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1843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光明述评: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2014-01-10 来源:光明日报2.光明时评: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周潜之 2014-01-13 来源:光明日报1.光明述评:邵逸夫,留给世界的精神财富发布:2014-01-10 08:27 责编:linxingzi 来源:光明日报一幅流转指间的地图,点击它,红点叠满。那是同属一个名字的建筑。一个萦绕心间的名字,念起它,暖流盈满。那是中国学子温暖的记忆。一场未经商议的缅怀,加入它,大爱溢满。那是你我发自心底的感恩。他,被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逸夫体育中心他的名字陪伴几代学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成为他们求学、求知

2、的最好见证。他一手缔造的电影帝国,支撑起中国人的文化地标;他精心打造的艺术产品,丰富着时代的集体印记。他,更以为善的担当,构筑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道德丰碑。他说:“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他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到民众。”他还说:“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他是邵逸夫,从富到贵,再到雅,107 年的生命演绎的是一段精彩绝伦的传奇。而他留给世界的,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文化先驱:一生都是弄潮儿“各地有逸夫楼的请留名,一起纪念邵老!”“那些年你上过课的逸夫楼大盘点”1 月 8 日,百度贴吧里,一座“高楼”正以每秒一层甚至几层的速度被迅速“搭建”。“盖楼”,以这样一

3、种富有特殊意义的方式,全中国的网友自发聚集,纪念这位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楼长”。此时,距离第 2899 号行星的主人邵逸夫先生辞世,才刚刚一天。尽管早有澄清,其英文名“Run Run”只是邵逸夫原名“仁楞”粤语发音的音译,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相信,不断奔跑(英文“Run”意为跑)、勤奋与坚韧,是这位百岁老人一生传奇的精彩诠释。2祖籍浙江宁波的邵逸夫,名叫邵仁楞,为人熟悉的“逸夫”其实是他的号。因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香港人亲切地称他“六叔”。上世纪 20 年代,他辅助兄长在上海创立电影公司;50 年代,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60 年代,成为香港首家免费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

4、电视)创办人之一,自此雄霸东方影坛半个多世纪。“从命运的夹缝中打拼出成功。”有媒体如此评述邵逸夫的一生。的确,从和哥哥奔跑在南洋丛林里的少年,到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香港无线两个影视王国,培育数之不尽的演艺人才的影视大亨,一生传播中国文化的邵逸夫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先驱。精彩地活过百年,一生都是弄潮儿。邵逸夫所经历的百年,远比他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精彩。慈善巨子:散尽千金济众生“将来如果我的孩子问我,邵逸夫是谁?我一定会告诉他,我和很多人一起,在他盖的教学楼里学习、长大。”得知邵逸夫先生辞世的消息时,网友“竹林小筑”正坐在逸夫楼里进行紧张的期末复习。和许多自发悼念的年轻人一样,他觉得自己

5、“有责任传承这样的记忆”:“逸夫楼,是我们共同的校园回忆。”较之影视大亨、商业奇才,提起邵逸夫,人们更习惯于这样一个注解“大慈善家”。打开百万网友争相转发的“逸夫地图”,手指划过每一个省份,都能看到邵逸夫的慈善坐标。这种“散尽千金济众生”的气魄,与他在工作中“因 1 毛钱差价,拒绝剧务去外边花 20 元买 100 个生煎馒头”的“悭吝”相映成趣。1973 年,66 岁的邵逸夫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 50 万港元兴建一座藏书 3 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后又为校舍捐赠 100 万港元。而在这第一笔郑重的捐赠前不久,他刚刚在新加坡和香港设立了邵氏基金。一幅慈善版图就此展开,此后数十年,邵逸夫向内地捐赠

