版印刷术产生了。 (那么,雕版印刷术是怎样发明的?)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学生:唐朝初年,

5、在印章和拓印刻石的基础上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教师:什么是印章?学生:参照课下提示回答。教师:展示一枚印章。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就是一枚印章,它是在上面刻上凸起的反字,印出来就是正字了。 (教师演示)教师:同学们会注意到,印章有一个缺点,面积小,字数少。教师:什么是拓印刻石?(学生参照课下提示回答)教师:拓石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覆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嵌入石碑刻字的凹陷部分,等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在纸上,由于凹下的文字部分刷不到墨,仍为白色,等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同学们看到,拓片的文字

6、数量明显增多了,但它与印章相比有什么缺点?学生:不太清晰。教师:对,于是人们就想能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呢?这样印章、拓印技术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3雕版印刷术的过程:教师:同学们看屏幕,猜一猜屏幕上所给出的工具都是干什么用的?学生:猜测。教师: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工匠,给你这些工具,参照下面提示的流程,你能制作出一幅雕版印刷品吗?学生:将输入和制作雕版印刷品。雕版印刷的工作流程分为以下三步: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即将要雕刻的内容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给予一定的压力,使文字或图像呈反

7、向转移到木板上,再由雕刻工人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图像。校正无误后就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其次,是刷油墨。先将雕刻的版(称印版)固定在一个台面上,用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从而完成刷墨的过程。最后,就是印刷。印版刷好油墨之后,就在刷好油墨的印版表面覆盖上一张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拍打整个纸面,揭下纸张之后便完成了一次印刷。然后重复第二、第三两过程,从而完成大批量的印刷品。4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出示资料:剑南、南川及淮南道皆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已满天下,有乘敬授之道”唐节度使冯宿秦文。这是唐朝节度使的上书,他说在官历没下发之前,私历已满天下,并且岁岁如此。当时白居

8、易的诗也被雕印后在市场上卖。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说明当时唐朝印刷业已经很发达。 )教师:对,当时唐朝的雕版印刷业已经相当发达,成都、洛阳都是当时著名的雕版印刷中心。那么,当时都有哪些雕版印刷品?学生:印纸、 金刚经 。教师:出示金刚经图: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金刚经的残片,通过这张金刚经残片你能看出唐朝雕版印刷术的技艺如何呢?学生: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教师:这是优美的版画艺术。说明唐末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请大家看最后一行字,你有怎样的发现呢?教师念“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警造普施”,并作进一步的解释。即这部金刚经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在咸通九年即公元

9、868 年为他父母祈福消灾而刻印的佛教经书。这样,这部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在唐朝人们会大量刻印书籍和佛像。如:玄奘法师增大量印造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终于实现了他广传佛法的心愿。教师:雕版印刷术是不是完美无缺的?学生:不是。它不容易保存;坏一个字整张版都不能用了等等。教师:雕版印刷术有其不足之处,那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种印刷术?学生:活字印刷术。教师:出示“活字印刷术图片”关于活字印刷术我们将在宋元文化时详细讲到。教师:印刷术发明后,不仅在我国广泛使用,同时也逐步传到了国外。出示“印刷术传播图” 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经伊朗、阿拉伯半岛、埃及传入欧洲。教师:印刷术

10、的出现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生: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对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教师:你知道我国印刷业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吗?已经进入到什么时代?学生:出现了打印机、复印机、速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进行电脑排板、机器印刷。教师:今天,我国印刷业已经告别传统的印刷手段,告别了过去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光电一体化阶段。从 80 年代中后期起,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成为现实,印刷出版业开始了由键盘输入汉子,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打印出来,可黑白印刷,也可彩印。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的高质量的印刷。另外扫描仪、数码

11、相机也可与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由此可见,世界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我们在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发奋努力,勤奋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已经帮助玄奘完成心愿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人民的另一项发明火药。二、火药教师:放录像。在看录像的同时,同学们考虑:通过这段录像,你都了解了关于火药的哪些知识?学生: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无意发明的;火药的配方是硝石、硫磺和木炭;火药可以用来制造武器。教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至今令炎黄子孙引以自豪,辞典中这样记载:火药中国人发明,是一种硫磺、硝酸钾、木炭的混合物,最早被中国人用作焰火、爆竹和火箭的

12、纵火剂。揭开了火药的秘密,在现代人眼里或许不以为然,但当科学尚处在蒙昧之中时,火药却是神秘之物。 太平广记中记述了一则故事:有位名叫杜子春的年轻人,为寻求炼丹之术,去一个僻静遥远的地方拜见一位炼丹老人。天色已晚,老人叫他歇息在炼丹的地方,并告诉他千万不可乱说乱动。夜里,杜子春一觉醒来,发现炼丹着火了,火焰呼呼往上蹿,他记着老人的告诫,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火苗燃到屋顶,把房子烧了。据此人们可想象出“火药” 这个名字,意思就是“ 着火的药”。这是人们认识火药的第一种性能燃烧。又因为火药中的主要成份硝和硫磺在西汉时就被当作药品,用来治病,而且古代炼丹家为炼制“长生不老药”,终年隐居深山,精心选配各种

13、药物原料,反复提炼,多方试验,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虽然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火药就是出自炼丹家之手的一大成果。那时正处在盛行“仙道”学说的时代,由此火药便因药得名。那是谁第一个将火药的配方记录在书的呢?学生:孙思邈。教师:同学们说,火药可以用来制造武器,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哪些火药武器?学生:火箭、火炮、突火枪。猜出这些武器都是怎么用的吗?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

14、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 。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枪炮的老祖宗。教师:火箭的发展,使人产生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根据史书的记载 14 世纪末,明

15、朝的一位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 47 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行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制造的而得此名。 永乐大典所引的行军须知一书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时曾用过火筒,用以杀伤登上城头的敌人。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1332 年的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管状火器实物。讨论: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学生: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或大家各

16、抒己见。教师:火药武器的应用有什么作用?学生:提高战斗力等;有很强的杀伤力,杀死太多的人,这一点不好。教师:火药武器的应用有利也有弊,但是,虽然它的应用杀死很多人,但人们也可以用这种先进的武器去摧毁落后、腐朽的旧制度。例如:火药随着蒙古大军的不断西征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帮助欧洲人民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轰开了人类通向文明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 ”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了解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后,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桥梁史。三、赵州桥首先,让我们看看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都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教师:出示“赵州桥经历表” 。同学们通过赵州桥的经历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