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9355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提要: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审美教育,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目标.那么,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呢 语文老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美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语文美与生活美结合起来,不仅发现生活中的美, 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美.关键词: 审美能力 语文美 生活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知, 在语文教学中,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笔者认为 ,语文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建立起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并能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美.一,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1,领略文字美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文字. 有的语文老师逾越过文字而大谈特谈语文美,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学生就失去了感知语文美的台阶和基础,就会觉得语文美是那么地突如其然,那么地神秘莫测, 茫然不知所解,越听头脑越糊涂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偏低,难以深入理解领会文章的含义和主旨, 很大

3、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领略文字美的能力不高.滕王阁序的华丽缤纷, 长江三峡的壮丽雄伟, 荷塘月色的细腻柔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都是用来培养学生领略文字美的能力的绝佳材料 .笔者不仅要求学生这些篇章熟读成诵,而且引导学生抓住其中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反复比较,仔细揣摩,并摘抄下那些文质兼美, 声情并茂的句子,及时记录下鉴赏过程中所油然萌生的感触 .提醒学生过一段时间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及时写下新的体会.通过前后对比, 学生可以从中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鉴赏文字美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大大增强自己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为了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笔者定期引导学生交流鉴赏文字的心得体会,

4、 收到不错的效果.2,进入意境美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质更上一层楼,语文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从领略文字美提升到品味意境美之中去.要想让学生顺利进入意境美, 引导学生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 运用形象思维,把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在头脑中重新浮现出来,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比如在雨霖铃(刘永 )一词中,作者妙用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几个字,入木三分,形神兼备地刻画了有情人离别时的细节,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的,缠绵悱恻的伤感境界之中. 这个伤感的境界既写得淋漓尽致, 又让人余味无穷,真是妙不可言.笔者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词中主人公离别时那难解难分的情景,

5、设想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感所想所说,并用文字将自己的设想记述下来,并回忆自己是否也经历过与此相类似的场景.再比如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一词中,作者运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一句便将长江那非同寻常的,惊心动魄的宏伟景象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恍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鉴赏苏轼那如椽大笔, 另一方面则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身世和人生追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以及这句话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加深学生的印象,开拓学生的思路. 另外笔者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 叫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动情地朗读全文,读好后,让学生沉思默想片刻,然后交流听过本文之后的感想 .没想到平日里嘻嘻哈

6、哈的年轻人,转眼之间俨然成了感情丰富的, 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诗人, 说起话来文绉绉的,特讲究文采.这是因为学生还深深地沉醉在作者所刻意渲染的意境中, 一时难以解脱出来.3,感悟情感美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感悟情感方面还是值得下一番功夫的.学生在领略了文字美,走进了意境美之后, 对感情美已经有了大概的理解和体悟, 语文老师这时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对作品的感情进行归纳延伸,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主旨.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地感悟感情美,笔者时常采用的一个做法就是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有紧密关联的时代背景和同类文章,促使学生真正沉浸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世界中去.比如笔者在上我与地坛一文之前,

7、向学生讲述作者史铁生那身残志坚, 自学成才的传奇的人生经历. 上完本文后,笔者特意留出一定时间, 充满深情地朗读史铁生的另一篇描写母子之情的散文怀念秋天.读着读着,笔者的嗓音就会情不自禁地嘶哑起来(每次都是这样 ,因为这篇文章实在是太感人了).听着听着,有学生的眼圈红了 ,有的学生甚至感动得泣不成声.此时此刻,谁的胸膛里不翻腾着感激敬仰母亲的浪涛呢 学过本文后, 有学生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 母亲真是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可是我过去却对此一无所知. 领悟了作品所表达的感情 ,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脉搏.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1,课堂提示要想达到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

8、造的能力的语文教学目标,就必须把语文课堂上发现的美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走进课本,也能走出课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笔者上过长江三峡一文后, 就向学生介绍了湖南张家界的景物特点, 展示了在张家界拍摄的照片,吐露了游历张家界之后的感触, 然后请游玩过祖国名山大川, 名胜古迹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上了荷塘月色一文后, 则要求学生好好地反思一下,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不为人注意的美,忽略了哪些本来早就应该发现的美,并说说今后将如何努力去做一个有心人;而在上我与地坛之前, 笔者先是问学生, 生活中谁最值得他们去爱,当有学生说

