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8185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心理学10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异常及其成因第一节 焦虑症和体化症一、焦虑症焦虑:由于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一) 泛虑症和恐慌症泛虑症:指任何时间和任何事情,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因患者所虑的事情并不固定,故而又称为游离型焦虑。恐慌症:有时患者会无缘无故的恐慌,并伴以心跳加速,呼吸急迫,四肢颤抖、头晕、恶心、盗汗等症状,称为恐慌症。 (二) 恐惧症:指对某种不具有任何伤害性事物的不合理的恐惧反应。(三) 强迫症:指患者的行为不受自主意识支配,即使其行为违反自己的意志,却仍然一再身不由己的重复该行为。二、焦虑症的心理成因(一) 精神分析论的解释:引致患者焦虑的原因,并非现实情境,而是由于

2、现实情境引发了潜意识内隐藏的冲突使然。(二) 行为主义的解释:经由制约过程学得的制约反应。(三) 认知论的解释:患者对刺激情境认知偏差的结果。三、体化症(一) 体化症:指由心理上的问题转化成为身体上的症状,包括三种心理异常,一是焦虑症,二是心因性痛症,三是转化症 。(二) 转化症的心理成因1、转化症:指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生理疾病的现象。2、成因:精神分析者认为,个体的潜意识压抑着一些原始性的冲动,当年此行为不为超我所接受,故对个体的意识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威胁个体不自觉地将身体上某部分的功能丧失。其他还有行为主义和认知论的解释。第二节 解离症和性心理异常一、解离症:指当事人已解离的心理作用,将存

3、在于个人记忆中的坦克,或可能出现在意识中的欲念和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从意识中解离出去以保护自己,但却因解离而三是了自我统合。(一) 心因性失忆和迷游症1、 心因性失忆:是一种选择性的反常遗忘现象,简称失忆症。2、 心因性迷游症:是指患者即丧失记忆又兼带迷游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二) 多重人格:有时也称双重人格,是一种一人兼具数种性格或人格的心理异常现象,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他的每个人格各自独立, 各有不同的记忆、态度和行为,甚至各个人格的特征,表现截然不同。各个人格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中交替出现,支配当事人的行为。帕梅拉爱德华兹是英国圣海 伦斯市人,她患有一种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症,除了“真我”帕梅

4、拉外,她的身上还有着 4 个虚构的角色,另外 4 个角色会 轮流控制帕梅拉的行为,让她做出一些无法理解的古怪举动。通常, “安德鲁”扮演的是小男孩,而“桑德拉”则是母亲。当帕梅拉用手拥抱自己,并抚摸自己的 脸时, 这时通常是“桑德拉 ”在抚慰胆小的“安德鲁”。当“桑德拉”的人格出 现时,帕梅拉的表情会显得更加直率和自信;而当“安德鲁”的人格出现时,帕梅拉总是神经质地梳理头发, 让她看起来更像“ 小男孩状”。2据报道,帕梅拉童年时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份 1974 年的英国政府儿童保护机构文件称,当帕梅拉饿得不行时 ,就自己到厨房中 偷面包吃,结果被父母逮住后就是一顿猛揍。这种虐待直到帕梅拉

5、5 岁时被送往福利院后才结束。 专家称,为了应付可怕的无爱童年,帕梅拉发展出了一种通过“内在家庭”过滤受虐经历的方法,年龄最小的“安德鲁”似乎体现了她的不安和惧怕,帕梅拉也通过 “他”来补偿童年时未能享受到的玩乐;而“玛格丽特”则有着帕梅拉母亲的影子;“ 苏珊” 的性格 则有点类似前养母朱迪,拥有关爱性格。附件:网络多重人格一般网络上,把一个人主 ID 背后的其他 ID 号称为“马甲”, 为了表示与现实个体的区别,我们这里把所有 ID 统称为“马甲”。 使用马甲,往往体现了使用者的网 络多重人格。网 络多重人格的含 义:个体在网络和现实中分别具有彼此独立、相对 完整的人格,各种人格在情感、 态

