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738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心理健康要写的东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老年人心理健康如何提高新世纪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是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而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高不高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提高新世纪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首先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只有健康长寿的老年人, 才能在人生旅途最后阶段晚年生活中活得开心、给自己生活带来乐趣, 真正做到欢度晚年, 可谓老年人健康就是幸福。现在人们常说, 老年人要记住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即以健康为中心, 潇洒一点, 糊涂一点。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健康陀。世纪; 年代初, 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这就是说, 一个真正健康的老年人不仅是其机

2、体功能正常并且没有疾病, 而且其心理状态也是正常的, 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自古以来, 大多数老年人重视了身体健康,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健康 , 加上现代社会老年人的现状, 因此心理健康就成了当代老年健康问题的主题之一。本文就老年心理健康问题谈些认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所谓心理健康, 就是指心理活动正常, 遇到问题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和外界的适当疏导, 解决心理问题, 并经常保持正常的心态。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怎样才算是心理上达到了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人际关系和谐可以能动地适应、改善现实环境

3、 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老年人要激励自己照上述目标努力, 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 如果在某一个方面与某个标准差距过大, 可能会感到心理上有压力, 引起情绪波动, 长此以往就会发生心理障碍, 形成心理疾病。二、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是当务之急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是健康老龄化的需要。根据健康老龄化的要求, 如何让老年人对健康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使老年人象重视身体健康那样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长寿。我国是未富先老, 即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步人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一方面是总人口在不断的老龄化, 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口在不断的高龄

4、化, 其速度高于老龄化的速度。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远不如低龄老人, 他们在医疗卫生和护理保健等方面有特殊的需求。面对世纪老龄化、高龄化社会的挑战, 老年人心理变态, 贫困老人、久病老人、孤独老人、居丧老人、再婚老人、高龄老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中的老年人或者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 或者由于经济地位的下降, 或者由于人生旅途的波折,或者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等等原因, 造成程度不一的心理卫生问题, 乃至心理疾病, 这样势必使家庭、社会负担加重, 由此会带来对家庭, 对人际关系及其心理心态变化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根据预测我国的老龄化、高龄化的过程将持续到 世纪中叶。年我国将进人老龄化高峰, 尔后高龄化还将要再持

5、续上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由此可见, 随着时间的推延, 问题会越来越多涸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健康” 的涵义, 纠正那种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的倾向, 坚持以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 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健康长寿, 从而达到健康老龄化的要求。其次是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需要。当代老年人生活中, 物质生活方面基本能得到满足, 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养老金社会化按时足额的发放, 使老年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由子女予以赡养、照顾。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 使老年人生活保障也有法可依了 无依无靠的老年

6、人则由政府民政部门按规定发给生活费予以保障。相比之下, 当代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较为贫乏, 有部分老年人一日三餐外, 有的做做家务, 带带孙辈, 有的看看电视, 搓搓麻将, 别无其他内容, 精神生活较为空虚。尤其是老年人对心理卫生健康知识无知或知之不多, 如对更年期和离退休期间生理、心理变化不了解, 对角色转换不适应, 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常听到老年人讲, 我本来上班时身体很好 , 一退下来不做事了, 空闲着反而生毛病了,实并非是老人所言那样, 这是老年人进人人生的又一个危险期时, 出现2的种种心理反映和心理不平衡状态, 即“更年期综合症” 和“退休失调症” , 对此老年人是知之甚少的。现实生

7、活证明? 老年人在晚年生活这一段时期。充满了曲折,调适不当甚至会危及生命。如果老年人能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那么, 他就会焕发出第二次青春, 迎来更加美好的第二人生, 因此向广大老年人宣传有关心理卫生健康知识, 提高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就成了当务之急。再次, 是家庭成员照料好老年人的需要。中国特色的老年人养老主要靠家庭, 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照料好老年人, 这方面大家都比较重视, 并且做得也比较好。但在精神上慰藉方面就显得很不够, 现实生活中, 有些子女或忙于工作、经商, 无暇顾及父母, 或为了自己三口之小家无心顾及老人。或热衷于搓麻将等不愿顾及老人, 让老年人孤身独居于斗室,有话无处说,

8、非常苦闷寂寞, 他 她!们度日如年, 有的老年人还说, 他 她!们在等死。由此而带来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从而产生失落感、自卑等消极情绪。实践证明, 进人更年期和离退休时期的老年人更需要家庭成员多加关心与照顾, 需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老人聊天、逛街, 需要家庭成员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 老人感到更多的爱护、体贴和帮助, 以减少心理失调, 尽快建立起新的平衡, 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现在问题是很多家庭成员对老年人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活动变化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 因此无法给予老人精神上更多的慰藉, 久而久之,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因心中的忧闷无处排泄而越积越深, 最终导致情绪低落, 精神萎靡, 产生悲观、

