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06024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zz(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如何学会以最高效的方式休息 zz你会休息吗? 你根本不会休息 为什么你睡了 11 个小时仍然觉得疲累? 为什 么你花了好几万去岛国度假并没有增加生活的热情? 都说要去 KTV,去夜店,去游乐园就能忘掉不快,更带劲地开始新的一天,但是尽兴归来心里只剩空虚? 我们真的明白休息的含义吗?我们休息对了吗? 你理解的休息是什么?一个饱觉?一阵疯玩? 到 KTV 释放饭后的一串饱嗝?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恢复疲劳,放松神经,当你重新投入工作与学习的时候觉得又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 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看上去有多 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

2、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首先,来看看我们对休息有哪些误解: 脑力劳动者,补瞌睡对你没什么用 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 到: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我们的常识使得我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 。但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 要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适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 “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觉,可以把失 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活动。 但如果 你是坐办公室的,大

3、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除非你是熬夜加班,连正常睡眠时间都达不到)因为你 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把神经放松下来。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你周末两天不出门依旧无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后游泳半小时就神采奕奕。 不必停下来,只是换一下 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答案是不 停止活动,而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

4、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 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写了 5 个小时的企划案, 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们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阳晒屁股。还有一点,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

5、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 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 ”所以,这天你要是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 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的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最好的休息,是让你重燃生活的热情 我们的疲惫主 要来自对现有的一层不变的生活的厌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项目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 一天。 ”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可惜,我们缺乏对“休

6、息”的想象力。我们能想出来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们给你开了下面一些活动清单,基本思路是以“做”来解决“累” ,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当然,最适合你的方法还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实上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比坐过山车是更好的放松,那么就去吧,别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么。 也许你可以: 用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代替去 KTV 唱那些一成不变的口水歌 试着放弃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 点入睡,然后在 7 点起 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的早间剧场,你会发现这一天可以和过去的千万个周末都不相同。 不要再去你已经去过无数次的 度假村找乐子了。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把它走

7、完。你会发现这个你感到腻味的城市结果你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它的妙处。 旅行,而不是换个地方消 遣。去一个地方对那个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对自己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人生样貌。而不是坐了 5 小时飞机,只是换个地方打麻将,换个地方 游泳,换个地方打球. 从这个周末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艺,比如弹电子琴,打鼓.每周末练习 1 小时以上。 去社交。不要 以为它总是令人疲惫的。虽然和看书比起来,它稍有点令人紧张,但也能让你更兴奋,更有认同感。你必须每周有两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亲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让你 在朝九晚五的机械运行中不至失去活泼的天性。女性朋友们尤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会,这些时刻你不再是满脸写

8、着“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个裙裾飞扬的魅力焦点。 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神经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神经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给出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职业类似的。比 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从学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会不顾任何代价,去求得一个休息.休息十天、半个月,他们回来了.再看呀,是多么神奇的一种变化!他们简直是一个新生的人了.生机勃勃,精神饱满,怀着新的希望,新的计

9、划,新的生 命憧憬,他们己消除疲劳,获得了从新起航的动力-燃料。 花些时间休息,可以使你获得大量的精力、体力,使你取得从事任何工作,应付各种问题的力量,使你对于生命,能有一个愉快正确的认识,天下还能有别种时间的投 资对于你更加有利吗?当我听到有人说,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休息,我觉得这个人有些反常。或是他的能力不够应付他的业务,他的工作缺乏系统性;或是他不善于支配他的员工,以致自己离开时事业就无法运 行;或是他生性就太吝啬,没有部下或团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肯牺牲。当然,假如他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本人一离开岗位,一切事务就要无法运行的话, 他自然不能休息了.但是假如他是一个有组织协调能力的

10、人,假如他的工诈有系统、有计划,适度休息,这正是业务中的有利投资,因为休息回来,他的精力会更加 集中、精神会更加饱满.由此他的生命会延续的更长。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每一个人都应该抛弃只顾工作不顾休息的念头。那种生命不止,奋斗不休. 的观念是错误的.应立 刻从脑海中消除掉.否则,你还没有走完你应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长眠于地下了.到那时你的理想、前途、事业不就都成了泡影了吗?因此舍不得时间休息的人,绝 对不是一个聪明人. 从人性的立场上来说,休息一事,利大于敝.古语说得好:在患病的时候,任何人都是坏人.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体疲惫不堪、神精衰弱的时候,也会变得不通情理、脾气

