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1553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人文精神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摘要】:新课程呼唤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过去,人们只从一个角度即知识技能去考虑课程的实施,仅重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忽略学科知识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渗透人文精神:1、创设教学情境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2挖掘教材内在的人文因素,激发人文情感。3探究合作中体验人文情怀【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因素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2、新精神的催化剂,也必定有着其人文性的一面。什么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就是真实,自由,个性的意思,老师和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精神真实和精神自由。真实,自由地表达自我,真实,自由地无拘无束的言说,课堂上师生能够真诚自由地和谐相处,心与心沟通,就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祥和等社会目标的一个根本支撑点,同时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留心观察、思考一下,凡是优秀、成功的数学教师,他们都是把各种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滋润渗透,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

3、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因该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教学情境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通常,我们在上新课前都要复习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唤起学生的回忆,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以顺利向新知识迁移,这是必要的.但如果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程式,未免机械单调.久而久之,铺垫就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牵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禁锢了学习热情.指出: “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知道猴子最爱吃桃子,下面就来看一个猴

4、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猴群分成三个小队,第一小队有 4 只猴分得 3 个桃,第二小队八只猴分得 6个桃,第三小队有 12 只猴分得 9 个桃。请问猴王的分配公平吗?可以想象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定跃跃欲试,广开思路。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老师们都喜欢创设分物的情境(或用实物或制作课件)。比如,4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2 个)2 个苹果平均分给2 个人,每人分几个?(1 个)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切实感受到整数的知识不够用了,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以否的过程中(巩固练习),我们同样可以创设鲜活的情境。教学“求平

5、均数”后,教师出示这样一个表格及文字说明:这是我校“校园小歌星”独唱比赛中一位同学的得分情况。评委编号 1 2 3 4 5 6 最后得分得分 86 78 90 88 82 94 请你算一算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有的学生直接将 6 个数相加再除以 6,有的学生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辩论,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灵活性,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二、挖掘教材内在的人文因素,激发人文情感。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应努力去挖掘,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 如:教学圆周率时,教师可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

6、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导圆周率在当时处世界领先水平,并激励同学们要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创新能力。简单的几句话,便可使学生深受感动、启发。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现实、知识与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思维训练题: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 10 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 块,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组织讨论:(1). 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2). 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和妈妈都吃了几分之几,谁吃得多?为什么?(3). 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

7、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这样安排能充分挖掘了练习题的智力因素,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这一目标。就人文精神渗透来讲,题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长辈、人文关怀等意识就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三、探究合作中体验人文情怀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灌输和学生一味的被动的听,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学生成了刻板的机器,没有了情感和个性,数学也因此被冠以“繁难”“枯躁”的字眼。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正是科学和人文为基点的最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建

8、构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也是民主自由的一种学术氛围的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表现在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还表现在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过去我们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总是自作主张地向学生灌输最经典的“破十法”,甚至还编成歌谣,令学生倒背如流。而新课程倡导的算法多样化,正是尊重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体现。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既可以发现“经典”的“破十法” ,又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心里记住 9,再数 3,就是 12,因此 1293;因为9312,所以 1293;因为 12102,所以 1293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

9、生自会随时调控自己的思维,或者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只要学生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想法,不必按成人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对“人”的尊重。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相互启发,使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对知识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承担在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学会团结协作,互相支持配合,学会有效沟通,达成共识。认识到在合作中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获得愉快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且

10、培养途径是多元的。让我们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乳汁”来哺育我们的下一代,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参考文献】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2、 让人文精神的光辉烛照学生 郑方明3、 人文教育论 杜时钟浅谈对数学课堂文化的认识【摘要】:在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课改的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数学教学模式,正用一种新的角色、新的理念走进课堂,为课堂注入新的气息、新的血液,真正把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说真正关注并尊重全体学生,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创新学习方

11、式,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能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数学问题,并积极地采用多种探究方法去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关键词】:数学课堂文化 尊重 创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总体目标,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数学,更好地得以发展、提高。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12、技能,渗透德育,还必须注重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一、对于数学课堂文化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是一个“小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会折射到课堂中来,数学课堂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得到初步建立,数学课堂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褒扬,数学史的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学课堂文化:是在数学课堂中形成的、全体学生所共享的数学价值观、数学学习方式和数学学习精神有机整合的一个精神整合体。通过数学学习价值观的确立、学习方式的创新、勇于探索精神的培育,以及三者

13、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将逐步形成以勇于探索精神为核心的一种精神整合体。不难看出数学课堂文化强调的是数学价值观、数学学习方式和数学学习精神。数学教学活动中,以“数学化”的观点为核心,努力把握和呈现数学知识的知性本质、数学思维的冷峻深刻、数学品质的求真至善等精神特质,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二、关爱、尊重学生,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要“会爱”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大概就是指爱心、平等之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之心吧。做教师应该真心诚意地喜

14、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自心底里流出,而非虚伪的作秀。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那些所谓的“好生”,而冷落那些所谓的“差生”。可是我们不能忘记,在课堂中人人平等。哪怕你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点头,都会给他们以无限的激励。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结束后不知怎么的就对这位学生说了声谢谢,当时就发现学生眼睛里闪烁着与平时不一样的亮光,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的表现就比平常更出众了。就这么一句无心的话,让我和这位学生都感动了。平等、宽容、支持与和谐这些素养,如果没有爱作为支撑,将化为乌有。如果教师不能以朋

15、友的角色平等地融入学生生活,就不可能理解在特定环境、特定年龄段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即达不到“换位思考”,就不能去宽容他们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很难使他们获得在困境中所需要的帮助,培养学生完整人格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再者,“弟子不必不如师”,互尊互助,共同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教学才会“如鱼得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若以满堂灌为特征,学生将对学习毫无热情;若以谈话为特征,学生学习也不活跃;而在民主、合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对课堂教学参

16、与性显著提高。如教学“圆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一组把圆平均分成 8 份,另一组把圆平均分成 16 份),再通过同桌的合作,剪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比较平均分成 8 份和平均分成 16 份的两种拼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 32 份、64 份、128 份那所拼的图形会怎样?最后,通过观察长方形与圆的关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自主地获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直接死记计算公式。又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可以直接揭题,让学生猜猜在怎样的情况下商才不变?再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商不变性质。就这样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习得知识,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激荡学生思维,进而碰撞出灿烂的创新火花。(三)、关注个体差异,让个性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搞“统一化”,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