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90113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36(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36 共 4 页第 1 页 柳长严编审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36(教师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 心广体胖(pn) 处方(ch) 给予帮助(j)B、燕山(yn) 戎马倥偬 (zng) 落枕(lo) 分外高兴(fn)C、干系(gn) 呼天抢地(qing) 饮马(yn) 供不应求(yng)D、泡桐(po) 济济一堂(j) 空余(kng) 作者附识(sh)A(B 项分 fn 外高兴,C 呼天抢 qing 地,D 作者附识 zh。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处”;三要注意通过书

2、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胖”只有“心广体胖”中读 pn,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研

3、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 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D(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出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

4、北调,备四方之乐。”句中意思说电视剧加入太多现代元素,可用“洋腔怪调”。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出自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出自宋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出自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

5、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36 共 4 页第 2 页 柳长严编审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 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

6、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 80 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B(A、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公司”后;C、成分残缺,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D、不合逻辑,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

7、用正确的一句是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B(A“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 C“两岸携手、共渡难关”之间用逗号,这是两个短

8、句子。D“互利双赢”后的“、”号应改为“,”)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答:“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

9、廷迟迟没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36 共 4 页第 3 页 柳长严编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思路分析】第一问:“炼字”,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赏析】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

10、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

11、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

12、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

13、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36 共 4 页第 4 页 柳长严编审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7、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4 分)层层的

14、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答:_【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解析】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思路分析】注意题干要求;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 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

15、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以红楼梦为主语: 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案】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9、翻译下面文言语段。(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若亡郑有利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怎敢再拿这件事来麻烦你呢。(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文: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去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