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907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之《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之 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上集)【经典解读片头】【画面配音:智者说:生命的消逝,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也是生命行走的另一种方式。当岁月流转,时光的窗帘上,叠印着现代生活的阳光,作为今人的我们,透过诗人的笔墨,仍可清晰地看到当年诗人行走的影像与他丰富的情感世界。苏东坡,便是消失在时光云海中、却活在诗词文赋、案几尺牍中的一位大文学家。【出静帧模版字幕:苏词与来生便嫁苏东坡 (上) 】【画面配音】苏东坡,号东坡居士,后人喜称苏东坡。苏东坡是一位诗 、 文 、词 、 书 、 画 五 项 全 能 的 文 豪 , 多 栖 的 明 星 , 在 中 国 文 学 舞 台 上 ,他 是 最 不 怕 PK 的 巨

2、 星 。 千 百 年 来 , 多 少 文 人 墨 客 都 星 光 暗 去 ,只 有 他 辉 光 依 旧 , 人 气 居 高 不 下 。 对 于 今 天 的 人 们 , 他 不 仅 活 在阳 春 白 雪 的 诗 词 里 , 也 活 在 我 们 的 生 活 中 。 “东 坡 肉 ”“东 坡 酒 ”“东 坡 砚 ”等 与 之 有 关 的 事 物 , 总 会 让 我 们 看 得 见 , 摸 得 着 , 感受 得 出 他 的 无 处 不 在 。【 主 持 人 出 镜 , 主 持 人 中 景 】纵 观 苏 东 坡 的 一 生 , 满 怀 一 腔 “大 江 东 去 ”的 豪 情 , 却 又不 乏 “千 里

3、共 婵 娟 ”的 柔 婉 , 更 以 其 深 情 的 “十 年 生 死 两 茫 茫 ”,让 世 人 铭 记 , 并 为 之 动 容 。 他 豪放正直、多才多艺、多情多爱,虽然仕途跌宕,但却乐观豁达,性情率真,他的许多传奇佳话都有诗词佐证。今天,我们就要沿着苏东坡的传奇佳话,与特邀嘉宾一起来解读苏东坡的诗词。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位嘉宾是何许人。【画面配音:上课、办公、写字、读书、散文选刊封面、里面文章、选本书籍,与苏东坡后裔在一起的照片等】今天特邀的嘉宾是烟台旅游学校高级讲师刘艳琴。她是中国苏东坡研究学会会员,山东苏学研究专家,烟台著名作家。2006 年,她以五千字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在文坛引起轰动,

4、此文大气磅礴、浑厚深沉,读来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先后被当代文苑 青岛文学 散文选刊等刊物发表转载,入选2006 年度散文选等多种版本选集,她本人,更是被苏东坡后裔亲切地称作“苏老太太” 。【短片结束,出全镜,主持人和嘉宾】主:刘老师,您好!刘: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主: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 ,是您以一个女人的独特视角,全面解读苏东坡爱妻、亲弟、恤民的传奇一生。今天,您和我就要顺着这三条线,一起来解读苏东坡留下的词。不过,我你的文章,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在中国文坛上,多才多情值得仰慕的文人有很多,离苏东坡年代较近的就有唐朝的李白,宋时的柳永,为何您看好了了苏东坡,就对他情有独钟?刘:中国有五千年的

5、文明史,在这样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只有才子特别是大才子才可以日月同辉,光照天宇,明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然而,在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气堪与苏东坡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李白无疑是大才子。但他冷血,文字里很少有涉及闺情的,因为李白是不屑于谈情说爱的。他更爱的是他的诗和美酒。而柳永多的只是青楼薄情,怎可与东坡对妻“长相知,不相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至真性情相比呢。【以主持人说词为背景,打上小标题:爱妻: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主:说到苏东坡的至情,刚才刘老师引用了苏东坡写给结发妻子王弗的“江城子 记梦” , 那我们就首先从这首

