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0379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有效结合浅谈(张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写有效结合浅探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文章教学法,阅读和写作本来是一体两面的认知活动:写作是从客观事物到主观情意再到书面文字表达;阅读是从书面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意,再去关照客观事物。读与写是从物意文,再到文意物的双向的转化过程。阅读和写作从本质上相同,都反映的是人类对社会的认知,都是物、意、文三者的转化,二者联系紧密,彼此促进。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的方法。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诸多问题:1.1 读写结合的现状1.1.1 读写分离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的古训在当下似乎行不通。究其原因,在于“破”的程度。仅仅是从量的角度来考量,

2、这种“破” ,意义不大。当阅读没有进入追讨语言表现的方式的层面,这种阅读状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表现在学生阅读上,往往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学生的这种阅读,单纯求量、求新奇感,脱离了语文的本质,价值不大。这种阅读,不深究语言表现的方式,不能触及语文的实质,它偏离读写有效结合的轨道。1.1.2 为写而读阅读对写作有诸多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为写而读的阅读状态,这种状态是带有功利思想的阅读,既不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因这种功利化的趋势而呈现出一种滞缓的状态。究其原因:其一,阅读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不是满足学生写作技能获得的需求;其二,阅

3、读教学有其独立性,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真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老师辅导而臻于通篇明晓。 ”, 2一味强1 郭彦全.全唐诗名句赏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309.调阅读促进写作的作用,而忽视甚至抹煞阅读教学的其他功用, ,是悖离了阅读教学本质的教学。1.1.3 读写低效结合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二中说:“果斋先生云: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上,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3意思是说,读书不仅需要多,而且要消化,变

4、作自己的知识,这样写起文章来就应用自如了。这才是对上文提及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4 的全面认识。叶圣陶老先生也说:“倾吐能否合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得追问那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 5。因为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 6。由此可以看出,读书要发挥对写作的积极意义,必须得法,唯有得法,才可对写作发挥最大的效用。1.2 读写要有效结合1.2.1 读写结合要有序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单元阅读教学, “单元阅读教学过程是使阅读教学的总体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使阅读教

5、学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 ,7。在写作教学中,也应重视单元写作教学。单元写作教学从写作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将写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分散在各个单元之中,最终通过单项的一次次训练,形成写作技能提高的一个序列,从而形成一个写作整体,一个写作序列。单元写作教学不能脱离阅读教学而独立存在。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示范作用,决定了二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彼此照应,彼此关联,齐头并进。二者如何有序结合,需要教者智慧地设计。2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89.188.3管金麟.文章写作原理 上册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98.4管金麟.文章写作原理 上册M开封

6、: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98.5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262.6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262.7 张鸿苓,夏秀蓉,张锐.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00.1.2.2 读写结合要灵活(一)有序写作和自主写作相结合有序写作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找出最佳结合点,形成写作教学的训练序列。有序写作,对写作教学整体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来实现写作教学整体目标。“有序写作”和“自主写作”并不互相冲突。自主写作有其独特的训练价值。自主写作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也最贴近学生自由畅快

7、地倾吐心声的需要。自主写作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自主写作是有序写作的有益补充,如果没有自主写作的存在,有序写作会落入为写而读、机械写作的窠臼,未免让人觉得面目可憎。有序写作使自主写作在自由、随意之中有万川汇海的结果,有效地服务于写作教学整体目标,如果没有有序写作的参与,自由写作就会陷入为写而写,放任自流的境地。(二)写作技能学习和思想精神积淀相结合进行写作训练时,重视写作技巧指导的同时,还要重视课文的人文内涵对写作的意义。其一,写作技能只能解决“技术”的问题,而写作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知识,写作技能只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作品的人文内涵是文章价值的决定因

