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9359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寒假读书笔记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课堂有效管理 6 步法【美】Marilyn L.Page 著简介:在课堂管理中如何使学生都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何管理看上去比较混乱的班级,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益。作品以实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 6 个工具:避免悬空的问题,避免匿名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给学生明确的指导语,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文明言行习惯的养成,如何让互动、合作充溢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悬空的提问【美】Marilyn L.Page 著课堂有效管理 6 步法第 2 步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读书摘要(整理、改编)【定义】什么是悬空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

2、指向在场的任何具体的人,所提的问题就像悬浮在空中,等待着不特定的某人来做出回答。【案例】某教师上课的一个环节:教师指着挂在黑板上的一幅雨量图,问道:“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有几个反应比较快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立即大声说出了答案。“太棒了!”老师又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特定位置:“这个地区的降雨量是多少呢?”还是那几个学生大声说出了答案。老师再次表扬了他们。接着很快抛出后面一连串的问题,每次都从大概同一批学生那里得到相同的答案,然后他又同样敷衍性地给予他们一些表面上的赞扬。在上面的案例中, “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就属于悬空的问题。【分析】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教师那样的分辨能力,加之座位的原因。在少数学

3、生大声喊出答案的时候,他们还没来得及搞明白在所有喊出的答案中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甚至根本没有听清楚任何答案。他们也就不会,也不能被吸引,在教师与少数一部分学生的一问一答的表演进程中逐步被边缘化,逐渐游离于课堂之外了,成为了教师和少数学生表演过程的看客,到后来连看也提不起兴趣了。于是出现了下面的一幕:那些学生开始走神,有两三个学生把脑袋枕在桌子上,另有两个学生开始互相戳逗,还有三四个学生像玩碰碰车一样滑动他们的课桌,还有的学生故意让笔掉到地上。即使那些没有动作的学生,注意力也根本不在课堂上。【后果】1、那些比较安静的和不够自信的学生不能迅速找出答案,于是退却,产生了被抛弃感,要么不再尝试回答问题

4、,要么干脆在课堂上什么也不做。2、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但依然听不清答案是什么,而且由于胆子小或是根本没兴趣,他们也不会去询问答案究竟是什么。3、教师其实只是给这四五个学生上课,其课堂效益可想而知。4、进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课堂情形每况愈下。【改进策略】第一步:告诉所有学生,你将叫起一个以上的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二步:用简洁、清楚的语言提出问题。第三步:这时,别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在纸上或白板上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答案。第四步:叫着学生的名字提问:“扎克,海洋的颜色为什么是蓝色的?”第五步:叫起第二个学生回答:“米歇尔,对于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或者:“奥巴马,你对于这个答案还有什么

5、补充吗?”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可以听到两个或许不同的答案,从而引发讨论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里和传统提问方式不同的是,我们传统的提问往往是在提问之后而不是问之前叫出学生的名字。我们认为如果一开始就叫了某个学生的名字,其它学生就会处于观望状态,或是走神。但这样做的最大弊端在于,你一旦提出问题,还没等你叫出学生的名字,那些争强好胜、反应敏捷的学生就已经喊出的答案,从而控制了你的课堂。【好处】 1、能阻止课堂混乱。2、能让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其中。3、能增强那些需要一些时间思考的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你的问题,并加工处理怎么回答。他们不再感到自己反应慢或是能力不足,不及

6、他人。4、能迫使反应快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思考。【本读者观点】讲的确实有道理。提问对象要有具体指向性,而不能悬浮着,否则就会因少部分学生的抢答造成课堂的混乱,而且这样久了,还会使得其它学生不再参与到课堂中来,被忽视,被边缘,因无所事事而制造“课堂事端” 。尤其是改进策略中提出的“提问时叫出学生的名字” ,将点名回答中的“点名”环节调整到提出问题的前面。但仍令人疑虑的是这样做到底会不会导致其他学生处于观望的状态呢?作者没有明确讲,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去观察验证。其次, 是不是所有提问都要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呢?还是复杂的写,简单的不写呢?另外,在写答案的过程中,反应快的学生会不会很快写好答案而无

7、所事事,“惹是生非” ,造成新的混乱局面呢?所有这些都有待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课堂上匿名的提问【美】Marilyn L.Page 著课堂有效管理 6 步法第 2 步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读书摘要(整理、改编)【定义】什么是匿名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指向在场的具体由谁来回答,而采用“任何人” 、 “有人” 、“每个人” 、 “全部” 、 “谁”等匿名代词。所以学生都被匿名了,没有人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他们也不知道该不该做出回答。比如:谁能告诉我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吗?有人知道为什么叶子会变色吗?有人可以解释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吗?你们都明白要求了吗?【分析】在班上,没有

8、谁的名字叫“谁” 、 “每个人” 、 “有人”或“你们” 。他们不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也不知道该不该做出回答。和使用悬空的问题导致的后果一样:极少数学生喊出问题的答案,并控制课堂。其它学生则被课堂抛弃,他们毫无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不再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被忽略了,索性开始捣乱,课堂越来越混乱。【改进策略】先向学生说明你至少会叫两名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叫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并提问。再叫出第二个学生的名字并要求他对前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说明。如:雪莉,你能告诉我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约翰,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叶子会变色吗?克林顿,可以解释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吗?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美

