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9136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处理来源:上海会计网 编辑:上海会计网 发布时间:2010-07-03 查看次数:24436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当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等科目

2、,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例1】某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007年1月份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确定的各车间及厂部管理部门应分配的折旧额为:一车间1500000元,二车间2400000元,三车间3000000元,厂管理部门600000元。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 一车间 1500000 二车间 2400000 三车间 3000000 管理费用 60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0 【例2】乙公司2007年6月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如下:一车间厂房计提折旧3800000元,机器设备计提折旧4500000元;管理部门房屋建筑物计提折旧6500000元,运

3、输工具计提折旧2400000元;销售部门房屋建筑物计提折旧3200000元,运输工具计提折旧2630000元。当月新购置机器设备一台,价值为54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该企业同类设备计提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 本例中,新购置的机器设备本月不计提折旧。本月计提的折旧费用中,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销售费用。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制造费用 一车间 8300000 管理费用 8900000 销售费用 5830000 贷:累计折旧 23030000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来源:- 时

4、间:2009-3-17 14:46:56字体:大 小 【我要纠错】一、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分类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直线法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线法下,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产量法(production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其合理性取决于三个条件:(1)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2)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3)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

5、关。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反对产量法的人认为,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采用产量法折旧,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旧费用那样是固定成本。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如汽车的行驶里程)来衡量。二、常用折旧方法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

6、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只有当固

7、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

8、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 100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0

9、4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402 4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401 440(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月折

10、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原值净残值 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 (元) (元) (元)1 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2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3 3 9 800 315 1 960 7 8404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5 1 9 800 115 653.3 9 800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

11、受的损失。三、不同折旧方法的税收影响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8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60000335.335105633(元)5.33

12、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680000(元)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334.355114972(元)4.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1149721056339339(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 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8年

13、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1) 、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税总和81000元。 (2) 、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税总和60000元。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按8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按6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12000(3.79l-1.736 )十24000 0.

14、56432031(元)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1.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

15、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2.产量法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3.工作小时法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小时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