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0422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己(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近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看的电影,却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美国一位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的人的自我寻求 。 如果我还是 20 岁的时候,会跟大多数读者一样,只喜欢有趣的小说,五彩斑斓的语言,尽可能的为自己的生活找乐趣,害怕那种类似标题的书籍,只觉得充满了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当我渐渐走向 30 的坐标的时候,生活随着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迷茫的感觉从未消失过,既回不到过去,亦看不到未来,进退两难,甚至每个月,每个星期,总会有几天时间,陷入莫名的焦虑当中,仿佛有一个恶魔,向你展开了人生当中所有的负面情绪:颓废、失望、悲伤、焦虑、甚至于不想活下去的念头,不知道这算不算是郁抑症

2、?带着种种的疑问,我走进了罗洛.梅的思想世界,不知道这位大师,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答案?读书,作笔记,也是为自己理清一个思路 第一章 现代人的孤独和焦虑空洞的人当我说,根据我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同事们以及我自己的临床实践,20 世纪中期人们的主要问题是空虚,这要说听起来可能会让人吃惊。我所说的空虚不仅指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还指他们通常对于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清晰的概念。当他们谈论缺乏自主性或者哀叹自己无力作出决定( 这是所有时代都存在的难题)时,事情就会立刻变得非常明显,即他们潜在的问题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明确的体验。因此,他们感觉到自己会这样或那样地摇摆不定,会带着痛苦的无力

3、感,是因为他们感到空洞、空虚。例如,促使他们前来寻求帮助的主诉症状或许是,他们的爱情关系总是破裂,他们不能完成婚姻计划或者他们对婚姻伴侣(无论是现实还是理想的)来填补他们内心的某种欠缺和空虚;并且他们会因为他或她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感到焦虑和愤怒。通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流利地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成功地完成大学学位课程、找到一份工作、恋爱、结婚、供养家庭但很快这一点就会凸显出来(甚至他们自己也明白) ,即他们正在描述的是其他人父母、教授、老板期望他们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做的。20 年前,这些外在目标会得到认真的考虑,但现在人们即使在谈论时也能意识到,事实上父母和社会并没有向他们提出所有这些要求。至少

4、从理论上讲,父母会一次又一次地对他说,他们给他自由,让他自己作出决定。而且,个人自己通常也能意识到,追求这些外在的目标对他并没有帮助,而只会让他的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他对于自己的目标几乎没有信心或现实感。正如有一个人所说:“我只不过是许多镜子的集合,反映了其他所有人期望于我的东西。 ” 许多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内在体验中说出 T.S 艾略特于 1925 年写下的预言:我们是空洞的人我们是被塞满了的人 相互倚靠在一起脑中被填满了稻草。唉!有形状却没有形式,有影子却没有颜色,瘫痪了的力量,有姿势却没有动作:也许一些读者会想,这种空虚,这种对于知道自己的感受或需要的无能为力,是由于这一事实而引起的,即

5、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一个战争的时代、征兵的时代、经济变动的未来。因此,难怪人们不知道该如何订出计划,并感觉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得出这个结论过于肤浅。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要阐明的那样,这些问题比那些引起它们的外在机缘要深刻得多。而且,战争、经济巨变和社会变化实际上与我们所讨论的心理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同一种潜在情势的症状。还有一些读者可能会提出另一个问题:“也许那些前来寻求心理学帮助的人们真的感觉到了空虚和空洞。但是难道这些问题不是神经症问题吗?难道它们并不一定适用于大多数人吗?”诚然,我们将会这样回答,进入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学家的咨询室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人。大体上说来,他们是社会传统的

