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05029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重点难点笔记(学校资料管用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重点要点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能动反映。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3.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4.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又称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它的两个条件: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目的有意识的。 )5.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一人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5-9 个组块)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

2、、注意的转移。6. 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其中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最多。7. 知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的反映。8. 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事物的特性) 或者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9. 错觉: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10. 感觉现象:感觉后象刺激停止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未停止,继续了一段很短的时间。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原理。 感觉适应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的感官是,人对刺激个感觉能力发生变化。厕所里呆久了就不觉得臭了。 感觉对比: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感觉发生变化。喝过苦的东西后

3、,再喝白开水都觉得是甜的。11. 知觉的基本特征:意义性、完整性、选择性、恒常性。12. 知觉的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如一个知觉现象出现时,我们总倾向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将其归于经验中的某一类事物。13. 知觉的完整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集中为一个整体。如人的画像,无论大小如何变,只要线条的比例不变,看上去总是像这个人的。14.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是,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如一个熟悉的身材高大的人,我们不会因为他离我们远而把他知觉为一个矮子。15. 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

4、知觉部分客体。16. 表象:大脑以形象的心理形式表现客观事物的过程。作为心理活动的结果,它就是在大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17. 想象:个体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18. 表象的特征:是以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19. 想象的特征:形象性和新颖性。20. 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粘合、夸张、人格化、典型化。21. 记忆: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认知、保持和再现的过程。22. 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23. 记忆的加工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组成。24. 感觉记忆:信息保存时间约为 0.25-2 秒,信息编码

5、以信息所具有的物理特性进行。有鲜明的形象性。一般认为其容量比短时记忆的要大。25. 短时记忆:信息保存时间 5 秒-2 分钟,信息编码以语言的听觉为主,也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容量有限约为 7+|-2 个组块(5-9个组块) 。26. 长时记忆: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保存时间很长。27. 德国 H。艾宾浩斯提出了记忆的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是遗忘先快后慢。28. 记忆保持的基本规律:干扰与遗忘的关系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干扰越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中等程度的相似性时,干扰最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高相似性或不相似性,干扰较小。 遗忘的进程的规律其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遗忘的大

6、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抽象的比形象的更易于遗忘。无意义的比有意义的更易于遗忘。长度越大,越易于遗忘。 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材料易于保持,反之则相反。 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复习达到完全背诵的 150%的时候对阻止遗忘最好。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更好。29. 思维: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30.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问题性。31. 思维的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以具体动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形象思维以头脑中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工具进

7、行的思维。32.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结论的思维。33.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34. 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35.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36.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原型启发会促进问题的解决。37. 思维品质的组成: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38. 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

8、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39.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相对的是盲目性、独断性) 、果断性(相对的是优柔寡断、鲁莽草率就) 、坚韧性(相对的是顽固、执拗、动摇) 、自制性(任性和怯懦) 。40. 情绪情感: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41. 情绪情感的种类:心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也叫“心情” ) 、激情(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2. 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将道德、宗教不容许的冲动、欲望抑制到无意识之中,自己不能意识其存在) 、投射(自

9、己的愿望、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而这些是超我不能容的) 、否认、退行(遇挫折、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较早年龄阶段,以幼稚、原始方法应付当前情景) 、认同作用(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升华(社会、超我不容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 、置换(情绪发泄到另一对象上) 、抵消(以象征性的活动抵消一个人的真实情感) 、反向形成、合理化。43. 气质: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44. 气质的理解:气质反映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点如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气质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典型特征。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具有天赋性,与生俱来的。45.

10、气质的心理特征:心理指标有六项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性与内倾性。46. 传统的气质类型:多血脂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外倾性,灵活,可塑(贾宝玉、猪八戒) 、胆汁质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外倾性,不灵活,不可塑(鲁智深) 、抑郁质不易受外界刺激影响,严重内倾性,刻板,情绪体验深刻(林黛玉) 、粘液质不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内倾性(沙僧) 。47. 性格: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48. 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反映。49. 性格侧重反映个体对现实的

11、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性格较易发生改变。相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性格,不同气质的人可以有基本相同的性格。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50.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51. 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格式塔心理学(魏太默、苛勒)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52.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观察法(客观观察法日常生活条件下进行

12、、自我观察法)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53.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54. 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的中间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55.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初创时期(19-20 世纪) 、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50 年代末) 、成熟与完善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到现在)56. 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学生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包括注意、记忆和思维方面的发展。57. 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

13、形成和发展起来。到中学时有意注意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58. 中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高于小学生,以此类推。59. 一到三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小学高年级的有意记忆水平开始超过无意记忆水平。中学生更强,且能够自己确定记忆任务。60. 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更有效。低年级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中学以后,学生的抽象记忆占优势地位,且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不再依赖具体事物的支撑。61.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学后,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能够认识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他们对立统一的关系。62.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表面性,初中阶段有明显的发展,高中阶段,抽象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

14、理论型过渡,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提高。63.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情感是由个别事物产生的,且比较外露。高年级时情感的社会性增强,逐渐向对社会、集体和同伴的情绪过渡。中学后,更高有了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友谊感等。64.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首先关注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65. 强化作用:斯金纳认为人行为的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故可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66. 积极强化指由于某种刺激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消极强化指由于某种刺激的排除加强了操作反应

15、概率作用。两者都增进了反应的概率。6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 岁) 、前运算(2-7 岁) 、具体运算(7-11 岁) 、形式运算(11-15 岁) 。68. 感知运动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认为外界一切有生命,人的感受相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抽象运算,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具体运算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逆,能逻辑推理。儿童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思维以命题的形式进行,能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逻辑运算,能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做一定概括,思维以接近成人。具备逆向性和可逆思维,且具备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16、。不再刻板恪守规则。常因规则、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69. 艾里克森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以精神分析原理为基础,强调心理社会的发展阶段) 。人的一生要经历八个心理社会性发展的阶段:信任与不信任(0-1 岁) 、自主对羞涩、怀疑(2-3 岁) 、主动对内疚(4-5 岁) 、勤奋对自卑(6-11 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 、亲密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中期) 、完善对厌恶绝望(老年期) 。70.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分为: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 、习俗阶段(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权威与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 、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71.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的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持久变化的过程。72. 布鲁姆的学习分类:认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