6、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 47.5 亿港元。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就是邵逸夫奖学金的受益者。“1990 年夏,我在哈佛读了 4 年博士,进入论文阶段。某日信箱来信,一个Run Run Shaw基金会给我奖学金。之前根本没有申请,收信犹如中大奖,来年可以专心学业。仍不敢信,四处查资料,得知是邵逸夫的基金会。多年后在香港科大任教,专门写信感谢。逸夫先生施善之精神千古不朽!”3供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何曼则如此回忆自己在“逸夫楼”陪伴下的青春:“大学时我爱在邵逸夫先生捐赠的图书馆里读书,终于一步步实现我的理想。”“中国要强大,教育太重要了。我看到国家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

7、呀!我的捐款重点在教育,培养人才,做些实际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生前接受采访时,邵逸夫始终不忘“散财”初心。民族脊梁:把财富留给民族“下一代”行走百年,邵逸夫留给我们的是什么?“邵逸夫是一面镜子,他能照出因现实忙碌和利益纠葛被遗忘或变得恍惚的一些东西。”撇去青春的回忆,有人如此评价邵逸夫及这场盛大怀念的意义:“它表达的是一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邵逸夫没有把巨额财富留给子女,而是留给了更广义的民族“下一代”。蕴含其中的,远远超越了万栋大楼的物质价值,其精神价值更为宝贵。这其中有善,更有以爱育爱的传递。遍布全国的邵逸夫学校和教学楼足以让曾受他精神浸润的每个学子升腾起“不管能力大小,都能反哺社

8、会”的悸动。在这个有人把财富变成汽车洋房,有人变成摩天大楼的时代,邵逸夫选择用自己的财富伴随国人的生命与精神成长。这种从致富到肩负社会责任,再升华为超越物质至上信仰的担当精神,恰为后来之人指明了一条可供镜鉴的成长之路。所有这些,在哀悼先生的唁电中,体现得直观、形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说:“先生一生勤奋敬业、乐善好施、爱国爱港,他的敬业精神、奋斗精神、卓著业绩和仁爱之心永远值得怀念。”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感叹:“先生仁慈博爱之品格,包容豁达之胸襟,乐善好施之热忱,必将泽被后世,永驻人间。”80 年前,鲁迅先生就曾感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9、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斯人已去,德立人间。(本报记者 邓晖)2.光明时评: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4周潜之发布:2014-01-13 06:33 来源:光明日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 80 后、90 后的读书记忆中。1 月 7 日早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 107 岁。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高的地位。但他更被人称道的身份还是慈善家。多年来,他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了大批教育、医疗设

10、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逸夫楼”早已是很多人对邵逸夫先生最为直观的印象。这源于他从 1985 年开始,在中国内地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近 47.5 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 6000 个,内地很多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随着邵逸夫先生离世,有人回忆起自己看“邵氏电影”的时光,更多的人感念他捐资教育的拳拳爱国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 80 后、90 后的读书记忆中。作为一个商业英雄,邵逸夫无疑是十分成

11、功的。1000 部以上“邵氏电影”,让邵逸夫赚得了 1000 亿港币以上的财富。对商人来说,电影是挣钱的大买卖,只要有钱挣,什么电影都可以拍。但邵逸夫不仅是把电影当作一种赚钱工具,更是将它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从 1958 年到 1973 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获得大小奖项 46 个,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不满足于挣钱,还要做出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人们在电影当中得到精神慰藉和力量感召,这是邵逸夫对于电影的认识。但他并没有在此止步,而是走得更远,从为人们拍更好的电影,到为国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开始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希望有了思考。邵逸夫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12、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他后半生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身到了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正如一位商人所说:“生意场上来不得半点儿慈善,但企业家不能没有善心。”其实,一个人挣十万块,可以只靠个人勤劳;如果能挣一百万,就得靠会经营的头脑;如果能挣一百个亿,那就得靠时代的机遇。而这个机遇是时代给予的,更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了对民族未来的担当精神,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进一步的飞跃。5当下中国不缺富豪,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让很多商界弄潮儿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意识挣得大笔财富;我们也不缺少慈善,每逢大灾大难,无数国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但此刻人们怀念邵逸夫先生,更多的,还是期待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富而好礼”,出现更多的“邵逸夫”,以他们的赤子精神、担当精神,为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