6、掩饰和防御方式对其不再起作用的人。他们通常是社会中更为敏感、更具天赋的成员;他们需要得到帮助,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是因为相对于那些“适应良好的”能够暂时掩盖自己内在冲突的市民而言,他们不能成功地将这些冲突合理化。 一二十年前,这种最初被中产阶级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体验到的空虚感,还可能被取笑为是郊区市民的毛病。效区市民为这种空虚的生活提供了最为清晰的画面,他们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在同一时刻起床,乘坐同一列火车进城工作,在办公室做着同样的事情,在同一个地方吃午饭,每天给女服务员同样的小费,每天晚上乘坐同一列火车回家,养育两三个孩子,培植一个小花园,每个夏天去海滨度两周他自己并不喜欢的假期,每逢圣诞节和复

7、活节就去教堂做礼拜,年复一年地过着程序式的机械生活,值到最后 65 岁时退休,在那之后不久就会因为心脏病而去世,而且这种心脏病很可能是由于受到压抑的敌意而引起的。不过,我总是私下怀疑,他会不会是死于厌烦。 这种空虚体验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和个体的角度所观察到的空虚或空洞感,不应该被视为是指人是空洞的或者是没有情感潜力的。人并非静态意义上的空洞之物,他就像蓄电池一样需要充电。相反这种空虚的体验通常来自于人们的感觉,他们感觉到对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无力做出任何有效的事情。内在的空虚是一个人长期积聚的对自己的特定信念的结果,即他坚信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实体来指导他自己的生活,

8、来改变他人对他的态度,或有效地影响周围的世界。因此,他就产生了深刻的绝望感和无效感,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都有的感觉。而且既然他所想的和所感受的都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于是他很快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冷淡和情况的缺乏也是对抗焦虑的防御措施。当一个人不断地遭遇他无力战胜的危险时,他的最后防线是,最终甚至回避感觉到这些危险。当代敏感的研究者已经看到这些发展趋势即将来临。埃里希.弗洛姆已经指出,今天的人们不再生活在教会权威或道德条规之下,而是生活在公众舆论等这样的“匿名权威之下。这种权威是公众本身,但是这个公众仅仅是许多个体的集合,其中每一个个体都带有自己的雷达装置,他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个装置来发

9、现其他人期望他怎么样做。这种空虚和无力情形的最大危险是,它迟早会导致痛苦的焦虑和绝望,而且如果不加以纠正,它最终会导致人类最珍贵的品质无效甚至被排斥。它最终的结果是个体心理上的萎缩与枯竭,要不然就会屈服于某种具有破坏性的权威主义。 读后感言: 当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时候,当我有意的远离曾经大人们给我描述的人生轨迹时,当我表明不在意被他们比来比去,并表示不愿意也贴上(也无所谓)人们对幸福生活或者那种方式的标签时,他们对我极其的失望,并认为“读书读坏了脑子”或者“被书毒害了” 。我不认为自己是叛逆的,更不是自负的。当我试着解释或者表明观点的时候,得到更多是诸如此类“不听话“听不进建议” “一生都完了

10、” “可怕的思想”的评语。而我恰恰觉得,一个人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才是最自由,最幸福的。有时眼泪就差点流下来了,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个亲朋好友可以探讨,只有自己跟自己对话,跟书里的作家对话。空虚感,或许就是缘于这种孤独感。 孤独 现代人的另一个特征是孤独。他们将这种感觉描述为“置身在外的” 、被隔离的,或者如果他们久经世故的话,就会说他们有被疏远的感觉。未完或者如果他们久经世故的话,就会说他们有被疏远的感觉。他们强调,对于他们来说,被请邀请参加舞会或宴会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因为他们非常想去参加(尽管他们通常确实都去参加了) ,也不是因为他们在聚会中能够获得快乐或者与同伴

11、、他人分享体验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通常他们不能得到这些,而只会感到厌烦) 。相反,被邀请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这是他们并不孤独的一种证明。对许多人来说,孤独是一种最大的让人痛苦的威胁,以至于他们对孤独的积极价值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而且甚至有时候,他们一想到单独一个人就会感到非常恐惧。安德烈。纪德说道,许多人都遭受过“发现自己处于孤独之中的恐惧,因此他们根本就发现不了自己” 。空虚感和孤独感是分不开的。例如,当人们谈到恋爱关系的破裂时,他们通常不会说他们是因为失去爱人而感到悲伤或羞辱,相反,他们通常说他们感到自己“被掏空了” 。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失去对方在内心留下了一片“裂开着的空白。 ”孤

