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4774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册第6课教材分析讲稿(韩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1小学音乐教材介绍第十一册第 6 课快乐的边寨府学朝阳分校 韩莹一、 单元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标题为“快乐的边寨” ,四首音乐作品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方式(调式、旋律、音色、衬词、节奏等音乐要素)塑造音乐形象。主要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活动体验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感受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音乐形象,抒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涉及了:A表现领域的演唱歌曲阿西里西B感受与欣赏领域的聆听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 瑶族舞曲 、 五月蝉虫唱得好(三)学科德育与习惯培养1学科德育本单元通过对四部音乐作品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各个民族地域都有

2、其风格特色的音乐的思想,理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通过本单元教学激发学生了解、喜爱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愿望。2习惯培养 (1)常规音乐习惯培养:关注度的培养:注意力(聆听音乐要安静) ;表现的习惯:正确的演唱、演奏姿势;发声方法;评价交流的习惯:监听能力;运用音乐专业术语评价。(2)特色音乐习惯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状态、捕捉信息、活动与音响相结合;演唱歌曲的习惯:演唱的状态、歌曲情感的表达。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2(四)课时分配方案一:第一课时:阿西里西的演唱、识谱、表演以及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 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与欣赏。第二课时:瑶族舞曲的感受与鉴赏以及瑶族舞曲的器乐演

3、奏。课时分配思考:1 第一课时几首作品都是地方民歌。在学习完演唱歌曲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2 第二课时作品的篇幅比较大,而且整个单元只有这首作品是器乐曲,所以安排在一课时完成。方案二:第一课时:阿西里西的演唱、识谱、表演。第二课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 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与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第三课时:瑶族舞曲的感受与鉴赏以及瑶族舞曲的器乐演奏。课时分配思考:1 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细致聆听。2 详略结合进行学习。二、课时分析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阿西里西的演唱、识读乐谱、表演及乐器演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 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感受与欣赏、音

4、乐与相关文化。2教学内容分析(1)全册相关作品梳理:1-12 册中国民族歌曲作品梳理教材出处 相关音乐作品一册 小宝宝睡着了江西童谣躲猫猫贵州苗族儿歌 水牛儿北京童谣大花巴掌北京儿歌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3二册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藏族童谣彝家娃娃真幸福彝族民歌乃哟乃土家族其多列云南哈尼族 三册 胡同里的北京娃 “京味儿”民谣童谣北京童谣四册 牧童江苏民歌五册 我是小星星东北民歌六册 金孔雀轻轻跳西南少数民族嘎妞妞河北民间音乐风格七册 巴塘连北京四川巴塘藏族民歌我是草原小骑手蒙古族 妈妈之歌云南纳西族民歌八册 牧歌 蒙古族民歌九册十册 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翁嘿呀吉林延边朝鲜族民歌连连夯甘肃民

5、歌哈腰挂东北民歌十一册 茉莉花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五月蝉歌唱得好侗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萨尼民歌阿西里西彝族民歌十二册 妈妈格桑啦藏族风格采茶舞曲 拥军花鼓陕北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小放牛河北民歌阿诗玛彝族民歌(2)核心内容分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4歌曲阿西里西是第十一册第 6 课“欢乐的边寨”中的唱歌教学内容,原为一首彝族民歌,曾被改编为合唱。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是合唱的节选,结尾部分做了一些改动。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是朋友”的意思。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是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为汉语歌词。阿西里西为五声宫调式歌曲, 拍,快板速度,是由三个乐句和后缀尾声构成的单乐段体

6、的歌曲不。歌曲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上,级进与跳进的交替使用,从而形成了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其中,开头的“”与后在缀尾声中的“ ”不仅前后呼应、保持统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因此它除了旋律的基本相同外,节奏上和力度上都略有差异。前者显得轻巧、跳动,后者则显得兴奋、昂扬、热情。此外,歌中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现歌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失去了这首歌的力度层次,这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3) 知识点分析大歌 :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大歌由集体吟唱,是一种多声部自然声的演唱方式。其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5主要流行地

7、域是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三江等侗族聚居地。大歌的歌队由少则三人多则十数人组成,要求在演艺方面训练有素。演唱往往在侗寨鼓楼中进行。大歌的种类很多,有叙事大歌 、抒情大歌、 说理大歌以及专门展现音调的声音大歌 等等。 门龙之歌 、 娘美之歌 (即珠郎与娘美 ) 、 肇兴歌 、 父母歌 、 三月歌等,是侗族大歌的代表作。民族乐器:笛老挪- 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族称土洞箫。流行于云南省文山 壮族 苗族 自治州文山县彝族 支系仆人聚居地区。构造-通体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烧而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芦形(图),与汉族地区古老的埙相似, 其构造和发音原理与埙相同。通高约 8 厘米,梨形最大处直径约 6 厘

8、米,内膛中空,壁厚约 0.3 厘米,上端突起的部分为吹孔,外径 1.3 厘米,内径 0.7 厘米,梨形腔体上设有 三个按音孔,正面下方左右各一孔,背面一孔。演奏技巧-演奏时,双手托持土洞箫,口对吹孔边棱送气,手指开闭音孔而发音。三孔全闭发 a 音,开 左右任何一孔均发上方小三度的 c1 音,开两孔发 d1 音,三孔全开发 e1 音。故当地流行的笛老挪曲调均由 a、c1、d1、e1 四音组成。发音低沉,音色优美柔和,经焙烧的陶 制笛老挪,音量较泥制者为大,音色也较明亮。可用于独奏。吹奏者均为彝家小伙子,常于 夜间吹奏,声音如泣如诉,传播甚远。传统乐曲有催春曲等。笛老挪是季节性较强的乐器,根据彝家