6、度、认知、知 觉和行为等方面都不同,甚至有时候处于冲突的 对立面。 网络多重人格的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其一、这类网友通常只用一个 ID 在网上活动,他的多重人格倾向主要表现在网络中塑照的这个 ID 性格与 现实生活的自己的人格特征毫不相关,甚至完全相反,有激烈的冲突。比方说某个 ID 在 现实生活中,一贯的气质特征是多血质(即通常表现为活泼向上、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而网络中表现的气 质特征是抑郁质(即通常表 现为内向消极、行 动缓慢、思维缜密)。 其二、这类网友通常也只有一个 ID 在网上活动。与第一类网友的区别在于在不同的网络或论坛之间,同一个 ID 表现的人格特征完全不同,并且相互之

7、间独立,在同一个地方具有长久的稳定性。比方说在某些版 块,某个 ID 表现成一个具有严重处女情节的人,而在其他版块,又变得强烈反对处女情节 ,进而积极与其持相反观点的人猛烈拍 砖并乐在其中。 其三、这类网友在网上有无数个 ID,并且喜欢在同一个地方以不同的身份出现,每个ID 又具有不同的特征,让很多相熟的 ID 都误以为是完全不同的人在活 动。毫无疑问,这类人的多重人格倾向最明显。 本质上,多重人格是一种对环 境压力的防御,每种 亚人格就是 针对某种特殊环境的特殊防御。网络上不同人格的出现 ,同 样是对现实生活中自我压 抑状态的释放,在一定才程度上是对自我的调试和安抚,有很多利 处。但如果一味

8、沉溺于自己的各种假想人格, 则是弊大于利,甚至有时候是危险的。二、解离症的心理成因精神分析论解释,解离症因为童年遭遇痛苦经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长大后再遇到类似的生活困境时,即以改头换面的象征性方式,以解离症的种种症状表现出来。行为主义解释,是患者自幼生活中遭遇困难时,为避免困难事件所导致的心理压力的痛苦,学习到一种以伪装来应付现实困境的不当方式,久之便成疾病。三、性心理异常:指个体在其性行为表现上,明显异于常人的病态现象。但标准不易确定。(一) 性别认同障碍:指由于个人不认同自己生理上的性别,因而形成心理上严重困扰的异常现象,发展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性别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生理层面,一个人

9、出生就决定了它生理上的性别。到青春期,相继出现主性征和次性征, 就成为成熟的男性或女性,第二是心理的层面,个体在二到七岁之间,在自我观念的发3展上,一般儿童不但了解到自己生理上的性别,而且在心理上也接纳自己的性别,即可认为是性别认同正常,相反,即使他生理上性别的主性征和次性征都明显肯定,但在心理上一直不原意接纳事实, 为性别认同障碍 。(二) 换性症:性别认同障碍者因不接受自己的性别所引起的心理困扰,演变到不能忍受,而不得不求助医生改变其生理性别的地步,就成为换性症。(三) 换性症的心理成因(四) 性变态:指个体不经由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去寻求性满足的心理异常现象。A、正常人性满性的条件:1、

10、以异性为对象2、 经由生理为基础的性动机的满足达到心理上满足3、 性行为活动中带有人际关系。B、 性变态的表现形式1、恋物症:患者不以异性的人为性行为对象,而只寻求与异性相关的物品,从而获得性满足的心理异常现象。2、 扮异性症:指借由穿着异性的服装,从而获得性的兴奋和满足的心理异常现象。3、暴露症:俗称暴露狂,指在异性面前由暴露自己的性器官,从而获得满足的心理异常现象。多为男性。 4、性虐待:有两种:一是性虐待,指在性交时对异性虐待,从对方的痛苦表现中获得满足,另一位性被虐待症,指性交时甘愿受到对方虐待,从而获得满足。5、恋童症:指成年男子专以诱奸或强暴女童。 第三节 情感症:如果某人的情绪常

11、常处在一端,不是极度消沉就是极度兴奋,或是在二者间变化,就被视为心理异常中情感症。一、忧郁症:当某人的情绪长期陷于低落的极端,就被认为是忧郁症或抑郁症:特征:1、情绪长期低落2、对人或事以致世界均持有负面的想法和看法3、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主动的兴趣和意愿 4、体重减,睡眠失常,四肢无力等症状。同时加剧心理问题讨论:自杀二、躁郁症和躁狂症躁郁症:情绪极度不稳定,有时极度兴奋,有时极度低落。因情绪状态两极化,也称两极性情感症。三、情感症的心理成因(一) 精神分析论的解释:一种失落反应,目前生活的失落经验一番潜意识中童年的失落经验。(二) 行为主义的解释:个体长期缺乏正增强作用所致。例如生活经验中受到