9、】 Marilyn L.Page 著课堂有效管理 6 步法第 3 步 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读书摘要(整理、改编)在这一步里,作者针对教师在课堂上下意识地使用口头禅以及非专业化的语言给课堂带来的麻烦,提出了改进措施。另外,还针对“教师不得不靠大声喊叫才能使学生安静下来的,甚至还是不能安静下来”这一较为常见的现象提出了改进方法。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地使用口头禅和非专业用语,作者认为其危害主要在于:它不仅会打断教师的讲话和思路,注意力缺失。更容易导致学生的思路被打断,还会使学生感到无聊,给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绝佳的环境,从而滋生混乱和破坏性。作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是:1、彻底避免使用诸如“奥” 、

10、“好的” 、 “对吧” 、 “嗯”等等口头禅。2、彻底避免使用“伙计”等非专业化的课堂用语,取而代之以“各位” 、 “同学们” 、“女士们” 、 “先生们”这样的专业语言进行表达。3、要尽量使用“合作” 、 “感激 ”、 “恰当的”这样的文明用语,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4、尽量使用“请”和“谢谢 ”,对于培养学生的礼貌行为大有帮助。5、说话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调要根据语言的内容富有变化,从头到尾的同一语速或同一语调会让人感到疲倦。 (我想到的)另外,作者还提供了三个管理课堂的小工具:1、怎样让吵吵嚷嚷的教室很快安静下来:我们经常见到,也曾自己亲身经历过这

11、样的情况:当你站到教室门口或已经走进教室,发现学生对你的到来熟视无睹,他们仍旧大声吵嚷着,下位子的依旧没有坐上位子,大声谈论的仍旧大声谈论,在他们眼里你就像隐身人一样。这时,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喊。希望通过比他们的声音更大的叫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控制住混乱局面。作者认为,这只能说明我们的课堂管理出了问题。作者认为,向学生大喊不仅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不能减少学生干扰性和多余的行为。它只能使这些情况暂时发生变化或干扰行为暂时停止,但不能持续起作用,或是阻止其它情形、行为或事情的发生。所以,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给学生做出不良示范,让他们感到沮丧,使课堂进展不顺利,甚至招致学生的

12、反抗、敌对、消极合作和更为糟糕的表现。作者告诉我们:抓住学生注意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默不作声地站在教室前面,然后和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眼神交流。学生会很快、很平静地把信息传播开去我们需要保持安静和集中注意力。通常在 20 秒之内,全班就会安静下来,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你。如果不奏效,你只要叫出正在讲话的一两个学生的名字,并且说:“莎拉,请你.我在等着你呢。 (稍停顿一下)谢谢。 ”2、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抓住他们注意力的方法:当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非常专注,当然这也是我们想要的。可是,为了让他们把注意力转到教师的讲解或者转回统一的课堂模式上来,有些教师要一声高过一声地大喊才行。 【确实如此】如果此时学生

13、正高度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向他们喊叫只会让他们恼火,还会把你累的口干舌燥、疲惫不堪。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给我们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教师先走到一组学生身边并悄声说:“现在我需要你们保持安静,我们即将恢复集体上课,谢谢。 ”然后走到另一组学生跟前重复刚才的话。这样,只要走过一组或者两组之后,其他各组一旦听到别的小组安静下来,他们也会停止讲话,并把注意力转向教师。3、 “安静”并不能使课堂安静当我们希望教室里安静下来的时候,往往会说“请安静。 ”我们会发现,效果并不好。其实,不是学生不听你的,而是学生对“安静”的理解和教师对“安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师将“安静”理解为没有一点声音。但学生却不是这样

14、理解的。有些学生认为可以低声耳语,有些学生认为可以轻声说话,有些学生甚至毫不在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很安静了。所以,如果你希望此时学生沉默不语,就要使用“不出声”一词。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对这个词产生误解。给学生明确的指导语【美】Marilyn L.Page 著课堂有效管理 6 步法第 4 步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读书笔记(摘记、整理、改编) 。问题现象:在开展比赛、辩论等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并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规则去进行,一而再地跺脚、叫喊、大声说出答案或做出其它违规行为,课堂一片混乱;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尽管教师似乎已经非常明确地讲清楚了要求,但还是不断有学生接

15、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教师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释、讲解,并且一再打断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则懒得向教师提问,他们会戳戳某个同学向他提问,干扰了其他学生;有些学生虽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可一旦迷惑不解就会心情急躁并以某种干扰课堂的方式发泄出来;有些学生由于并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要求,操作中遇到问题又懒于设法解决和提问,心不在焉地做起其它事情。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分析:1、在老师讲述的时候,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听。 。2、那些听了的,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口头所述指导语(说明、步骤、要求、规则等,并没有写下来,致使很多学生在活动时就忘记了大部分的要求3、有些学生虽然认真听了,也记住了,但由于教师讲得并不是十

16、分明确、全面,学生所理解的和教师的本意也有很大区别。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活动。改进措施:第 1 步:向学生说明:在给出指导语(活动要求、步骤、规则等)后会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再次说明(复述) ,然后让他们在执行任务之前提出问题。任务开始后,教师将不再回答任何问题。第 2 步:让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过程。第 3 步:口头讲述(具体、明确、简洁的)指导语(活动要求、步骤、规则等) 。第 4 步:用幻灯片直观地演示或用分发下去的纸张清晰地展示任务的指导语。第 5 步:叫一个学生名字,并要求他用自己的话重新说明任务指导语。第 6 步:再叫另一个学生的名字,要求他再次说明指导语的内容,或者对前一个学生所述的内容进行说明、扩展。第 7 步:如果发现学生的理解不够完整和深入,干脆从头再来。第 8 步:确信学生已经理解了任务要求后,再次向他们宣布:都要在活动之前提出来,任务开始后任何人不得再次提出问题。向学生解释一下:因为那样会干扰他人,而且他们自身完全有能力在不提问的情况下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