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9071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党的十六字干部方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党的“十六字”用人机制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站在制度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建设“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十六字”用人机制的思想。这对于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意义十分重大。解读我党“十六字”用人机制,可以有三个维度。从宏观层面看,这是党中央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用人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中观层面看,党的“十六字”用人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结构,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广纳群贤”是“十六字”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强

2、调人才的开源引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这一条,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尽其才”是这个用人机制的核心和灵魂,讲的是人才效益最大化问题,重心在于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让人才作最大、最佳的弹性振动,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应有潜力。 “能上能下”是这个逻辑体系的关键和保障,说的是人才的良性、有序的进退问题。这一点很重要。首先, “能上能下”本身是一个客观规律,只能用好这一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其次,对干部用人机制来讲, “能上能下”又具有特定的意义。一方面,“能上”对“广纳群贤”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对“人尽其才”也将产生正面的激励功效;另一方面, “能下”也是选优汰劣的必然要求,

3、既有益于为拔尖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它又在客观上构筑了一种“危机”氛围,有利于更好地“人尽其才”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 “充满活力”不是具体的选人用人的方式、方法,而是指党的用人机制在某一时空面上所反映出来的状态和要求。但不是说,这一点可有可无。相反,必不可少。首先,这是一种总体状态。只有做好了前面三条,党的整个用人机制才可能真正充满生机活力。其次,这又是一个具体要求。对用人机制前三条的每一条来说,都必须按“活”字要求做好文章,抛弃了“活”字,就不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用人机制。从微观层面来说,党的“十六字”用人机制各自具有深刻内涵。“广纳群贤”重点有二:一为“纳” ,一为“贤” ,

4、前讲方法途径,后说标准要求,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所谓“贤” ,就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就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这几条,逐步深化,当务之急,应狠抓落实。当然,在处理“贤”的问题上,要反对一种不良倾向,把人才理想化,追求所谓的“全才” 、 “通才” ,对人才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政治可靠,品质过硬,才能出众,业绩突出,就要及时选拔,大胆使用。解决“纳”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更具现实意义。 “广纳”就是发现、识别并选拔人才,是一个“剖石为玉、沙里淘金”的复杂过程。因此,实现“广纳”的目的,要坚持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视野要“广” ,真正改变个别地方和单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

5、人中选人”的不正常现象,坚持选贤任能上的“五湖四海”原则;其次,胸怀要“广” ,学习古人荐贤“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气度,力求“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再次,渠道要“广” 。为此,需要相应构建“三马”机制作保障:一是“伯乐相马”机制。伯乐相马,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伯乐”的个人素质,精心打造其“识人的慧眼” 。在具体“相马”时,要多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善于发现真正的人才,善于发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而不要把那些精于溜须拍马、长于弄虚作假的人错当成“千里马” 。二是人才“赛马”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既可以使人才现有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展现出来,

6、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来说话,从而增强“纳人”上的公平度和说服力;又可以通过具体的“赛马”过程,使人才在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锻炼,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绩效。三是群众“评马”机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群众在“纳人”上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尽可能减少选人用人上的失察失误。“人尽其才”重在“尽”字。人才宝贵、人才难得。引进人才,拥有人才,不能束之高阁,而要想方设法用好人才、用尽人才。根据人尽其才的内在主动性差异及外在激励、约束的必要性,应相应构建“三字”机制,也就是“容、助、压”三字。一是“容”人尽

7、其才机制。所谓“容” ,就是要有容才之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人才的某些缺点和过失,应当与人为善,给人机会,容人改正。当然, “容”人尽其才,更重要的方面,还是要容许人才施展才华,做出成绩。在这方面,要特别注重避免犯上“红眼病” 。当然,光有一个“容”的机制,对人尽其才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容”的机制过于依赖人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没有从外部环境对人才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因此,还要形成一个“助”人尽其才机制。对人才进行一定的帮助、指导和教育,为其一展身手架构一个舞台,创造一种好的环境,从被动“容人”转为主动“助人” ,有利于更好地人尽其才。毫无疑问, “容、助”二字,只

8、是解决了“愿意跑的千里马”的“尽才”问题,而对于那些“不愿意跑的千里马” ,即那些是人才而不尽其才的,还需要一种“压”人尽其才机制。 “压”不是下套子、打棍子,为人尽其才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而是给位子、压担子、定任务,达到“在其位、必谋其政”的效果。“能上能下”既包括单向度的“能上”或“能下”的基本内涵,又包括动态化的上下互动的良性循环。二者应兼而顾之,不可偏废。一般来说,在能上能下的“常态”中, “能上”当然可喜可贺,然而,为了大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为人梯,主动让贤,这样的“能下”更加难能可贵。从现实操作来看,构建“能下”机制,更为迫切。这就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渠道,全面真实地考核或

9、上或下者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要注重对其工作实绩的考核,以利形成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实现“优者上、相形见拙者下” ,真正达到“该上的能上,该下的必下”的目的。要注意的是,在“谁上谁下”的问题上,应坚决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杜绝所谓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造假骗官的恶劣行径。为此,要狠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落实,做到“上”要有规,“下”要有则,严格标准,以便“上下”得法, “上下”有序。“充满活力”重在“活” 。结合用人机制本身,应重点抓好“三活”:一是在引进、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既要严格标准,又要不拘一格,在做好人才“开源引流”工作的同时,把好干部队伍的“入口关” ,使“广纳群贤”活起来,以形成人才队伍“万马奔腾”的态势;二是在“人尽其才”的问题上,坚持用人所长,不用人所短,不断增强人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活力;三是在“能上能下”的问题上,切实淡化“官本位”意识,大力弘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以营造一种干部进退有道、去留有序的大环境,不断推进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各显其能的生动局面,使我党的用人机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源源不断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