6、词开始解读苏东坡的爱妻一面,体会一下苏东坡的“至真性情” 。【 出 竖 排 字 幕 并 同 声 朗 诵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东坡:江城子*记梦【转一版横排字幕:】古诗今译两 人 一 生 一 死 ,隔 绝 十 年 ,音 讯 渺 茫克 制 自 己 不 去 思 念 吧 ,却 本 来 就 难 忘妻 子 的 孤 坟 远 在 千 里没 有 地 方 跟 她 诉 说 心 中 的 凄 凉 悲 伤即 使 相 逢 也 料 想 不 会 认 识 了因 为 我 四

7、 处 奔 波 ,满 面 灰 尘 ,鬓 发 如 霜晚 上 ,忽 然 在 隐 约 的 梦 境 中 回 到 了 家 乡只 见 妻 子 正 在 小 窗 前 对 镜 梳 妆两 人 互 相 望 着 ,千 言 万 语 却 不 知 从 何 说 起 ,只 有 泪 水 流 淌 千 行料 想 妻 子 年 年 痛 欲 断 肠 的 地 方就 是 那 明 月 照 耀 着 、长 着 小 松 树 的 坟 地 山 岗【主持人中景镜头】主:妻子去世已经有十年了,这天夜里,苏东坡又在梦中见到了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 记梦 ,据说在这之前没有人用词这种形式来写悼亡,这一点啊苏东坡是首创,可没想到这一首创,却成了后

8、世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当然是因为苏东坡本身就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而这首词每每读来都字字血泪,行行悲情,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绵绵不绝的哀伤和思念,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源于苏东坡对王弗的用情之深。【拉回主持人和嘉宾全镜】刘:是啊,十 年 对 感 情 来 说 是 怎 样 的 一 个 概 念 ? 千 年 是 神 话 , 百年 不 现 实 , 只 有 十 年 是 比 较 真 实 的 。 十 年 间 的 “不 思 量 自难 忘 ”化 作 简练凝重的词语,犹如声声哽咽,压抑沉重的气氛,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画面配音】苏 东 坡 与 王 弗 成 婚 时 , 一 个 十 九 岁 , 一 个 十 六 岁 。 王

9、弗,聪慧沉静,贤淑达礼,是苏东坡一生最信任最依赖的爱人。两人琴瑟相和,恩爱有加。但天妒幸福,这个蕙质兰心、 “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女子,与苏东坡甘苦与共十一年后,以二十七岁的花样年华撒手人间。【切回刘艳琴画面】刘:王弗早逝,对苏东坡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苏东坡在王弗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候在爱妻身旁了。主:这种感天动地的表达方式,我想也只有苏东坡这样的奇男子才能做到!但生命沉寂,终将是一场无法告白的伤逝,这种伤逝只会在活着的人眼里流淌成一曲令人潸然泪下的哀歌。这

10、首歌流淌了十年,一朝化为诗词,便惊天地,泣鬼神了。刘:是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化作诗词更断肠啊。2007 年是苏东坡诞辰周年,受苏东坡家乡眉山市活动组委会的邀请,我到眉山参加纪念会议,其间到埋着王弗和苏东坡父母的“短松冈”参观,见短松已粗壮,王弗墓边预留的墓坑早已不在,又想起了这首诗,大家不禁唏嘘感叹了一番。主:这首词感动了无数的世人,但按照咱现代人的思维,有一个人怕心里不是滋味,这个人就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在姐姐去世后,她作为续弦嫁给了苏东坡。可是,刘老师,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据史料推算,苏东坡是与王闰之结婚六年之后写了这首纪念王弗的词。你怎么看这时苏东坡的感情?刘:苏东坡在他与第二任妻子生活了六

11、年之后,为王弗写下了这首令所有读懂了的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词,这更说明:苏东坡是个重情的人,没有因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主:这会不会是对活着的人是一种伤害或者轻视?刘:不会的。王闰之没有姐姐王弗那样的锦绣才华,但却不失为一个好女人。她温顺贤德,百依百顺,她正是敬重苏东坡对姐姐的深情,才带着仰慕嫁给苏东坡的。【画面配音】王闰之对苏东坡写悼亡诗的举动,非常理解和同情。她对苏东坡与王弗之子,如同己出。她认同苏东坡的人生价值观,给予他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陪伴着他走过了二十五年的跌宕时光,其中经历了苏东坡一生最大的劫难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但这二十五年也是苏东坡创作最丰收的阶段,这跟王闰之的宅心仁厚有着极大