9、厌世等消极情绪。由此可见, 家庭成员也非常有必要学习有关老年人心理卫生健康知识, 真正做好对老年人在精神上慰藉的工作。这也是当务之急,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照料好老年人三、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关键是宣传教育要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要广泛地开展老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了解老年心理健康知识, 帮助老年人恰当地运用心理技巧和心理卫生方法促进大脑思维, 改善大脑功能, 保持心境宁静愉悦, 刺激知觉、记忆等心理活动, 锻炼意志对情绪的控制力, 从而培养老年人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心态 帮助老年人了解离退休后心理变化的特点,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期使老年人

10、能适应角色转换的变化, 及时调整心态, 维持心理平衡, 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帮助老年人处理好代际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 保持家庭, 社会的交往, 尤其是家人之间充满着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祖孙之情, 亲人之间频繁的交往能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基本需求, 在家庭中享受天伦之乐, 拥有幸福、愉快的晚年, 从而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侧康水平。老年人可参加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老年社会心理学班系统学习, 掌握开启老年人心灵的钥匙, 从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这里老年学校开设老年社会心理学班七年多来, 凡参加过学习的学员, 他们共同的体会是? 学习后心情好多了, 仿佛有眼明亮的感觉。不少学员自

11、费购买了老年社会心理一书既可自己经常阅读, 又可供家庭成员阅读。此外老年人还可参加有关的报告,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者通过书报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 学习有关合理健康知识。其次, 社区为老服务中要普遍开设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活动项目。老年人在社会中是一个老弱的群体, 有的还会受到歧视, 在家庭中是一个力不从心年长的成员, 有的还会受到虐待, 在晚年生活中面对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有部分老年人往往自己无法也无能进行自我调控, 这就需要求助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帮助 , 解脱困境, 解决问题, 居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老年谈心室的作用, 让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到谈心室来诉说心里话, 倾吐

12、苦衷 , 谈心聊天, 消除优愁, 解除烦闷, 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老年人的健康尤为重要。再次, 负责老年工作的老龄干部一定要学习老年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为各种各样老年人排忧解难。各涉老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学习了解老年心理健康知识, 无论是在接待老年人工作中, 或者在家庭里与老年人共同相处, 生活中都需要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有所了解, 以便在老年人心理活动变化, 如发怒、悲伤、郁闷时予以适当疏导和更多的精神慰藉, 从而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 使其尽快恢3复正常的心态。综上所述, 只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重视, 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将会不断深人社区, 深人

13、家庭,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必将会大大提高。1 中国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 44 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 11% ,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 20%。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 带来了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却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待的健康期望寿命的延长, 所延长的寿命中大多数为非健康寿命。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便是老年期精神卫生问题。首先是老年期的各种心理疾患, 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期抑郁等精神疾病, 这些心理疾患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 而且给他们的家庭和子女带来了许多烦恼和痛苦。其次是老年期特有的如离退休综合征、丧偶问

14、题、再婚问题等心理问题也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 1999 年的调查, 北京地区 65 岁以上人口抑郁症患病率为 3. 85% , 老年痴呆患病率为 3. 86% ; 上海地区 65 岁以上人口老年痴呆患病率为 4. 61%, 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老年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感觉、知觉衰退; 言语能力衰退、记忆力下降; 想象、思维能力衰退; 情绪变化不稳定, 容易焦虑不安; 意志衰退, 且容易自卑; 个性心理特点明显, 习惯心理顽固; 性格更容易发生变化 ; 敏感多疑; 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害怕衰老和死亡。2 导致老年人口心理变化的外界原因分析( 1) 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老年人离退

15、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 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 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 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 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 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 所以内心比较满足, 情绪较为稳定, 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 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 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 而离退休以后, 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 , 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 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 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技之长、身体

16、条件较好的老年人, 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 大都不甘于清闲, 他们都渴望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然而, 很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 却像年轻人一样忙工作, 结果不仅工作力不从心, 身体也一天天衰老。虽然我们鼓励老年人 老有所为!, 但老年人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 充分认识自己 , 适当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 3) 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 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 经济收入不稳定的人往往社会地位不高, 这类老年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比较郁闷,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如果再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理解, 甚至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 往往会酿成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4) 静养环境得不到保障。受传统思想、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 家庭是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老年人都希望平平静静、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夫妻争吵、婆媳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