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1645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依靠文本,认认真真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字、品词、品句、品段、品篇即“五品”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信息的联宜互递,提升学生的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的高度形成,去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的统一。下面,我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地通过品字、品词、品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说说具体看法:一、品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舞学生探索的精神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优美

2、,一个字字就是一支声情并茂的歌。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就有“鸟宿池边柳,僧敲月下门”的佳句。其中这个“敲”字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诗人的贾岛的“推敲”一直被后人所传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里的“绿”字诗人也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老师可以通过这些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学会品字,品课文中那些重点的、起关键作用的字,使之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和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品字可以根据词典理解,也可以放到句子中去体会,学生通过读或比较,慢慢地就学会了斟酌。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的设计来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如放弃射门这篇课文的“福勒带球突破,行去流水般( )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

3、区” 。老师就了了“晃” “闪” “躲”这三个字让学生去选择,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并且渐渐地养成习惯,不断地在积极探索。二、品词,提高学生用语的精确性选入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为名人名篇,作者会精心雕琢文章中的遣词用语。有时一个看似平常的字却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情感,用的巧妙。老师在学生熟读基础上应以词为眼,引领学生品词而引发感悟,鼓励学生紧紧地扣住重点词用自己各具特色的情感、智慧走进文本去琢磨、去体验,去品味、去创造。在感悟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智慧,提高语文能力。(一)品富含感情的词。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篇课文里,董存瑞在请求炸暗堡前“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目光” , “迸射”这一词可以换为

4、“放射” “射出”等词,但换了以后好不好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我先让学生好好地读读这一句,再查好字典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课文当时的情景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由于在课前我已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经过讨论、汇报过后,学生了解到了这一词所能反映出的感情。理解了“迸射”这一词比“放射”这一词再加有力,写出了董存瑞对敌人的仇恨和爱国之心,也显示出了他爱憎分明、坚毅的性格。(二)品生动精妙的词。在课文中,有很多的词语都用得恰当、精妙,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是那样地传神。好好地品这一些词,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准确性和感悟力。例如在上美丽

5、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师:课文里讲到“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为什么说“抽出”新的枝条?生:“抽出”新的枝条,也可以说“长出”新的枝条。师:他说“抽出”也可以用“长出” 。你们的意见呢?生:我觉得不对, “抽出”就是慢慢地往外长,好像有人往外把它抽出来似的。师:“抽出”新的枝条,毅是从旧的树干上慢慢长出又细又嫩的枝条,因为是条,所以好像.生齐:抽出来的一样。师:所以这个“抽”字用得非常生动,用得好。说长出新的枝条就不如它表达生动了。“抽出”这一类词在字典上不容易找到适合课文上下文的确切的解释,但却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树木发芽这一现象。这一类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日所见,上下文的句子来理解词义,不仅

6、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解释词义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用词的能力。(三)品含义深刻的词。阅读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文字浅显,但寓意深刻的句子,在阅读时要联系全文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把隐含在句子中的比喻意或象征意或思想感情体会出来。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啊,闰土的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这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如果不加以分析, “高墙” “四角的天空”只理解为本义的话,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作者的意图。这两个词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想一想。当时“我”生活在旧社会里,又身在有钱人家,大人们是一心指望“我”和“我

7、往常的朋友”将来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因而整日让“我们”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我”和“我往常的朋友”都“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所以“高墙”暗指旧的社会制度。 “四角的天空”是说“我”和“我往常的朋友”视野狭小,生活阅历和经验贫乏。 三、品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在学习、阅读一篇文章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读懂、读通,要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份,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由此可见理解句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先决条件,把重点词句理解好了,文章的内涵才能显现出来。在解读重点句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在分析句子意思

8、的时候潜移默化地促成学生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辨析、学会比较、学会展开联想。一篇好文,不外乎情真意切、描写生动。一句句感情真挚的句子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鲜活感人,有些句子必须得好好地读,好好地理解才能品出它的韵味。例如名师王菘舟在慈母情深这一文的教学中,抓住了“几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一句作为重点进行一咏三叹。初看这一句话平淡无奇,但教者独具匠心地把它和“我大声地说出母亲的名字” “母亲大声地问”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这些句子相联系起来再进行朗读时,情,学生悟出来了;感,学生体会到了。原来母亲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原来母亲是这样的辛苦,生活如此艰难但她仍“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将钱塞在我手心里”支持我买书。理解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后以后学生怎么能不对“慈母情深”的课题有所感悟呢? 赵景瑞在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中说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 ”教材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阅读教法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准确地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就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