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0949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越千年的孤独读申辩篇By 王泽(2014011260)昔日谈及苏格拉底,只是粗浅地知道他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以及他与人辩论时的逸闻趣事。而今读罢申辩篇 ,我们看到了一名接受控诉时临危不惧地为自己辩护,后来执着于自己的坚持,为了不违反雅典的法律精神,甘愿饮鸩归西大义凛然的智者;也仿佛看到了站在法官面前受审时敢说真话、敢于以逻辑思维试图说服大家的一个市井哲人形象。其朴实无华的言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辉无不让人佩服,令人感动。神的观念一直是希腊哲学的起源地和归宿,而希腊哲学在其发展中也不断改变和净化了人们原先的神观念,两方面是彼此互动的。作为一位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敬畏神吸取了他变革哲学的智慧

2、和力量。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只牛虻,一个肩负着神的使命助人从善爱智的使者。这是他对神的敬畏虔诚,也是他对人的热爱鞭策。只有联系到他的神观念,我们才能认识他所主张的“自知无知”命题的深刻含义。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 。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

3、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我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 “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 。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会到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

4、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纵观申辩篇洋洋万字,我们见证了苏格拉底为自己申辩时的才辩无双;目睹了苏格拉底为理想正名时的凛然大义。从才识上来说,古希腊中的圣贤中鲜有人能够与之一较长短,他的雄辩直击对方要害,沛然凛然,让人无法逼视。他以“相信有关灵机却不相信神灵”让梅雷多自相矛盾,只能以“是”或“否”来回答。而“如果毒害青年,为什么没有我的学生或是他们的家属不来投诉我呢”更是让梅雷多无言以对,只能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但苏格拉底还是被判了有罪,但是他所显

5、露出来的却是一种坦然。他设想了各种刑罚,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般。终于,还是死刑。可是,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后,他所阐述的不是对自己的担忧,而是对这个国邦未来的忧虑。对于他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只不过是一场长眠。一场华丽的辩论还是以苍白的死刑结束,不免让人扼腕叹息。究竟是什么出了错?他所历经的并非残暴的专制体制,他也并没有犯下至死的罪过,可是这个自诩为民主的社会却处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是苏格拉底的不幸,更是一个时代的不幸。一个具有前瞻智慧的人却生存于一个错误的时代,于是他愈加富有学识,他的人生就越富有悲剧性,这是一种命中注定,是苏格拉底所不能逃脱的宿命。任何人的思想超越

6、了他所处的时代是一种幸运,但也是一种不幸,先驱只能是少数,这就注定了这种人难觅知己,只能孤独前行,因为他们违逆了整个时代,必将被众人所排斥,所质疑;倘若他们韬光养晦成为不问世事的隐士自是能处于祸福之外。然而试问苏格拉底可能是这样的人吗?当然不可能,他与孔子般入世而为,在市集间传播自己的思想,真正地大“隐”于市。这样的人自然不被众人所理解,因为他错生了一个时代,一切悲剧的着色早已注定。他不畏强权,对人民不公正的提议坚持己见, “虽然恐吓万端,他全然不顾” ;他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修为,义务为青年人培养德智,却不收取任何费用,自称“不拒绝,不收费 ,不取酬,不论贫富,一体效劳” ;他不慕官场荣

7、华,为了“苟全性命于须臾” ,甘心在野,作一只城邦的牛虻。这样的公民,也堪称国家的公仆了!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城邦的立场上,我们竟发现,苏格拉底所行的义举,无不揭露城邦制的软弱,而这种软弱不是表面的腐败或是无能,而是架构上的回天乏术。苏格拉底的坚持,暴露了公民无差别投票的非正义和低效率;苏格拉底的私人教育,威胁了城邦稳定价值体系的建立和维持;苏格拉底的责备,屡屡刺痛城邦的痛处,让一群自以为智慧的人颜面扫地。在那个时代,城邦需要的是公民,一种政治性的动物,而不是善的人,一个像苏格拉底一样的哲学思考者。苏格拉底的反抗,是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的冲动。人开始追求自身的价值,开始向完人的理想靠拢。然

8、而,城邦的政治则局限人自身的发展,试图将人的视野框定在一片固定的天空下,而把那些向往自由的思考和探寻被忽视的自身存在的人,讽之为无形无迹、自由存在的云。这就是个人与时代强烈的冲突,这一切必然铸成难以改变的悲剧。于是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名叫苏格拉底的悲剧英雄,少了一个才华卓著的智者。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苏格拉底没有向时代低头,他怀揣着自己的抱负,以最为惨白激烈的方式,迈入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国度,回到了他的神身边。他的死亡,标志着西欧历史的天空上一颗巨星的陨落,一名伟人的长逝。苏格拉底去了,但是思想的火种却早已种下;历史磨灭了他的身躯,却让他的思想更为璀璨夺目,他的身体早已枯朽,但是他的智慧超越了千年而不朽。苏格拉底是孤独的,他的孤独超越千年,时代成为了他最大的障碍,也铸就了他最大的不幸。今人只能通过申辩篇来领略一代伟人面对众人诘难时的从容不迫,申辩时字里行间所展现的非凡风采。苏格拉底在面对死亡的困局时仍然意气风发,谈笑风生,时至今日仍让人为之倾倒与叹服。他是为传播思想的曙光而来,不负上天所赋予给他的使命。他不必因众人的非议而担心,他就是他,是唯一的苏格拉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