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90114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练习编稿老师:李家声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5 题。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擢拜中书舍人,渐蒙亲顾。至是,文本所草诏诰,或众务繁凑,即命书僮六七人随口并写,须臾悉成,亦殆尽其妙。是时魏王泰宠冠诸主,盛修第宅,文本以为侈不可长,上疏盛陈节俭之义,言泰宜有抑损。太宗并嘉之,赐帛三百段。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

2、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文本既久在枢

3、揆,当途任事,赏锡稠叠,凡有购物出入,皆委季弟文昭,一无所问。文昭时任校书郎,多与时人游款,太宗闻而不悦。尝从容谓文本曰:“卿弟过多交结,恐累卿,朕净出之为外官,如何?”文本泣曰:“臣弟少孤,老母特所钟念,不欲信宿离于左右,若今外出,母必忧悴,倘无此弟,亦无老母也。”太宗悯其意而止。唯召见文昭,严加诫约,亦卒无愆过。1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庸才,久逾涯分 逾:超过。B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速:迅急。C非勋非旧,滥荷宠荣 荷:承受。D凡有财物出入,皆委季弟文昭 委:托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文本才名既著 B其见待如此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秦

4、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 D太宗闻而不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3下列句子括号中所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臾悉成,(诏诰之文)亦殆尽其妙。B平生故人,虽微贱(文本)必与之抗礼。C太宗乃止,仍令(文本)五日一参东宫。D严加诫约,(文本)亦卒无愆过。4下列句了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说明岑文本清正谦谨的一项是文本以为侈不可长,上疏盛陈节俭之义,言泰宜有抑损。居处卑陋,室无菌褥帷帐之饰。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臣请一心以事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思泽。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若今外出,母必忧悴。A B C D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

5、确的一项是A岑文本有多方面才能,任中书舍人,受皇帝信任,魏王李泰受皇帝宠爱而奢侈,岑文本直言进谏。B身为高官,岑文本平等待故人,生活节俭,孝母并善抚弟侄。唐太宗想让他兼任太子身边高官,他以才能有限而婉拒。C被任命为中书令后,岑文本认为责重位高而感忧惧,仅接受亲宾庆贺。有人劝其谋划产业,他认为自己无大功而致高位,多有畏惧而不敢谈产业。D唐太宗想把岑文昭调出朝廷任官以免牵累岑文本,岑文本因老母离不开弟弟而请求皇帝不这样做,皇帝同意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用他的雕刻刀给人类留下了一尊思想者的青铜雕像。他微微弓着身腰,用手背托着他的下颚,神态庄严肃穆地似在审

6、视着宇宙中的一切。我每每走到这尊雕塑之前,都会感受到心灵的沉重,生命的轻飘;从而向往着臻美的成熟,成熟者的肖像酷似十月里的向日葵,低垂着它沉甸甸结满果实的头颅。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和奇思。大概来源于我对生活观察后的感悟。我不知道读者是否认同我的感知,我觉得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如果自身不去主动追求生命之重,精神就会成为随水而去的无根浮萍。浮萍虽然在水中风光一时,但可悲的是不知何处是自身最后的归宿。其实人类自身,是可以在激流中寻觅自身之重的,生活中有无数的帆桨,供勇者搏击风浪。之所以有灵魂失重的人,不愿意在风浪中“弄潮”,不是生活中的懦夫,就是想躲避开生活风浪,自寻捷径以构筑黄金宝塔的人。其

7、中的捷径之,就是像野浮萍那样寄生于东流之水。在动物世界中,有一种名叫象虱的寄生虫,它是依附于大象皮毛中,随大象穿过热带密林而远行千里的。植物世界中,有一个名叫风流草的家族,它自身不会跳舞,但是一旦风起云涌,它则会闻风起舞。无论是象虱依附于大象,还是风流草在风中舞姿百媚,都不是靠自身力量生存,因而只能获得临时的美丽潇洒在思想者看来,这些来自瞬间的逍遥和辉煌,都是自卑、自轻的行径。我想,一个人在踏上人生之路之前,就该有思想者启迪我们的自尊、自重、自强、自励的坚毅精神准备。伟大的思想者鲁迅,我们可以翻翻他的著作,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他的肖像中都没有一丝生命失重的奴颜婢膝;有的倒是一身铮铮硬骨和“横

8、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献身精神。我所以在前文中提及“象虱”和“风流草”,并非“无的放矢”的孟浪之言。当今的年轻人中,扮演这种角色或准备进入这样角色的,也绝非子虚乌有。在报纸刊物上,读者屡见红颜少女(有些还是大学生。有着相当好的专业),自轻自贱地去当“三陪”,去傍大款而甘做“金屋藏娇”中的临时宠物;本来她们是可以演绎出一幕青春年华中流光溢彩的壮丽戏剧来的,可是她们青春大幕的拉开,其内涵就是人生最后的谢幕。她们与“象虱”与“风流草”的价值无异,只是造物主空给她们一具人的形骸罢了。细细品味起来,其心其志的早衰,何其悲哉!凡此种种,思想者似乎可以当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们自审内心的霉斑