11、暴噪.因此,当需要休息的候,你应该休息.不然的话,你的行为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目前不论你是学生还是从事各种职业的男女老少,都不能忽视自 然的警告,命令你适当延长你的休息时间,暂时停止你的学习或工作,否则你将受到自然规律的严厉处罚.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金钱有多少、还是平头百姓,在生 命面前是一律平等的。这是苍天赋于自然法官的权力.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 有一种感觉我们叫它无聊,这几天不经意间我就 在体验无聊。 成年累月忙碌的节奏造就了顽固、可 笑的生物节律,它总是让我无法享受休息时的些许宁静,闲暇时总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无所事事 ,甚至还以为知道了什么是空

12、虚? 前些天偶然看了一篇文章,破天荒知道了还有一种说法叫“享受 无聊” 。 传统的教育告诫我们“无聊”是一种消极 的情绪,一个奋发向上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情绪,甚至不应该留给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机会。 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于是我们活得好累,冠冕堂皇的说压力来自外界,但我觉得更多的压力是我们自 找,因为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没有学会给自己减压。 看看那些静静躺在海滩休假的人们,我们应该懂得无聊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或许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更难得。因为它需要你有好的心态、长远的眼光,要先接 受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你才会真正的享受它。它绝不是一种颓废,它是一种休整、一种积蓄,它会让我们戒除“只会

13、工作”的毒瘾。 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诉过我们: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可我们 由于功利的原因,早已将这一说法忘记。于是我们忙碌,我们努力,于是也就害怕无聊、害怕无事可做,甚至会因为闲暇而几乎惶惶不可终日。 工作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应 该是工作的主人,绝不是工作的奴隶。千万不要以为无聊是消极、是不敬业。 所 以忙碌的人们应该去学会享受生活、去习惯感受无聊,习惯这一种新奇的美妙的感受!悠哉乐哉! 关于种子法则(SEED) 切 记: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南昌大学医学院胡春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 近几年,知识分子 “过劳死”屡见报端,如,年仅 32 岁的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

14、;36 岁的清华大学讲师焦连伟;46 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高文焕;36 岁的浙江大学教授、博导何勇 等。由于严重的“过劳死”现象频繁出现,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有 58 岁。严峻的现实向许多中青年知识分子及管理层敲响了警钟。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不仅是 个人和家庭的损失,而且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大力实施人才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障人才安全与健康。 中青年知识分子由于事业、家庭的重担,对于自身的健康关注甚少。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工作 超负荷、心理压力大、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吸烟、嗜酒等以及睡眠障碍,悄悄地侵蚀着他们的健康。究其根源,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说这些知识分子不注意劳逸结合,且缺

15、乏对工作与休 息关系的辩证认识。他们似乎忘记了“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至理名言。其次,不重视定期检查。导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主要疾病是生活方式病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 病、肥胖等。这些病不仅发病率高,如高血压发病率已达 18.8%,个别地区甚至高达 25%;而且发病年龄提前,如冠心病已提前到 35 岁45 岁,至少较以前提前 10 年左右。这些疾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故人们称高血压为“悄悄的凶手” 。因此,不进行定期检查就会贻误治疗,直至悲剧出现。 三是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尽管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们的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亦不少,但遗憾的是对相关 讲座关注的大多数是老年群体

16、,中青年知识分子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中青年知识分子要避免“过劳死” ,就要切实认识到:1、认识工作与休息的辩证关系。要牢记“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的格言。2、坚持定期检查。研究表明,定期检查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对“预防是最好的治疗”的认识。管 理层亦应重视和督促他们进行定期检查。3、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健康讲座不仅应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还应进高校实验室。要让中青年知识分子接受健康教育,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使知识分子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而大大减少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致死致残率。 最近,我们提出了健康的“种子”法则,即最基本的健康要素包括睡眠(Sleep) 、情绪 (Emotion) 、运动(Exercise)和饮食(Diet) 。它们构成健康的“种子”法则(S-E-E-D 法则)。其内容包括:(1)睡眠法则:合 理睡眠,午间小憩;(2)情绪法则:情绪稳定,心态平和;(3)运动法则:有氧运动,动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