12、奖励的机会极少,就会对个体以后的生活适应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是由于不能由生活经验获得快乐,无从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是没有从正增强作用学习和应付困境的能力。(三) 认知论的解释:个体无法逃避外因打击时,学到的制约反应,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此症异于其他心理症的地方在于患者身心异常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丧失自主生活的功能,非住院治疗不可的程度。一、一般症状:1、 思想紊乱42、 知觉扭曲3、 幻觉和妄想4、 迫害妄想5、 夸大妄想6、 否定妄想7、 支配妄想8、 嫉妒妄想9、 关联妄想10、 情绪错乱11、 脱离现实12、 动作异常二、成因(一) 遗传因素(二) 心理成因1、 精神分析论解释,可能由于

13、本我的原始冲动不能在现实中找到出路和获得满足,产生冲突的结果,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退化倾向,由自我中退缩回口腔期为主的更幼稚阶段。2、 行为主义的解释,个体在生活中遇到压力时,以病态的方式退缩逃避,可以免予现实中的焦虑,甚至可以得到别人的关注3、 认知论的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周围世界获取知觉的时候,可能由于对知觉刺激选择和组织不同,只感觉知觉刺的情景的片断,而忽略重点和整体,因而形成不完整的概念和不合理的思想第五节 人格异常:指个体自幼在生活上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时候异于常人的性格, 也称性格异常。有些人,虽没有精神病或心理症状,但其行为经常呈现固定型态的异 常反应,影响个人适应。因为这种行为反应

14、障碍是一种长期性的性格 问题,所以称为人格异常。孩童时人格尚未定型,所以要等到青春期过了,性格定型以后,才可 作人格异常之诊断。在治疗方面,应注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并充分 利用心理治疗所得的经验和原则,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慢慢矫正其性格问题。第六节、 人格异常的不同类型一、妄想型人格异常这类人型的人主要特点为怀疑别人,无法相信 别人。 总是认为别 人存 心不良,怀疑别人不忠心,散于嫉妒,且惯于责备别人,归咎别人, 不易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处处防御别人。再者,对事极度敏感,易于 把小事化大事,采取攻击态度以防备他人,无法轻松。在感情上显得 冷冷、没人情、缺乏温和、柔软的感情,无法表 现幽默。这种性格

15、多见于男人,由于这 种人格的特点,个人易与 别人磨擦,在 工作上难与上司相处,与同事亦不合,别人常对 他敬而远之。 二、分裂型人格异常这类型的人主要特点为缺乏对别人温和、柔 软的感情;不关心 别人对 他的批评或鼓励,5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感觉,只有极少数的 亲密朋友 ,有 时 只与家人来往,几乎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表现社会化障碍, 在旁人看来, 显得冷冷、孤 单、且自大超然的。对会动感情的事情尽 量躲开远远地,保持漠不关心的 态度,故又可称 为孤独型人格异常。 有这类性格的人,在孤单工作的 环境中还可以适应,但在人众多的地 方则实全不适合。三、分裂病型人格异常有这类型人格异常者,表现各种奇异的思

16、考,知觉、言谈、或行为, 虽不属精神分裂病,但有此类人格异常的家属常有患慢性精神分裂病 者,可能有遗传上关系,故称之分裂病型人格异常。 这类型的人主要特点为表示有魔术性思考、迷信、奇异幻想、或观念 ;认为有第六感等特别知觉能力;谈话有点奇异、抽象、玄妙;少与 人发生亲密人际关系,常被人称为怪人、奇人等。 四、戏剧化型人格异常这类型的主要特点在于行为表现戏剧化、反 应性、善 变、做作,且有 浓厚强烈的情绪反应。常为了一点小事,即表现的很高兴或生气,甚 至大发脾气、喜欢引起他人注意关心,病喜欢有兴奋的事发生。在别 人看来, 觉得作事有点装腔作 势,很表面化,缺少内理真情,要求很 多、自我中心、依赖性很大、常需别人的保证与支持,有挑逗、诱感 异性的倾向,但也善于玩弄、威胁他人,较多见于女性。五、自爱型人格异常这类型的主要特点在于自我中心、自我夸大,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 特别才能美貌等;喜于表现、引起他人欣赏;不习惯 接受他人的意见 、批评。常期被别人特别对待,喜于利用他人,而不尊敬他人。常把 别人不是谈的很好、就是很不好,变换于两极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