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及其《阅微草堂笔记》纪昀(纪晓岚,1724 一 1805 年),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省) 人,名门后裔,自幼喜读书他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世故之通达,24 岁便中进士,3l 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1764 年,他在清廷开始了辉煌的文官生涯由于乾隆帝赏识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他在本应被派往外省时,却奉旨留在了宫中但五年之后,他却受到了“卢见曾事件”的牵连卢为一高级官员,在盐税中大发横财,纪昀在他被揭发之前及时通报了他纪昀随后便被谪戌乌鲁木齐,位于图尔克斯坦(Turkestan),即今新疆境内利用这段被谪之日,纪购充实自我,广泛搜集各种材料,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写作所用,特别是在《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中三年后,他作为翰林院纂官回到北京,甚至成为卷佚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这项工作耗去他十三年的时光,在此期间,他还曾多次被晋升纪购一生名声赫赫,82 岁时辞世,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然而,除了奉旨所作之外,这个兴趣广泛,修养不凡的人一生都专注于创作颇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在这方面,其影响最深,且最持久的作品当属《阅微草堂笔记》(可逐字译为:在仔细观察着精妙秘密的草堂里,信手写来的笔记;或者:微妙感觉的草堂笔记。
言外之义是说作者感觉到或看穿了某些别人看不到的秘密) 《笔记》成文于 1789 到 1798 年间在书中,纪陶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的评论这部涉猎广泛的集子,包括了笔记、软事、评注和奇闻等全书是用文言“信笔写来”的,也就是说,是陆续且自然地写就的日后被集集,冠之以《阅微草堂笔记》一名;此名原为纪昀在北京虎坊桥附近居住时为其书斋所取但也有人指出,在乌鲁木齐的鉴湖附近,亦有一处同名书斋(阅微草堂)的遗址这部著作实际上包括了五个类似的集子,分别题为:—《滦阳消夏录》(滦阳实为清朝时在承德山间的一处临时行宫,朝廷在炎热的季节即迁置于此);—《滦阳续录》 ,为上卷的续集;—《槐西杂录》(槐西,即“在槐树西边” ,是一处公馆的名字,又称西苑,即“西边的公园” ,是纪陶在北京西郊,确切地说是在海淀圆明园居住的房子);—《如口是我闻》 ;—最后是《姑妄听之》 这五个集子自 1789 年后相继写就,起初是单独发行,均大获成功,以至于每一面世,便立刻被翻印成多种我们称之为海盗版的版本后来是纪陶的一个门人盛时彦将这五集认真地汇编成五卷本的一集,统称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
此项工作得到了纪陶的认可,据此,我们可视该版本为经校订过的原版《阅微草堂笔记》总计 24 卷,有将近 1200 则笔记;其中 1000 则左右带有叙事或轶事性质,其余的则主要是纯考据式的从题材看,400 余则故事或属于作者亲身经历,或属于其左右、亲戚、家人向其所叙之事另有几乎相同数目的故事,如他自己在《槐西杂志》 “序”中所述,是他在好友聚会时闻知的,在这种聚会中,每个人都力争讲述某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以吸引听众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纪昀逐年收集了多少笔记!在北京和乌鲁木齐( 百余则笔记是与这个西部边睡之地直接有关的,他滴居于此,但并未对世事漠不关心)时均如此这本文集当时与蒲松龄的故事集同样闻名,故而才有后来蔡元培所说:“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 、 《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 蔡元培盛赞后者形式的完美及内容的丰富从文笔上说,纪昀力求恢复汉、晋风格那种简约,甚至朴实无华,以此表明他对蒲松龄的矫饰,甚至娇柔造作的强烈反对从内容上说,此书所涉之广,令人惊讶,而作者能够接近诸多秘密文件这一事实在此无疑起了作用纪昀,这位对各种事情均感兴趣的人,选择和记录了奇闻轶事、各类杂闻,予以艺术而朴实的报道,并加上了自己的思考;对于一些表面上无法解释的现象,他常常投之以批评或嘲讽的目光,这些看法都是最具个人特色,且最有趣的。