12、独感与空虚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原因不难发现。因为当一个人无法在内心确切地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以及他感受到什么时;当他在经历创伤性变化期间开始意识到这一事实,即他被教授去遵循的传统欲望和目标已经不再给他带来任何安全感或方向感时,也就是说,当他置身于社会巨变的外在困惑之中而感到一种内在的空虚时,他感觉到了危险;而且他的自然反应是环顾四周寻找他人。他希望,他人将会给他某种方向感,或者至于由于认识到不是他一个人在恐惧而得到某种安慰。因此,空虚感和孤独感是焦虑这咱基本体验的两个阶段。孤独感产生的部份原因是由于人类需要与他人的关系以对自己进行定位。但是,孤独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这一事实,即我们的社会

13、过于强调为社会所接受。这是我们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个人声望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总是不得不通过经常被人追求、从来不会孤独等来证明我们“在社会上是成功的” 。如果一个人受到大家的喜欢,也就是说,在社会上是成功的那么我们的上述观点就会成立他将很少孤独;而如果一个人不被喜欢,那就表示他在这场竞争中已经失败了。在陀螺仪型人以及更早的时代,声望的主要标准是金钱上的成功;而现在人们的信念是,如果一个人受到大家的喜欢,那么金钱上的成功与声望就会随之而来。 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忠告他的儿子说, “要得到大家的喜欢,这样你就永远不会有所欠缺” 。现代人的孤独的反面,是他对孤独的极大恐惧。我们的文化允

14、许一个人说他感到孤独,因为这是承认孤独不是一件好事的一种方式。而且,渴望暂时孤独以“摆脱所有烦恼”也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有人在舞会上提到 ,他喜欢孤独,不是为了想休息一下或是一种逃避,而是为了孤独本身的乐趣,那人们将会认为他一定是出了什么毛病他一定是染上了某种不可接触的流氓习气或者疾病。而且,如果有人大部份时间都是一个人,那人们将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对他们来说有人自己选择孤独是不可思议的。 对孤独的恐惧成了我们社会中人们渴望被人邀请这一强烈需要的原因,或者如果是他邀请其他人的话,就渴望他人接受邀请。这种不断“参加邀请”的压力已经超出了这些现实的动机,如人们在互相的陪伴中所得到的快乐和

15、温暖,情感,观念和体验的丰富或者是得到放松的纯粹快乐。事实上,这些动机与被邀请的强迫性想法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许多久经世故的人很好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希望自己能够产“不“;但是他们又非常希望得到参加的机会,而且在通常的社会生活中,拒绝邀请意味着他迟早将不再被人邀请,从内心深处冒出来的使人冰冷的恐惧是,那样的话,他将完全被人排斥,被拒之门外。被社会接受、 “被他人喜欢“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是因为它们可以阻止孤独感的迫近。一个人被舒适的温暖包包围;他已经融入了这个群体中。他再次被吸收了用极端的精神分析象征来说,他好像将要回到了宫中。他暂时摆脱了孤独;但这却是以放弃他作为独立本体的存在为代价的

16、。而且他放弃了一种最终将使他建设性地战胜孤独的东西,即发展他自己的内在资源、力量和方向感,并以此作为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的基础。这些”被塞满了的人“注定会变得更加孤独,无论他们怎样“相互倚靠在一起” ;因为空洞的人不具备学会如何去爱的基础。第三章混乱的根源我们社会中的价值观核心的丧失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我们生活在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即一种生活方式正处于垂死的挣扎中,而另一种生活方式正在诞生。这就是说,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正处于过渡的状态之中。那么具体地说,我们已经失去是哪些价值观呢?从文艺复兴以为,现代两个重要的信念之一是,对个体竞争价值的信念。人们深信,一个人越是努力地工作以增加他自己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