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9357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下闪光-小学语文第八册杏儿熟了案例蓝健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谈谈自己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20 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把成果与他人分享的经历,并借助互相交流来引入本课内容,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语文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自由朗读

2、,读准生字读音。你读懂了什么?(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本文主要讲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杏儿,不仅没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奶奶送的杏儿,我从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儿熟后都给乡亲们送杏儿的事。2再读课文,理清文路(1)要求: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试给课文分段。(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年麦收时节、这一年、每年、今年;每年麦收时节,我家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

3、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给乡亲们送杏儿;今年杏儿熟了,我挑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插曲:在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奶奶给他摘杏儿吃”时,学生李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奶奶已经老了,走路都颤颤巍巍,所以应该用“打”而不用“摘”,讲到这儿,我不禁为他鼓掌,听课老师也为他的发现给与肯定的微笑。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是课堂中的亮点。小结: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符号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

4、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自学提示。(l)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2)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交流第一个问题: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好?(学生齐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自由谈)指导朗读一至四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读、体会;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结:正因为杏儿好,杏儿多,不仅引来了那么多人羡慕,还招来了孩子们的“偷”。交流第二个问题:引导学

5、生从以下三部分理解: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腿,让他们别走。(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安慰孩子,心肠很好)为孩子们摘杏儿时挑熟的打,脚站不稳,身子颤颤巍巍的。(理解“颤颤巍巍”:抖动摇晃,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的样子理解)思考:奶奶身子这么弱,为什么还尽力摘杏儿?(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真心让孩子们吃杏儿,心肠好、朴实)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看见孩子们吃得香甜,脸上露出了微笑。见我不高兴,教育我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否儿熟了,让乡亲们尝尝鲜。”(体会有福同享)思考:这件事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的纯朴、善良)课文中对奶奶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处?(更能准确

6、、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纯朴、善良)指导朗读五至九自然段。学生自由读、体会;小组比赛读。(通过“我”和奶奶的态度对比进一步体会奶奶的朴实、善良)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举例说明。4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的话的含义。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进行课文的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的朗读,我们不仅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真切地感受“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含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内心情感表达出

7、来。四、总结全文,提示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总结)我们还学会了以下学习方法:(扩展)1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理解;(2)结合上下文理解;(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2体会重点句子的方法:先联系上下文或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义。3朗读的方法:读人物的语言时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质,读叙述性语言时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的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进行小结积累,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

8、教后反思:整堂课上下来,总结起来,发现虽然课文的内容没有全部讲完,离自己的设计内容和要求相差极远,却发觉整堂课学生特别的认真,自己上课也特别的轻松,而且课堂中还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课堂教学开放化。新课程标准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让教师“用”教科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互相合作、自我探究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的思维充满安全感,从而迸射出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结合语文学科和本堂课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

9、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革了单一记忆、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三是课堂教学主体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命题,与我们以前经常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比,更加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投入学习中去,而且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选择的权利。这样,在学生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讨论问题:学生能在课堂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思维的火花,这当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期望看到的,但是我们课前的教学设计无法对这些进行正确的预见,所以课堂教学的偶然性很大。如何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火花,借助学生的思维来开展课堂教学,这不仅对教师的素质和应变等多种能力提出了挑战,更是对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努力、实践,从而更好的来开展我们的新课程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