9、风俗和农事活动的忙闲而吹奏。一般从每年农历正月 初二、初三开始吹奏,表示一年之始、新春来临。届时,云南已进入农耕季节。待到春播之 际,村寨内外或山野田间,笛老挪乐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悠扬的山歌声,这是彝族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6仆人播种 幸福、祈望丰收的最为欢乐的日子。到了农历八月秋收大忙季节,笛老挪的声音就渐渐沉寂了。大巴拉-又称喇叭、先锋、招军、尖子号。是维吾尔、彝、壮、苗、瑶、傣、汉等族吹奏乐器。维吾尔语称卡奈依,彝语称大巴拉,瑶语称当嘹,傣语称抱阿、哈亚。古代称大角、长鸣,用兽角、木、革、竹、金属等材料制作。流行于云南楚雄、大姚、施甸和四川西昌、会理一带。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

10、馆里,收藏着一支阿都土司家的长号,全长 171 厘米,上节 52.3 厘米、中节 60 .5 厘米、下节 59 厘米。吹嘴直径 4.8厘米、孔径 3 厘米。长号是彝族节日喜庆和婚 丧嫁娶等场合中必用的乐器,在传统节日里,要同时奏响几十支长号,音响惊天动地,场面 分外壮观。月琴-彝族月琴,又称弦子。弹弦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四川省凉山、贵州省威宁等地。二百年前已在彝族地区流行。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文昌宫桥墩壁画彝族踏歌图中,绘有弹月琴的舞者。该画绘于十七世纪(中国音乐史图鉴V 33)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区的月琴, 外形- 音箱圆形的称库竹、棱形的称八角琴。琴颈较短

11、。音箱稍大,有圆形、六方形、八方形等多种。张二、三、四弦不等。八角琴全长 65 厘米。结构- 二弦月琴,形制古老,琴颈短,音箱大,设五至十一品。曾以马尾为弦,粗细各一,右手食指、中指弹拨。音色柔和纤细。定弦 d1、a1;e1 、a1;g1、d2。四弦月琴,两弦一组定弦 d1、a1 ,每弦定一音为 a、d1、g1、c2。三弦月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由二弦月琴发展而成,流行于四川凉山的越西、甘洛、昭觉、雷波和贵州威宁等地。全长 65 厘米。音箱边框冬瓜木制、面板楸木制。 演奏技巧-演奏时,琴置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竹片或牛角片弹弦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弹、拨、挑、扫并用,并有双音、和弦、颤音、倚音

12、、滑音等技法。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民间歌舞和彝剧伴奏。传统曲目有甘洛调 、 数西调等。3 教学目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7(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1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拓展音乐视野。 2从丰富多彩的音乐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聆听、模仿的方式学习演唱歌曲,用优美抒情的情绪和略带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阿西里西 ,以表达彝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阿西里西是一首彝族民歌。民族音乐风格的歌曲。2. 初步了解彝族乐器笛老挪、大巴拉、月琴。3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

13、知识,懂得歌曲中的衬词的作用。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阿西里西的准确有表情的演唱(2)教学难点关注力度、唱法有表情的演唱5 教学建议(1) 教学流程与意图(2) 器乐应用与实施A在唱会歌曲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不同乐句进行演奏。B加上力度记号进行演奏。C全班合奏完整演奏,在以唱的形式进行歌曲表现。(3) 课件应用与设计阿西里西的歌篇、音响、图片、音乐知识(4) 评估与检测设计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8A.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力度的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B.能够变化力度的方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本课时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有:彝族民歌、彝族乐器大歌混声合唱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瑶族

14、舞曲的感受与欣赏、主题旋律的背唱、乐器演奏。2教学内容分析:(1)全册相关作品梳理:1-12 册管弦乐作品梳理1-12 册管弦乐作品梳理教材出处 相关音乐作品一册 火车波尔卡 1 首二册 跳圆舞曲的小猫 、 铁匠波尔卡 小狗圆舞曲 狮王进行曲 大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95三册 在钟表店里 、 玩具兵进行曲 、 2 首四册 鸟店 、 晚会 、 糖果仙人舞曲 、 霍拉舞曲 、 4 首五册 四小天鹅舞曲 、 爱的祝福 、 龟兔赛跑 、 雪橇 、 3 首六册七册 轻骑兵序曲 、 陀螺 2 首八册 春之声圆舞曲 、 水上音乐 、 船歌 3 首九册 打字机 、 暴风雨 、 可爱的家 水星飞行使

15、者 乘雪橇 5 首十册 晨景 、 海峡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十一册 北京喜讯到边寨 、 瑶族舞曲 、十二册 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火把节 、 阿诗玛 、 行星组曲(2)核心内容分析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具体分析见教参 66 页)(5) 知识点分析瑶族音乐特点瑶族是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无论悲欢离合、劳作休闲、谈情说爱、讥讽规劝告、反抗压迫等,都离不开唱歌,男女老少都会唱,时时处处皆有歌,唱歌几乎成为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人民以歌传情、以歌娱神、授经、育人,使瑶族歌谣得以超越单纯的娱神或娱神功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这是其他文化载体难以坐到的。 瑶族人民不仅节日聚会时唱歌,平时在家修仙时唱歌,劳动时也唱歌;欢乐时唱歌,悲伤时也唱歌;结婚时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