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7283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外张晓明借结果导向之法育民办学校之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借结果导向之法 育民办学校之苗 请给我结果 读后感张晓明最近有幸拜读了姜汝祥博士的著作请给我结果。姜汝祥是锡恩公司首席顾问,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社会学博士,美国财富杂志中国唯一战略专家、撰稿人,央视对话、商界名家等栏目长期特邀嘉宾。翠外作为一所品牌民办学校,在学校管理上和企业上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不完全相同,在读过请给我结果一书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该书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围绕一个命题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的重要性,那就是“结果 ”。特别认同他的一个 观点:“结果”才是一家公司聘用一名员工的目的之所在,一名员工的价值体

2、现在于他为公司创造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而非劳动的过程幸苦还是轻松。书中快递公司无论路途中是风和日丽一片坦途还是狂风暴雨艰辛曲折而寄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十元的事例非常生动地告诉了我们: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员工所做出的业绩,而非创造业绩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基于此,窃以为本书或许应该叫请达到目的更为贴切一些。因为结果一词在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阶段,人或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那么同样以快递公司送货这一事例来说,不论送货员有没有把物品送到目的地,最后都会2得到结果:其中一个是送到了达到了目的地,顺利达到目的。而另一个是没有送到,虽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但失败同样也是一个结果。所以我认为书上表达的观点应

3、该是,公司企业或用人单位即甲方,聘用一名员工即乙方的意义,在于乙方能够达到甲方的目的要求,而非提供一个单纯的结果。这在一切以实际利益为上的商场或者说职场上,可说确实是真理。如以此观点类推,以学校为例,假如聘用一名老师,不仅仅是要这名老师能完成教学课时,还要对其教学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学生知识点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要求,平均分是否达到多少,成绩需比同类学校高多少,最终升学率能达多少等等。而非任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天马行空地肆意发挥而不顾教材与考试成绩的要求得出一个学校或社会大环境并不需要的没有明确指标的结果。记得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钱理群教授退休后曾到南京师大附

4、中给孩子们讲鲁迅,在钱老浩如烟海的学识和舌灿莲花的讲述面前,孩子们起初自然听得津津乐道不亦乐乎,但不久之后钱老的课堂上却门可罗雀,听者寥寥了。后来究其理由竟是钱老所讲的内容与考试无关,无法从直观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学校并不需要这样的课堂。由此可以看出,钱老讲的内容好自然是好的,但却不符合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的要求,达不到校方,学生乃至家长应考升学的要求,那么钱老走进中学课堂的尝试最终只有“无疾而终” 。也就是说,根据请给我结果一书中的理论,如果钱老作为一名员工,学3校作为一家企业的话,那么钱老纵然付出了劳动过程,却没有达到学校所需要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结果” ,那么他最终是无法在这家企业立足

5、的。而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民办学校和企业的类似之处是它需要创造经济价值,自负盈亏。所以其对员工的管理可以借鉴成功的企业模式,但其行动的宗旨却与企业纯为盈利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学校终究是学校而不是企业,学校的本质在于兴办教育而不在于赚取金钱。如果仅以赚取金钱而办学我们也许不应该称其为学校,或许直接将其命名为“某某升学公司”或“ 某某考 试公司”之类的名称会更加贴切一些,即学生与学校之间是纯粹商业合作关系,学生家长给予校方金钱,校方需保证学生达到多少分数或升入某类学校,并签订商业合作协议,否则便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行体制下,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在于能比

6、公办学校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这就需要办学者能提供更强大的师资,更精细的服务,更完善的硬件,这一切当然需要更高的经济成本,因此会收取相对高昂的学费,在创造出成绩之后,自然能吸引更多的生源,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但这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成本而理所应当得到的经济回报。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进一步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立德 ”典出左传,意为树 立德行、德业;“树人”典4出管子,其中树是培植,培养的意思,树人即是指培养人才需长久之计。立德树人,也就是指师长树立起好的德行榜样以培育后代。这与孟子所说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乃异曲同工

7、之妙。所以真正好的教育并不在于成绩考了多少分,升学率达到了多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够在什么公司就职,赚取多少金钱。记得一位美学家曾说过,中国教育最大的谬误就在于教人怎么成功,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99.9%都是平凡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热爱,学会感恩,在平凡的人生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因为只有学会了审美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只有有我们真正热爱的事业我们才会明白奋斗和努力的意义,只有学会了感恩我们才会用宽容、信任和爱去与我们身边的人相处,才能真正找到我们人人都向往的真善美的世界。有一位美国教授在中国考察后曾得出这样的论断:“中国人活得太累,他 们的人生只有两个词组,成功

8、和拼搏。我很奇怪,他们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现在社会上所谓的成功,几乎只剩下金钱和权力两个意义,于是无数芸芸众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甚至舍弃了健康,亲情,友情和爱情。而我们真正的教育,恰是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去感受生命的历程,而非仅仅是达到一个目的或者说得到一个结果,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成功。针对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曾调侃地说:“生命的终点和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尺棺木,一剖黄土,而我们的学校和5家长却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你们就向着这个目标快跑吧!“贵州大学的 郑强 教授也就目前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的功利教育现象谈到:“育人就像

9、铸造一件精美的陶器,每一道工序错乱不得,现在我们只该负责建模的硬要去上色,只该负责上色的硬要去打蜡,只该负责打蜡的硬要去抛光,当这样的陶器送到最后一道工序制作者的手中已经坏掉了,再也改不回来了。”二位先生的 话虽略显刻薄,但却深刻地揭露出了我们现在盲目,功利而又浮躁的社会风气。当我们又回到企业和员工,过程与结果,聘用与价值这个话题上来的时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白,教育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规律,它更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所以作为学校聘用一位老师的时候,不应过多地看他有无某某证书,大学期间是否担任过干部职位,是否获得奖学金,是否能够用某些速成的或者强硬的方式帮助学生考到多少成绩,能为学校提

10、高多少升学率,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云云。所谓立德树人,我们也许更该通过某些细节的观察,考验他的德行操守和价值取向,其次再是对专业素养考核。我们应该判断这位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们带来的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德行操守、专业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某方面的特长兴趣爱好,体会到追寻真理的意义,学会坚持,从而找到一生的奋斗目标,而非仅仅为了升学成绩而忙忙6碌碌,将来进入社会为了在名利场中人云亦云,纵使博得金钱权贵也不过混沌一生。宏观而言,生命本就是一次旅行的历程,正像一条蜿蜒的长河,只有经历了无数的曲折,穿越了无数的山川丛林,阅遍了万里风光,最后才终能终成大道,回归无垠大海。借用一句老套的广告语,真正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姜汝祥先生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的观点虽然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如“只要结果” 等说却需慎思而行了。2013年12月23日附:张晓明 宜宾翠屏棠湖外语学校 校长 8103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