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90121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高三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 古典诗词鉴赏(意象、意境)二. 教学步骤:A. 考纲解读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B. 命题特点C. 知识梳理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意境:鉴赏诗歌一般思路:意象 意境 情感诗歌的基础 诗的画面 诗的内涵诗歌形象:(一)诗歌形象主要包括:1.人物形象:(1)诗中的“我”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确地抓住其人格内涵,指出其社会意义。 (2)作者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

2、瑜。2.自然景象或意象:意象: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 (二)意象的特殊内涵:1.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2. 菊花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古来许多诗人都借菊花来寄寓自己的精神品质,菊花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3.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4.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5. 莲 借以表达爱情。6. 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 杜鹃鸟 凄凉、哀伤的象征。8. 鹧鸪鸟 用心 爱心 专心

3、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 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10. 鸿雁 (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11. 化碧 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12. 尺素 作书信的代称。13. 青鸾 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14. 双鲤 书信的代称。15.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16.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1

4、7.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18.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19. 长亭 送别地的代名词。20. 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21.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 、 “阳关” 。22. 柳岸 送别的地方。 23. 鸿鹄 比喻有远大志向。24.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25. 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26.

5、落花 用心 爱心 专心(1)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2)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3)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27. 流水 (1)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2)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28.“捣衣”和“砧声” (1) “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2)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3)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29. 船 (1) “自由” 。(2) “漂泊”之感。30. 青山 (1)故乡的象征。(2)人事往来成代谢

6、,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同样, “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31.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32.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33.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34.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35. 莼羹鲈脍:借指思乡之情。36.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37.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38. 连理枝、比翼鸟: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39. 投笔:指弃文从武。40.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

7、“破(斩) 楼兰” 指建功立业。41. 请缨:喻杀敌报国。(三)意象传统内涵的不确定性:咏柳诗而言,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但有很多例子往往会打破我们的定式思维。比如:1. 有的属于描绘柳的婆娑轻扬,讴歌迷人的春天的咏物诗;2. 有的借飞舞的柳絮象征诗人自由无拘的性格:3. 有的将随风飘舞的柳絮比作随风转舵的政客小人;4. 有的以风中飞舞的“柳条” 象征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用心 爱心 专心(四)题目类型: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 )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

8、样的情怀?(五)分析方法1.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2. 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例: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 准确理解修饰词。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六)答题步骤:1. 什么形象?2. 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 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示例: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06 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 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 ,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诗歌意境:(一)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用心

10、爱心 专心术境界。即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二)意境题答题模式:1. 运用什么手法。2. 抓住什么意象。3. 营造什么意境(画面、氛围) 。4. 表达什么情感。(三)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如: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四)题型示例:凉州词(其一)张籍 (06 年天津卷)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 碛(q)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

11、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南柯子王炎 (06 年全国卷 2)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 分)晓上空泠峡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 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王罔运(18321916) ,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

12、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1.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用心 爱心 专心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

13、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三. 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1.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

14、旧在,几度夕阳红” ,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4 分)【试题答案】一. 1. 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2. 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 “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二. 1.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

15、、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用心 爱心 专心2.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 ,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三. 1. (1)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2)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3)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1)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2)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