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9426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石内容提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的作用人尽皆知,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人均年读书只有 4.5 本的尴尬现实。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用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而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的,他们需要量的积累。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忠实的践行着新课程的理念。经过不断的探索,我知道了不断拓展学生的 阅读是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基石。关键词:阅读 学生 教师 语文素养 基石阅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基石。阅读,

2、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明确的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规定:具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了解、鉴赏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这 400 万字只是个保底的最低要求。据统计,小学六年 12 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 30 篇,每篇平均 800 字左右。学生如果只读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这样一个阅读习惯和能力养成的黄金时期,孩子的阅读只有不到 30 万字。30 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或四分之一部三国

3、演义 。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孩子们又能获得多深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修养呢?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离不开阅读的,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的。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忠实的践行着新课程的理念。经过不断的探索,我知道了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是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基石。一、落雪无痕的好书阅读阅读的作用人尽皆知,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人均年读书只有 4.5 本的尴尬现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 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2能。 ”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做题决定一时胜负,

4、阅读决定一生胜负。阅读,不仅仅是对文本意义的探寻,也是对读者心灵的“触动”。这种“触动”,可以如微风拂面,可以如浪卷波涛,也可以如巨雷灌顶。为此,我特地上网为孩子们选书,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都堪称一流,是孩子们能读一辈子、受益一辈子的好书。在童话中丑小鸭变成了小天鹅,在童话中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是莫大的快乐。学生如果能够真正进入自由的阅读状态,就会触发对文本的诸多感受,会有惊喜的发现,甚至触动自己的心灵。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内而外的会心的“微笑” 。而这,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屏弃过于功利的做法,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进入阅读状态,只

5、会让学生寻出一个答案,而不能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 、获得意外的阅读惊喜。肖易是班里出名的“调皮大王” ,反叛的个性使他跟所有的同学都不能友好相处,稍不顺心就大打出手。班上的孩子根本就不敢惹他,受了欺负还只能忍气吞声,另人头痛。一次,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比糖果甜蜜这本书,书中把与人相处和做人的道理融入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很吸引孩子。我专门打电话请表妹在重庆买了带回来。这本书一拿到班上就很吸引孩子。看到别人读得津津有味,他也眼馋。终于鼓足勇气,扭扭捏捏地站到我面前时,我破例让他先借去看。当他的心慢慢沉浸在书里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阅读使这个让人头疼的“

6、调皮大王”变了一个人,快乐的笑容代替了往日冷漠的冲动。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好书真的是“自我教育”的老师,是通往心灵的小路。二、曲径探幽的课外阅读课堂教学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也不为过!”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们叮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需要在理论的天空中打雷,更需要在实践的田野里落雨。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决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别说看课外书了。虽然我一

7、再强调阅读的好处,可依然是照着做的少,不做的比应付的还多。面对这样的家长,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心里“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忽然想起:成功的人在不停地想办法,不成功的人在不停地找理由。于是,我在家长会上表明:态度决定一切。家长们没时间陪孩子看书,就给孩子买一本课外书随身携带。于是,从二年级开始,我把中午 12:501:20 定为“午间阅读”时间,亲自陪着孩子们一起读书。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我还采取了范读、回读、引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方法,帮助孩子在“素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我的带动下,孩子们也逐渐有了读书的意识。二年级时,我们背了弟子规 ,看了小王子

8、 窗边的小豆豆 ;三年级时背了三字经,读了爱的教育及童年 ,并要求在家读中外童话。四年级上册,我已经为孩子们选好了增广贤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 鲁滨逊漂流记等。因为书,我们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因为书,我们可以与古人对话,与未来握手。油然间,我的心里充溢着一股温暖的情绪在小城一间普通的教室里,我和我可爱的孩子们这看似不起眼的举止,让我仿佛觉得一轮蓬勃的朝阳正从身边冉冉升起!三、怡然自得的老师阅读“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学生具有与老师同样的机会获取知识信

9、息,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老师如同学生一样,成为终身学习者,否则,就会落后于学生。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读文学作品,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如果不读儿童文学作品,就难以和儿童的语文学习产生沟通。学生能不能真正阅读的关键是语文老师。 “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4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我的读书爱好源自于我的家庭。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闲暇之余,一家人除了唱、跳外,爸爸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本书。在家人的影响下,我和弟弟从此与书结缘。上学了,每天做完家庭作业,余下的时间就成了我们读书的最好时间。春天的晚上,天上繁星闪烁,月光如水,温柔地包裹着我们

10、,空气中弥漫着桃花、李花、油菜花的香气,爸爸会把电灯牵到院子里,在那似梦似幻的氛围中,我们一人一本书,看得好不自在。如今,读书已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而那星的光辉,似梦似幻的感觉,也仿佛永远在身边。现在进入中年,很多小时候背诵的诗词、课文,还能脱口而出。在让我充分认识到“诵读童子功”厉害的同时,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是啊!教学的时间越长,读的书越多,却越让我感到“学浅难为师” ,反而比以前更抓紧时间看书了。这也算是良性循环吧。书籍和柴米油盐一样,是生活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精神生活的基本条

11、件。就像汽车是我们双足的延伸一样,书是我们目力、听力的延伸,大脑的延伸,心灵的延伸“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对许多文本内容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象性的,但这些理解却往往是充满灵性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阅读的过程才是最精彩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会读书的同时,形成积累。对于孩子们不知道的知识,我并不给他们结论,在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驰骋的基础上,到课外去查阅,在注重文本情趣的同时,更注重文本想象空间的价值。所以,无论是落雪无痕的好书阅读,还是曲径探幽的课外阅读,都旨在培养兴趣,激活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因为:5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基石。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主要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给教 师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