下面选取六则,以飨读者一)《光明》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泊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皖人不能见 ,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二)输鬼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延坐书屋暮欲下榻其中夜不可居曹强居之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犹是发但稍乱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及归途再宿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又此败兴物耶此与稽中散事相类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大抵畏则心乱心乱则神涣神涣则鬼得乘之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诊度之气不能干故记中散是事者称神志湛然鬼惭而去三)失灵之卦宋按察蒙泉言。
某公在明为诛官尝扶乱问寿数仙判某年某月某日当死计期不远恒邑邑届期乃无总后入本朝至九列适同僚家扶乱前仙又降某公叩以所判无验某公俯仰沈思忽命驾去盖所判正甲申三月十九日也四)太监巧扮女妆老仆魏哲闻其父言有某生者距余家八九十里忘其姓名与妻先后卒越三四年其妄亦卒适其家佣工人夜行避雨宿东岳词廊下若梦非梦见某生荷校立庭前妻妄随焉有神衣冠类城隍磬折对岳神语曰某生污二人有罪活二命亦有功岳神弗然曰二人畏死忍耻尚可贷某生活二人正为欲污二人但宜科罪何云功罪相抵也某生及妻妄亦随出悸不敢语归告家人皆莫解有旧仆泣曰竟以此事被录乎此事惟吾父子知之缘受恩深重誓不敢言今已隔两朝始敢追述两主母皆实非妇人也前明天启中魏忠贤杀裕奴其位下宫女内监皆密捕送东厂有二内监一曰福来一曰双桂亡命逃匿缘与主人曾相识主人方商于京师夜投马主人引入密室吾穴隙私窥主人语二人曰君等声音状貌在男女之间与常人稍异一出必见获若改女装则物色不及然两无夫之妇寄宿人家形迹寸疑亦必败:二君身已净本无异妇人肯屈意为我妻妄则万无一失矣二人进退无计沈思良久遂为女办饰渐可受洱并市软骨药阴为缠足居然两好妇矣乃车载还家诡言在京所娶二人久在宫禁并白哲温雅无一毫男子状又其事迥出意想外。
竟无觉者但讶其不事女红为恃宠骄惰斗二人感主人再生恩故事定后亦甘心楷老然实巧言诱胁非哀其穷宜司命之见谴也鬼神不可欺哉五)被藏匿之药帖内阁学士永公讳宁婴疾颇委顿延医诊视未遽愈改延一医索前医所用药帖弗得公以为小婢误置他处责使搜索方倚枕想息恍愧有人跪灯下曰公勿售婢此药帖小人所藏小人即公为臬司时平反得生之囚也问藏药帖何意曰医家同类皆相忌务改前医之方以见所长公所服医不误特初试一剂力尚未至耳使后医见方必相反以立异则公殆矣所以小人阴窃之公方昏闷亦未思及其为鬼稍顷始悟悚然汗下乃称前方已失不复记忆请后医别疏方视所用药则仍前医方也因连进数剂病霍然如失公镇乌鲁木齐日亲为余言之此鬼可谓话识世情矣六)鬼魂告状乾隆庚午官库失玉器勘诸苑户苑户常明对簿时忽作童子声曰玉器非所窃人则真所杀我即所杀之魂也问官大骇移送刑部姚安公时为江苏司郎中与余公文仪等同鞫之我名二格家在海淀父曰李星望前岁上元常明引我观灯归夜深人寂常明戏调我五言归当诉诸父常明遂以衣带勒我死埋河岸下父疑常明匿我控诸巡城以事无左证议别缉真凶我魂恒逐常明行但相去四五尺即觉炽如烈焰后热稍减渐至二三尺又渐近之尺许昨乃都不觉热始得附之又言初讯时魂亦随之刑部乃广西司按所言月日。
果检得旧案云在河岸第几柳树旁掘之亦得呼其父使辨识以事虽幻杳而证验皆真五讯问时呼常明名则忽似梦醒作常明语呼二格名则忽似昏醉作二格语互辩数四又父子絮语家事一一分明狱无可疑乃以实状上闻命下之日本卖糕为活忽高唱卖糕一声久不闻此宛然生时声也问儿当何往曰吾亦不知自是再问常明不复作二格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