9、;它又可以成为衡量我们灵与肉的一把标尺,时刻丈量出我们自身的失重。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失重必轻,轻必倾斜;倾斜必倒,倒即灵与肉的死亡。当然,在时代中甘当寄生草者,在形体上并没有消失,她们可能浓妆艳抹,香气袭人,看上去亭亭玉立。但这只是其形体的外壳,其内在的灵肉早已糜烂,就像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一具具活尸,还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着行尸走肉的戏剧而已。这就是思想者留给我们特别是留给年轻人极其珍贵的精神启迪。(人民日报2005 年 1 月 11 日)1联系文意,说出第 2 段中“生命之重”的含义。(4 分)答:_2第 2 段中有“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和奇思,大概来源于我对生活观察后的感悟”,联系

10、文意看,作者有哪些“感悟”呢?(请分条回答)(5 分)答:_3第 3 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请结合具体内容回答。(请分条回答)(5 分)答: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作为罗丹创作的青铜雕像的“思想者”形象,作者寄托了“他”审视着社会人生而诸多现象的问题,以自己的深刻思想,思索着其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等这样的含意。B那些灵魂失重的人,不愿在风浪中“弄潮”,想躲避生活风浪而不费力地构筑“黄金宝塔”,这种“捷径”是根本没有的。C当今与“象虱”“风流草”的价值无异的年轻人,拉开了青春的大幕后,却不想演绎出一幕幕青春年华中流光溢彩的壮丽戏剧,就作

11、了人生最后的谢幕,这是很可悲的。D尾段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来说,失重必轻,轻必倾斜;倾斜必倒,倒即是灵与肉的死亡”,这句话揭示了人类自身失重必将带来严重后果的一般规律。E文中思想者雕像、浮萍、象虱、风流草都是具体可感的,把对它们的描述和深刻有力、富含激情的议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既生动形象又犀利透彻的特色。附参考答案及简析一、1B(速,招致) 2C(A 项两个“既”都是副词“已经”。B 项两个“见”都是助词“被”。C 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连词“来”。D 项两个“而”都是表承接的连词,不译) 3D(应是“文昭”) 4C(其中第句是间接说明,第句是孝母,有句的项不选) 5C(“

12、仅接受亲宾庆贺”,其仅接受慰问,不接受任何人庆贺。“吊”是“慰问”之义)二、1生命应有的尊严、价值和意义等。 2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如果自身不去主动追求生命之重,精神就会成为随水而去的无根浮萍。一个人在踏上人生之路前,该有启迪我们自尊、自重、自强自励的坚毅精神准备。3用象虱、风流草的行为比喻不靠自身力量生存的自卑自轻的行径。用对比手法,写象虱、风流草的行为与鲁迅的生命尊严和价值及自强自励的精神构成对比,表现了对前者的蔑视和对后者的赞美。4B(“捷径”是像浮萍、象虱、风流草那样生活)C(“大幕的拉开就是人生最后的谢幕”,即青年时我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作文推荐金色的梦想高三(11)李雅文童年时,

13、在自己最爱的画册小王子上读到过这样一段描写:小王子去一颗转速很快的星球上旅行,在这里,一天可以看到几百次的日出日落。每次心情不好时,他就到这个星球上去,坐着看一会儿太阳。当时的自己,不懂这个故事,却被这个浪漫的想法深深打动,并由此爱上了天边金灿灿的太阳。小时候心中的太阳,是一个带着晒过的衣服的甜香味儿的梦想。我喜欢让自己整洁的小屋给太阳照得亮堂堂,也喜欢看万物在太阳的照耀下用力生长。那时的我深深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生命中也会遇见一个像太阳般热烈的梦想,指引我的去路方向。日子在阳光下一天一天晒过去,我却慢慢丢失了这个梦想。我开始害怕太阳。我怕日出,因为它昭示着一个沉得挑不起的责任;我怕日落,因

14、为它又带走了一段本可寄于希望的光阴。没有太阳,我一个人失落地踽踽前行着,继续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高三生活。茫然中,我试图寻找童年时那个快乐的梦想。可那个金黄色的太阳被我遗落在哪个山头,哪座星球,我并不能记得。直到那天,无意中我走进一家初中时常光顾的花店。我挑中一捧深紫色的睡莲,暗香浮动,我却觉得少了些什么。低头一瞥,一桶橙黄色的太阳花正对我仰头微笑。“买几枝太阳花吧。”店里的阿姨向我热情推荐。“开得真好!”我点头附和。“小姑娘,你笑起来也会跟它一样!”不知是为这个温暖的花名感动,还是被花店阿姨热情的话所感染,抱着花儿从店里出来时,我只觉得有一束通透的阳光直打在我心上,带着久违的力量,美好向上。那些花儿被我放进透明的玻璃瓶中,放在我初中时的一张照片下面。那是中考过后的暑假,我和妈妈去北戴河玩,我站在海边伸出手掌,掌心上托着喷薄而出的太阳。我想,那个太阳,我已经找到了。我想人生中或许总难免走失了心中的太阳。但我们可以像小王子一样,每天都为自己升几百次的太阳。然后便总可以在其中的一次中,找到那个最美的金色梦想。评语 这是一篇以“看日出”的材料而写的作文。由日出金色的阳光联想到金色的梦想,从而写出了自己的曾经和心志的变化。立意构思皆佳,值得借鉴学习。(指导教师:李家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