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0026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丰市南阳中学语文学案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编写人:黄炜1九日齐山登高学案3、通过本诗标题,可以发现哪些信息?时、地、事,4、本诗中登高这一意象的情蕴,可以从哪些字眼找到证据?携壶、难逢、酩酊、恨、只如此5、回忆我们学过的登高诗,选一首进行默写,并总结登高这一意象一般可能的“情”。6、“恨落晖”和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情感很相似;(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来朱自清先生反其意而用之,改为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1、 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2、 第一句写了什么?所写对象具有

2、什么样的特点?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特点:山水一色,动静一体。3、 在第一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1)“涵”是“沉浸”的意思,这里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2)“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再加上大雁从中飞

3、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4、 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5、 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陶渊明 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用典,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6、 最后一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用典,诗人引用齐景公牛山坠泪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

4、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7、 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呢?三、(1)王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杜甫诗:表达诗人长年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慷慨激越,动人心肺,意境雄浑高远。杜牧诗:抒写诗人的抱负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但在意境上显得悱恻低徊,缺乏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2)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大丰市南阳

5、中学语文学案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编写人:黄炜2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商山早行学案温庭筠, 晚唐著名诗人、词家。本名岐,字飞卿,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韦庄齐名 ,人称“温韦” 。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

6、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3、理解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对诗歌意境加以描述。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已留有人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4、列出结构图:早行思乡早行图景 路上图景 昨夜梦乡起 承 转 合5、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槲叶

7、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槲树叶片很大,秋天即枯,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可为证。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6、 “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悲故乡”点明了题旨。7、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相应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一幅是故乡

8、的画面,相应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概括两幅画面的意境分别是凄清、冷寂;温馨、美好。二、1、“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赏析“明”字,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因为天色还早,残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驿墙。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来写。2、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这句诗不用动词、形容词,

9、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大丰市南阳中学语文学案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编写人:黄炜3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2.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2、古诗词中的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10、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6)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7) “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8)杨柳岸晓风残月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美好、温馨、生机勃勃的画面:春天来了

11、,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4、学过的诗文中虚实结合的例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三、 (1)【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作者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

12、,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自己的“思家”之情。(二)【答案】(1)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关山。 (2)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无题学案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 ,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 ,写出离别之苦。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 ,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为名句,如

13、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这首词本身是给离别的情人。第一句的丝借思的谐音,思念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说一生都思念,为情人而落泪。情深至笃。现在比喻奉献,一般多用于教师。大丰市南阳中学语文学案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编写人:黄炜4“春蚕” “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 5、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6、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

14、道是无晴却有晴;)7、从“晓镜” “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8、 “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 ,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9、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典故。见课后注释。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诗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来,虚实变化,风情婉转。三、 课堂练习(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五言绝句

15、_。这两首都是抒发_思乡之情_。(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长安晚秋学案2、理解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对诗歌意境加以描述。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带着一片凄凉的寒意漂流着,汉家宫殿耸立着,像要触到高高的秋空。残星几点悬挂在空中,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一副愁情。家乡的鲈鱼正肥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楚囚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3、这首律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仕途失意,羁旅思归的心情。二、1、“凄清”二字有哪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这首诗写景很有层次,用了不同的角度,问,有哪些角度的描写?诗歌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 层次角度1、远望和近观的角度:1、2 句远望,5、6 句近观。2、仰视和俯看的角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