8、素。因此,读写结合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注意学生精神上的积淀。(三)拓宽训练时空和开拓写作渠道相结合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体现了实践的能力。在大量实践中,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拓宽训练时空要求重视片段的训练和随笔之类的短小文章的训练。这种训练,强调的不外乎是“勤练多写” ,但这种“勤练多写”如果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强烈兴趣、狂热爱好和倾吐情感的需要的话,这种“勤练多写”只能是种理想,而不是现实。在教师权威和兴趣指引的双重作用下, “勤练多写”才有可能实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呢?方法多样,笔者在此重点谈一谈建博客的做法。随着网络的普

9、及,一些语文教师建立班级网页、创建个人博客,让学生的作品不仅教师可以评阅,同学、家长甚至陌生人也可参与评价,一改过去学生作品只有教师一人评阅的局面。在教师、同学、家长的互动中,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即提高了对自己作品的认识,又在评价别人的作品中,强化了对写作技巧的认识,更有利于提高作文能力。网络也打破了地域的界限,网络作文大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教师不能只囿于老路,要不断进步,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不断进步。1.2.3 读写结合要延展仅局限于语文教材的阅读是有缺陷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在语文方面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

10、是阅读,阅读,再阅读。”8吕叔湘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9封闭的母语教育,局限于语文课本的教育是窒息心灵、窒息思想的教育。因此,课外阅读理所当然地应受到重视。“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说明了开放式语文学习的意义。但“天地宽”了,难免在广阔的天地中失去了方向,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指引出一条阅读的道路。张志公先生讲语文教学辩证法时曾说:“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所谓新闻媒体散步的语言,孩子喜欢看的一些杂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

11、布的语言,如果不仅仅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反之,学校里语文授课再加几倍也教不好。教师的能力远远抵不过上边所说的那两批势力。授课时数过多不仅没有用,相反,在不良的语文环境中,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坏。 ”10著名作家林放曾说过,烂熟几十本好书,在肚子里生了“根” ,就好比打仗时有几百弟子兵在身边一样,终生受用无穷 11。正如冰心老人所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12,学生阅读书籍,要注意选择,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1.2.4 读写结合要创新模仿是人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模仿贯穿在写作训练的全过程之中,模仿之后就进入了创新。模仿不是“照葫芦画瓢”的机械操作,更不是“

12、画虎类犬”的弄巧成拙。创新是文章有鲜活性、生命力的条件。模仿和创新要结合起来,由模仿到创新,在模仿中创新。8 罗贵昌.走向大语文:引路育人探索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225.9 郑佳节.读书的革命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80.10 王世龙.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13.11 肖建云.背诵的方法J.语文学习 ,1998:(4),21-22.12师为公.趣味语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10.模仿不是白手起家,任何一位学生都有其不同的语文基础,即便是简单的模仿,也有学生的个性色彩,也包含着小小的创新因素。对于学生,教师

13、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做到“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13,创新意识的树立是逐步强化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无能为力,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施教者应注意模仿与创新的自然结合。仿写可分为浅层仿写和深层仿写。浅层仿写往往拘泥于形似,比如初中阶段经常进行的“仿写句子”的训练,这种仿写往往拘泥于句式上相同或相似,这种仿写是浅层仿写,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效果。深层仿写,往往是仿神(立意)和仿技法。仿神和仿技法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样立意,不同形式的文章不胜枚举;同样技法,不同内容的文章亦不可胜数。因此,深层仿写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深层仿写的成功离不开浅层仿写,如

14、果没有浅层仿写对语言的训练之功,就没有精炼语言的形象再现,即便是立意高远的文章,读起来也如同面对着板着面孔说教的先生,令人生畏,又深感味同嚼蜡。参考文献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89.2.管金麟.文章写作原理 上册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3.郭彦全.全唐诗名句赏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4.刘国正,陶伯英,郭希芬,赵玉品.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M.郑州:文心出版社,1992.5.罗贵昌.走向大语文:引路育人探索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6.师为公.趣味语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王世龙.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8.张鸿苓,夏秀蓉,张锐.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9.张耀辉.文学名言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0.郑佳节.读书的革命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1.庄钟庆.茅盾的文论历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2.肖建云.背诵的方法J.语文学习,1998:(4),21-22.13张耀辉.文学名言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