9、出是母亲之后,接着问学生, 母亲为什么最值得爱呢, 经过学生充分地各抒己见后,我才开始讲解课文,课文讲解结束, 我又要求学生回答与上课之前差不多的几个问题, 这时学生的答案显然比未上课文时有条理,有深度多了. 通过以上一系列精心准备的提问, 语文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语文的美与生活的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能促使学生运用语文思维去发现,思考生活中的美,活学活用,有效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仿写课文小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要提高发现生活之美,表达生活之美的能力, 也只能从模仿开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范文, 其发现美的角度都是与众不同的, 表现美的技巧都是浑然天成的,值得学生细加揣

10、摩,加以模仿,从中找到并掌握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和技巧 .笔者上过荷塘月色一文后,要求学生选择校园或家乡的一个风景优美的角落,模仿课文描写荷塘月色的特点,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种修辞方法, 细致描绘所观察到的景物, 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味无穷;上过我与地坛一文后,要求学生具体生动地描绘能体现母亲深爱自己的生活细节,做到情真意切,且在文末将自己对母亲的热爱直接抒发出来; 上了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发现,北方,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土等现代诗后,则要求学生仿写一首现代诗, 或描绘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 或抒发真挚热烈的爱国之情.通过仿写,学生不仅对语文中的美感悟理解得更深更透, 而且可

11、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提高自己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3,创造生活美要实现培养审美创造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语文老师光光引导学生将语文美与生活美结合在一起还是不够的,还要大大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创造美的意识.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等课文的时候, 就把祖国那壮美宏伟的河山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让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去做才能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秀, 天更蓝; 学习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我的五样等课文的时候, 督促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发愤努力,切莫最终落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无奈下场; 学习琵琶行,滕王阁序,赤壁赋等课文,提醒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时,不必一味地怨天尤人, 而是心胸开阔

12、地坦然面对. 这样,学生把语文中学到的美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并力图在生活中创造美,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语文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拥有了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他们会发现语文学习是如此的生动有趣,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人生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就会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去努力追求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些,当然也就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老师若能充分利用手中的语文资源,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是大有可为的

13、.浅谈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十分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 人的成长,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通过文学教育得以实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的美育要通过言语形式来实现.关键词:课程标准 ;美育;情感教育;言语形式一谈到中学语文教学,好多人总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直以来语文考试和语文课堂教学也大都是围绕着字,词, 句,篇章结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来进行的.但这种语文教学的效率却非常令人失望 ,大家对语文教学这种不利于开发学生潜力的极为刻板的模式也是深恶痛绝.童庆炳教授将这种教学模式列为一个公式: 释词 分段概

14、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提示写作特点,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一般的文章要按这个固定的模式进行讲解,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即所谓美文,也完全不顾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 照样生硬地纳入这个模式进行讲解,就这样,一篇篇生动的,具体的, 充满感情力量而又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品竟被那个模式机械地宰割了.1那么为什么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会陷入这种刻板的模式呢 童教授的看法是,上述刻板的教学模式只是表层问题, 深层问题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定位有偏颇.童庆炳教授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为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肉体与精神,感性和理性和谐发展的人,尽一分

15、力量 ;认为必须从人的建设的高度来定位语文教学的观念,语文教学的元问题 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语文教学应与美育相结合.现代社会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上述诸方面的要求中, 最基础的知识与素养 ,就是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语文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陆俭明教授认为,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三:其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 其二,让学生有一些文学素养 ,并逐步具备一些综合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第三,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的语文

16、技能, 即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2陆先生把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和任务,接着又提出应让学生逐步具备综合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是颇有深意的.本文试从人的建设的角度, 论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对人的成长的意义,以及怎样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来实施美育.一,文学教育与美育在美学领域,现代形态的美学中心视点已经呈现转换.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研究重点发生了新的转变,即突出地转向审美主体人的研究. 正如美国学者提吉拉斯说的, 过去 20 年的美学转向了艺术,转向了人的独创性( 恰如哲学那样),转向了人类境况. 这样一种研究重点的转换,表现了一种极为鲜明的现代意识: 人对自我的进一步发现, 追寻,探索和充满信心.3美学表现出对人的关注,不仅是把人作为静态审美中的审美主体, 而且把人作为审美活动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