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2792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网校 - 1 -湖北省武汉二中 2011-201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1 年 11 月 2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150 分注意:所有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 ,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

2、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茶道追求“和” ,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 ,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 ,放置在地上从“土” ,炉中烧木炭从“木” ,木炭燃烧从“火” ,风炉上煮茶汤从“水”

3、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

4、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

5、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1下列不能作为为“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A.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D. “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学而思网校 - 2 -2以下理解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 “静” “怡” “真”四字真谛的境界。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 ,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 ,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 ,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 “武夷山茶痴 ”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

7、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 “静” “怡” “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 ,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D.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 ,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二、古代诗

8、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陶安,少敏悟,博涉经史,避乱家居。太祖 取太平 ,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

9、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节选自明史列传

10、第二十四)注释:太祖:朱元璋。太平:古地名,今安徽当涂。学而思网校 - 3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 耆儒:博学的儒家。B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拨乱:治理乱世。C何向不克 不克:攻不下。D论前代兴亡本末 本末:原委。5朱元璋称陶安“谋略无双” 。下列句子,全都说明陶安有谋略有才能的一组是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宽租省徭,民以乐业。丧乱之源,由于骄侈。道不明,邪说害之也。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安虽避乱家居,却

11、并非不谙世事。他看出朱元璋与众不同,认为他拨乱救民,顺应民意,必能平定天下。B.陶安不赞成朱元璋急于攻取金陵,因为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占据如此优美的地方面对四方的进攻,很难不被攻克。C.陶安为人恭谨谦逊,既有知人之德,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刘基、宋濂等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所以深得朱元璋的赞赏。D.陶安认为,骄纵与奢侈是导致国家丧乱的根源,异端邪说会妨害正道的树立。他的见解得到了朱元璋充分的肯定。7.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5 分)译文:_(2)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5 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8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分)答: 9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 (6 分)答: 学而思网校 - 4 -(三)名言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3)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4) 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

13、,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其中他父母的形象在密考伯夫妇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 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 11 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 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我想起有

14、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 10 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