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1638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山市三乡镇初级中学 汤广建2006年 03月 02日一、心理健康的基本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对于学校而言,更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即将定型又尚未定型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和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他们具有较强的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自己,了解自己。但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巨变的时期,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变得懦弱、自卑、冷漠,甚至产生严

2、重的的心理障碍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师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语文课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教书育人,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文育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在心。”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道出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心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那么,语文课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语文课中的心理健康教

3、育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一方面增长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性的课堂环境中,享受美的熏陶,得到艺术的享受,进而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而古文当中,就不乏其中的佳作。如杜甫脍炙人口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提炼,让学生懂得作者在饥寒交迫之际,还能推己及人,想到普天之下还有千千万万像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的贫苦大众,其崇高而真挚的感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能做到这样呢?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因为他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这样的例子在古文当中,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中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 科学引

5、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当前,中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如在教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时,我抓住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中考将至,而产生畏惧、退缩心理的时机,向学生们讲解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逆境才能成材”的道理,并让他们将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伴随他们迎接中考的挑战。有的学生在课外练笔

6、中写道“现在每当我默念着那句名言,心中总感觉到有无穷的动力,而不再是充满害怕和畏惧了,我要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意志,成功地踏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可见,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有助于他们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名著,如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朱彦夫的极限人生等,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三) 审时度势,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由于是家中的独生子女

7、,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久而久之,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依赖、霸道、骄横的心理。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困难面前往往束手无策,出到社会则根本无法立足。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娇生惯养问题的严重性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意选择了虎皮鹦鹉之死这篇文章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虎皮鹦鹉最终死于林子里,是由于它长期被豢养于笼子中,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娇生惯养的孩子最终也会如虎皮鹦鹉一般,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后果。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生存的本领,以务实、勤奋的态度,去开创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又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

8、(其一)这首诗时,可以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教给学生以后在社会上若遇到不如意之事时,不应悲观沉沦,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教学中善于审时度势,挖掘出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总之,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课题必然会有远阔的发展前景的。此文在“中小学德育如何为末来培养人才”研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

9、育龙潭中学 陈丽芹论文摘要:重视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手段,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加以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于学语文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充分发挥口语交际课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 渗透当今我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

10、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产生危害自身或社会的种种问题。现在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关注孩子的知识成长、身体成长,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成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现代社会已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看做健康人的两大并行标准。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成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驱动力。它是自觉学习的稳定而强大的心理动力。只有端正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

11、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励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例如,让学生每人确定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以理想为目标,以动机为动力”的训练方法,最终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 初中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为起导向或制约作用。但语文书毕竟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它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如地下的宝藏。因而教师可将教材

12、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因材施教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敬畏、热爱生命类:在教学紫藤萝瀑布 、 敬畏生命 谈生命 、 再塑生命 、热爱生命等课文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对待生命须有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如爱情、友情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信告诉学生爱情的真谛:它远高于生理需要,它包含“忠诚” “心灵的追念” “责任” ,它需要理智、慎重、与机警。如培养学生宽厚的性格和合作意识:伟大的悲剧等课文则能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自我牺牲精神,宽厚待人、团结合作的整体主义精神。 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 、 变色龙 、 范进中举时,结合社会上不少实例,让

13、学生从他们自我人格的失落、自我价值的毁灭中汲取反面教训,从而潜意识地要求自己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三、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为学校是学生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因而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成长也起重要作用。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利用周记、日记、新闻等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巧妙利用周记、日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运用娱乐新闻,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曾讴歌张国荣的跳楼自杀。针对学生这一心态,可以搜寻有关张国荣的信息,从他的演艺生涯、为人处事、工作敬业等方面,让学生感觉到他的正面、积

14、极、健康。并用已故影视明星梅艳芳、傅彪积极抗癌、与死神做搏斗的事实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这样,运用学生喜欢的娱乐新闻进行教育,会比纯粹的说教要有趣得多。2、立足教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身上有着的种种消极现象,差不多都在身上展示出来,并且可能还更严重些,针对学生的心理缺陷,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对其进行心理渗透,比如曹刿论战可让分析鲁庄公的优点,提供对手鲍叔牙的资料,明确此时鲍叔牙所犯的错误,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而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懂得自爱,更应自信、自尊、自强、自立。3、在教学模式

15、、教学方式方面加以改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忽视文化知识。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没有兴趣,他们学的积极性就没有调动起来,那么他们的心智、意志、性格等精神世界就被压抑,从而阻碍了人格健康发展。如果依据初中生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效果会好得多。如教学可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 “导学式” 、 “启发式” 、 “自学讨论式” 、 “精讲多练式”等方法。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易吸收课文中优秀的文化传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人格,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4、利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 在语文课中,阅读是个必不

16、可少的环节,而且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心理知识的相关资料,让其亲自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例如,我用虎皮鹦鹉之死这篇文章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虎皮鹦鹉最终死于林子里,是由于它长期被豢养于笼子中,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娇生惯养的孩子最终也会如虎皮鹦鹉一般,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后果。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了要自觉培养自己独立的能力,学会生存的本领,以务实、勤奋的态度,去开创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学习小石潭记 、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让学生认识柳宗元、范仲淹和欧阳修面对被贬的遭遇,不同的心理态度;又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这首诗时,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教给学生以后在社会上若遇到不如意之事时,不应悲观沉沦,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