12、关系。以至风雨相伴 25 年后,当王闰之又先于苏东坡去世时,苏东坡肝肠寸断,发出了“归不同时死亦同穴”的哀呼。【主持人镜头】主:相交腹有诗书的王弗,很多人说,王闰之与苏东坡更像是柴米夫妻。当然了,贤惠的王闰之给了苏东坡很多创作的灵感,但苏东坡似乎写给王闰之的诗词并不多,我查了很多资料,好像只有一首蝶恋花流传最广,而且这首词是在王闰之去世四年后,恰逢她生日,这时苏东坡为王闰之写下了这首词。刘:我不敢确定苏东坡为王闰之写了多少,因为近千年的时光,可以淹没很多东西,也许写了,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但作为王闰之,陪伴这样一个人间奇男子 25 年,并给予他很多创作灵感,这就已经足够人们艳羡的了。主:那么

1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蝶恋花 。【竖排字幕: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 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 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 放尽穷鳞看圉圉, 天公为下曼陀雨。 蝶恋花【横排古诗今译】古诗今译在春风微拂的正月初五岷江岸边堤柳微黄,柔丝万缕在锦绣窗纱的屋内暖阳融融,春意葱郁书香中降生了一个奇女。三个儿子对你一样的敬爱你疼爱他们也同心一意想当年我们一起把受困的鱼儿同放水里你这样善良的人天公也会让吉祥的曼陀罗在你的坟前飞花如雨【主持人】主:刘老师,这首词与写给王弗的江城子 记梦相比,似乎少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却多了赞美。你觉得这是否代表着苏东坡对王闰之的感情不

14、及王弗?【刘艳琴】刘:不能这么理解。感情表达方式不同,有人嚎哭,有人抽泣,但你不能说哭得大声的人就格外悲伤,是吧?我觉得从词中“奇女”两字,可以看到王闰之在苏东坡心中的份量。另外,从词中我们不难看出,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贤惠良善,在苏东坡眼里,这样性情如水的女子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爱人。主:这也许就说是人们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如果感情一般,又怎么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呢?刘:不过,王闰之也做了一件糊涂事,就在苏东坡“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时,她担心小人从诗文中找出苏东坡的罪状,便一把火将苏东坡的诗稿焚毁。成了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主:这个举动对我后人来说确实很可惜啊,但是作为女人都能理解她的选择,

15、她是太爱苏东坡了,怕这个男人再引言获罪,再受迫害,所以也就情有可原了。刘:对,总得来说,王闰之真的是一个好女人。她在临去世时,还把苏东坡的贴身伺妾王朝云叫到床前,拜托王朝云,好好照顾苏东坡,无论以后境遇如何,都不要离开他。【画面配音】王朝云是十二岁时在杭州由王闰之买来做侍女的,朝云多才多艺,聪明漂亮,深得苏东坡夫妻的喜爱,长大后王闰之做主收房为侍妾。在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苏家的仆从侍妾都被遣散了,只有朝云坚决不走,愿意追随主人去一片蛮荒的贬谪地黄州,在黄州四年朝云为苏东坡生有一子,可惜未满周岁就夭折了。在苏东坡的后半生中,朝云始终对苏东坡“钟敬如一”,万里相随,九死不悔,直到 34 时岁病逝

16、于惠州。朝云是苏东坡凄凉晚年中唯一的红颜知己。主:“身处逆境,还不离不弃”怪不得苏东坡写给这个女人的诗词是最多的,还把她称为“天女维摩”。刘老师,在苏东坡写给王朝云的诗词中,您觉得哪一首比较著名?刘:苏东坡为朝云写的最著名的一周怀念词,要数西江月梅 !【出竖排字幕】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古词今译: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因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艳羡,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就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梅花天然的洁白,不屑于铅粉妆饰;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梦见梅花的梦了。刘: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是写朝云的冰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